【摘要】目的:探索腦梗死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我院6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截取時間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以隨機抽簽方式劃分組別,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結果:護理前,兩組NIHSS評分和FMA評分未見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未見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梗死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優勢顯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優化肢體功能,幫助患者樹立康復自信心,主動配合治療,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生活質量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are
HE Ji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shui City, Tianshui, Gansu 7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in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3 to Dec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rawing lots.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routine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The changes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s and FM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0.05);After nursing,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FMA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0.05);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in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airment,optimize limb function,help patient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in rehabilitation,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and create a good rehabilitation environmen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腦梗死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突發性疾病,該病癥是指人體的腦部出現血液供應障礙造成缺血、缺氧后導致腦組織損傷、壞死,常見于老年群體,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顯著升高趨勢,需要盡早開展治療[1]。該病癥發病較急,產生的危害較大,可表現為語言障礙、癱瘓臥床、突然暈倒情況,造成嚴重的危害,且多數患者即使經過及時治療,也可能出現明顯的后遺癥,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臨床研究認為[2],對患者開展合理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病癥對患者產生的傷害,注重環境控制,引導患者改善預后,降低后遺癥影響。但傳統的護理干預雖然可以為患者提供基本護理[3],卻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護理不夠全面,由此臨床上提出早期康復理念,該模式優勢明顯,可以改善患者預后,以強化患者自身狀態[4]。本次研究以60例腦梗死患者為樣本,探討早期康復護理模式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均為腦梗死患者,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時段為節點,篩選該節點符合要求患者60例,以隨機抽簽方式劃分組別,對照組30例,男/女=18/12,年齡:43~76歲,均齡(56.57±2.55)歲;觀察組30例,男/女=19/11,年齡:44~75歲,均齡(55.46±2.63)歲。納入標準:(1)患者知情同意;(2)患者無治療禁忌。排除標準:(1)患者未按照醫囑治療;(2)患者同時參與其他項目且影響本次研究結果。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明確患者狀態,開展日常護理,做好健康指導。
1.2.2觀察組
觀察組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模式:(1)心理護理,多數患者病癥較急,病癥表現明顯,造成患者對病癥康復產生明顯的擔憂,進而出現負面情緒,應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可以通過治療成功案例引導患者,給予患者良好的鼓勵,促使患者正確面對病癥,提高自身依從性,主動配合醫護人員。(2)健康宣教,詳細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內容,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明確自身狀態,從疾病發病機制、疾病表現、疾病治療方法、疾病注意事項等,強化患者自身認知,進而主動配合治療,降低不良因素影響,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3)生活護理,指導患者調整自身體位,正確擺放,可以由護理人員輔助,選擇側臥位,可以將患者肩部向上抬,向前挺直,上肢自然伸展,開展肢體訓練。在患者耐受基礎上輔助患者翻轉身體,變換自身躺臥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以避免患者長時間臥躺造成肌肉痙攣、靜脈血栓、壓瘡。(4)指導患者及陪護開展早期康復訓練指導,適當進行簡單穿衣、吃飯、穿鞋、伸展四肢、活動關節,以生活訓練為主,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對患者進行腦部區域訓練,適當開展聽說讀寫訓練,多說話,促進患者語言能力恢復。對患者進行筷子練習,盡量運用筷子夾東西,恢復關節功能。在患者耐受基礎上促使患者行走、負重行走,如在肢體上增大負重,指導患者開展負重訓練,改善肢體平衡感,加速肌肉恢復。(5)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盡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增加維生素攝入量,保證營養均衡,提高機體免疫力,盡量少糖、少鹽、少油,禁忌生冷辛辣食物。
1.3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和肢體功能評分,卒中評分量表NIHSS評估,量表從多個維度開展,如視野、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等,分值區間:0~42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損傷越低。FMA評分評估肢體功能,分值越高表示肢體功能越好。
(2)統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F-36生活量表評估,分值區間: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和肢體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FMA評分未見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上述分值均改善,且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未見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腦梗死是常見于老年群體的一種常見病癥,該病癥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較大,患者發病較急,病癥進展相對較快,死亡率較高,且多數患者即使經過及時治療也可能出現明顯的后遺癥情況[5],降低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患者開展合理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病癥對患者的影響,促使患者盡早恢復生理機能,但傳統護理效果較為單一[6],患者依從性較低,康復效果有限,由此臨床上提出早期康復護理模式。該模式屬于一種優質模式,可以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降低各種因素的影響與改善[7],注重對患者開展康復訓練,提高患者配合度,改善患者生理機能,降低不良因素影響[8],并提高患者康復自信心,舒緩負面情緒,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通過合理的早期康復護理模式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改善,強化患者中樞神經系統[9],降低神經功能損傷,利用被動與主動訓練提高肢體功能,加速肢體功能恢復,預防各類并發癥,如壓瘡、靜脈血栓、肌肉萎縮等,降低患者不適感[10]。早期康復護理還有助于強化患者預后,增強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明確自身狀態,注重康復訓練,保證康復訓練的全面性與合理性,在身體耐受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縮短患者康復周期,達到預期的康復效果。
研究結果中,兩組護理前未見NIHSS評分和FMA評分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護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護理效果。分析原因,該護理方式可以促使患者盡早開展鍛煉,降低各種因素影響,改善肢體康復功能,優化局部血運,以促使患者盡早恢復神經功能。兩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差值(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護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病癥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分析原因,該護理方式可以強化患者生活訓練,改善患者生活狀態,降低各種因素產生的干擾,提高患者自身康復信心,積極配合護理人員。
綜上所述,腦梗死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顯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康復效果,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舒緩負面情緒,優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閔慧,李笑,孫潔,等.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4):141-142.
[2] 漆蕾,謝文燁,李玲.早期綜合營養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5):50-53.
[3] 夏靈.探討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6):401-402.
[4] 徐品.研究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運用實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8):993-995.
[5] 唐蓉,向英.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在脊髓損傷早期間歇導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1,7(24):91-93.
[6] 盧雪蓮.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1,9(23):106-109.
[7] 趙士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8): 105-108.
[8] 曹貞玲.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1,9(17): 75-77+59.
[9] 竇曉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1,9(14):8-11.
[10] 楊旸.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 18(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