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說,她姓高,名英,蒲公英的英。我笑,也是英雄的英,雄鷹的音。她再次聲明,此高英非彼高英。我說,知道,平利有兩個高英,一個做茶葉,一個做魔芋,一個比一個能干,都是展志高飛的巾幗英雄。她笑了,笑得很客氣,謙虛而又堅定地說:“我還要向她多學習!”
她問,從哪兒講起呢?我說隨便,雖覺不妥,補充道,從記憶最深的開始吧。
記憶最深?“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就是……當我戴上紅領巾的一瞬間。”說著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真沒想到她說這個,而且說這話時,雙手掌心斜對著我,眼睛閉著陶醉般做了個夸張的噴涌而出的手勢。瞬間,她眼睛濕潤了,聲音哽咽了。我心想,不至于吧?進入角色太快了,午餐也沒沾酒啊,這么動情?她全然沒注意我的詫異,繼續沉浸在激動回憶中,順手抽紙擦擦紅眼圈。“你知道嗎?我小時候就沒戴過紅領巾,整整40歲了才真正戴上紅領巾!”
啥?我整個身子向前傾了傾,調整好記錄姿勢,迫切地聽她繼續講。
二
“我沒出世父親就走了,我整個童年都是在被人欺負中成長的。當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燈,20世紀70年代的邊遠村小學,放羊式的上下學路途中,總是伴隨著幼年玩伴的爭斗,追罵、撕打成了我的防守。所以,在老師眼中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好學生,入少先隊戴紅領巾直接與我無緣。”她說這話時,有一種無可奈何,但我確定她是很平淡地說出來的。
“那時,優秀的孩子才能戴紅領巾,我這表現,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不滿意,直到六年級了,老師說我們一個都不能掉隊,準備讓我在‘六一’兒童節戴上紅領巾,其實我那時都快14歲了。但是最終還是未能戴上紅領巾。”
“你看,這是我們的小學畢業照。”我順著她手指仔細瞅,黑白發黃照片有點模糊,強勉還能辨認。她站在最后一排最邊邊,只露了個小腦袋,皺著眉,噘著嘴。其實我個子不矮,人家墊腳伸脖子,想多露一點,“我是故意往下蹲”。我還沒來得及問為什么,她反問,“你看得出我是否戴紅領巾了嗎?”哦,是這樣,懂了。
“我第一次真正戴上紅領巾,是在參加長安商會和鎮中心小學共同舉辦的慶‘六一’兒童節活動時。校長宣讀完我們捐贈物品清單后,學生代表雙手托著紅艷艷的紅領巾,伴著鼓樂隊節奏,邁著整齊的步伐,齊刷刷地走到我們前排。當孩子們轉身面向我時,我趕緊站起,面前的小女孩化了妝,紅臉蛋粉撲撲的,小嘴唇紅彤彤的,額頭還點了個圓圓的紅點點,超級可愛!我真想抱她。她胸前的紅領巾格外耀眼,在白襯衣襯托下更加鮮艷。小女孩向我敬隊禮,我驚慌不知所措,想還禮,可只知握手,真不知怎樣敬少先隊隊禮,我連忙彎下腰,等小女孩給我系紅領巾。開始是配合,是等待,當她給我系結時,我已經是虔誠、是享受了,我起身抬頭的一瞬間,眼淚奪眶而出。”這是她第二次用“奪眶而出”表述自己的情感了。
“你知道么?我突然覺得面前的小女孩就是我,她多幸福呀,可我……”這次,她哭出了聲。我知道,她想到了自己酸楚委屈的童年。
“其實那次我只捐了2000元錢,唉,慚愧呀!心有余而力不足。類似這種捐贈活動,我參加得多,這不是第一次,關鍵是這次戴的是紅領巾,且儀式隆重,太正規了,除了學生鼓樂隊,現場還傳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少先隊隊歌,我一下子熱血沸騰,感到責任重大。”
三
“你不知道吧?我們縣高考志愿服務活動還是從我這開始的呢。起始做生意真的順風順水,可能是我小時候吃了太多的苦,老天爺眷顧我吧,做啥成啥。那幾年興太陽能熱水器,我兩年功夫就開成了全縣最大門店,從一千到萬把塊錢的都賣,銷路好得很。我數學、物理好啊,遇到單位團購,人家說個大概,我就能給他算出最多買多少臺、用什么型號最好。人家往往是貨比三家,到我這兒我說最多買9臺,其他商店說的是最少也得十幾臺,人家一合計,我這兒最劃算,就在我這兒買。
“我們老柯老說我太老實,不會做生意,多少面積的房買什么型號多少容量什么價位,買主不知道我知道啊,我干嘛讓人家多花錢?物有所值、價有所取,物美價廉多好,單獨看這一莊生意沒賺多少錢,但我的誠信和為顧客著想,換回多少口碑?拉轉多少回頭客?一樁樁加起來不就賺了?”
“你這看似老實、讓利,實屬精明,放長線釣大魚。”我開玩笑道。
她驕傲地瞥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老公,老柯不好意思地“嘿嘿”兩聲算是回應。
“這賺錢了嘛,就想為社會做點什么。那時都還沒有商業宣傳意識,到了高考,學校門前除了在烈日酷暑或頂風冒雨接送的家長還是接送家長,我就想能不能在校門口擺個飲水機,為高考學生免費提供飲水?說干就干,我和我的店員拉來兩臺飲水機,買了10箱純凈水,就在學校附近撐一把大號遮陽傘,穿上我們的店服,立個牌牌,寫上‘某某太陽能熱水器祝莘莘學子金榜題名!’地震風險期,城里人都聚在操場壩避險,我讓人也撐起聯體遮陽蓬,接上熱水,拉起‘某某太陽能熱水器祝您平安’的標語。好事做了,順帶廣告也做了,反響特別好!買我熱水器的人更多了。
“我一直有個大學夢,還好,現在已經圓了,我在浙江大學進修了企業管理,也算體驗了上大學的滋味。那時,特別羨慕大學生,向往大學生活,我又獨自做了一回主,我要給我們縣文理科狀元和前十名每人獎一臺我賣的太陽能熱水器!我們老柯說我瘋了,可我就偏要做!老柯拗不過我,轉而支持,但調整了獎勵數額,給文理狀元獎萬元的實物,給前十名每人獎1000元。”
“5萬元!那可不是個小數目,我那時兩年工資還沒那么多呢!”我接話道。
“可不是嗎?老柯一個月才700多元,美名曰全部上繳,其實每月在我這拿回1000元都不止。
“教育局獲知消息后,派領導找到我,我本意放在平利中學捐贈,那是我的母校。教育局的領導說這么大的義舉,放在學校格局太小,再說學校放暑假了,于是就把捐贈儀式放在現在的女媧文化廣場。
“那天,縣里把會場布置的像過盛大節日一樣,彩旗招展,操場壩本身人就多,加上鑼鼓喧天,看熱鬧的人就更多了,他們給我戴上綬帶和大紅花,我以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光環揚眉吐氣風光了一回。”
“戴綬帶、大紅花,激動嗎?”我問。
“好像有點興奮,自豪、神氣,有成就感。但那跟戴紅領巾直接兩碼事,戴紅領巾,我看到的是純真的小女孩,就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想都沒想,感動得眼淚奪眶而出,這次是享受成功,看到臺下密密麻麻的人頭,還有點飄飄然呢。”
四
“她就是那種有兩個錢燒得慌的人。”冷不丁老柯冒出這么一句,看來對于妻子一意孤行至今還耿耿于懷。
“她朝老柯笑了笑,好像還帶了點歉意。做生意確不會一帆風順,你想賺就能賺,后來太陽能熱水器不流行了,我低價轉讓別人套現后,頭腦一熱,和幾個同學做了這輩子都后悔的事。
“朋友的同學在京城開公司,承攬了一項全國性的民間體育賽事,說是可以拉上我們一塊賺,想想熟人蠻有把握,還可全國各地游,挺新鮮的,何樂而不為?我們都傾其所有入了伙,開始信心十足,有個公司想多給我們40萬元接手過去,我們都沒同意。唉!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經驗不足,一年下來,全國各地跑了個遍,賽事倒是完成了,但風餐露宿,我們血本無歸!”
“我讓她在家帶孩子,最多開個小門市部、打印部啥的,她不聽,非要折騰,非要折騰!她不是折騰的路上,就是正在折騰。”老柯逮住機會又說她。
我在心里說,她是那種小女人型的嗎?
“我知道我們老柯是為我好,讓我少遭點罪,可我不甘心,在家帶小孩消停一年后,就琢磨再出山。”
哦,忘了問,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這段我來講吧,老柯來了勁。那時印刷廠改制重組,她賣彩票掙了點錢,入股,成了印刷廠工人。”老柯故意停了停玩個深沉,不屑一顧地接著說,“其實就是打字員,臨時工。”
“拉倒吧,我有股份,對吧?!”她不滿地踢了他一腳。
“我在文廣局辦公室上班,就在隔壁,經常照顧她生意,一來二去,我看這女娃子長得還富態,旺夫!嘿嘿,打字也快,就動了心。”
她搶過話:“我看他做事蠻認真,每次文件校對好幾遍,對我也客氣,輕言細語的,有時還拿他寫的小文章請我幫他打,什么《平利操場壩》《老縣木瓜溝》,后來還都變成鉛字上了報,我當時想,這人好有才!哪曉得是個草包,大男子主義還挺重的。”
“我還不是以為她溫柔、賢惠,哪曉得這都是表面現象,直接是個母老虎!”老柯又搶回話。
“你!”她順手舉起一本書,戟指怒目,做了個要打的動作。老柯當然很熟練地舉雙手遮擋,縮脖子躲避,繼續調侃:“她就是女人中的男人,我是男人中的女人。”
五
采訪時間有限,我趕忙剎車叫停,不然,小兩口打情罵俏會愈演愈烈。
“其實,我在帶孩子的時候就在琢磨項目,老柯說的開個小門市部或打印部,我何嘗沒想?但我喜歡做那種跳起來摘桃子的事,刺激,更有成就感。做茶葉吧,平利主導產業,到處都有,我起步晚,也不專業,做不過他們;繼續賣家電?縣城已經飽和;操老本行賣彩票?那跟開個小門市部有啥區別?我不喜歡按部就班、守株待兔;做民宿、開農家樂?我外行,本錢也不夠……我想起小時候門前屋后種的魔芋,我們幫大人磨魔芋,開始不知道魔芋的厲害,不戴任何防護用具,結果手上、臉上、身上粘上魔芋,瘙癢、過敏,難受至極,后來適應了,就不怕了,現在都用機器磨,就這都還采取防護措施。
“我在網上也查了大量資料,魔芋為多年生草本,它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狀莖繁殖和播種繁殖,根狀莖繁殖相對簡單,可多塊繁殖,也可整塊繁殖,非洲、亞洲、歐洲和大洋洲都有分布,我們中國栽培魔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清代便有魔芋豆腐的制作食用。我們陜西,在秦嶺以南任何丘陵、山區都有它的蹤跡,可見其適應性之廣。魔芋作為食品早已廣為人知,品種已有數百種之多,它的保健作用可多了,比如它能調整體內營養素平衡,減少和避免因營養素攝入量高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能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習慣性便秘和減肥,還可以防治腸癌、食道癌、肺癌、腦瘤,它是一種理想的減肥保健和抗癌食品。經化學處理、加工,還可制作電影拷貝、照像、膠卷、錄音帶及化妝品,且無副作用。”
“談起魔芋,她如數家珍。你知道的真多!”我好容易插句話夸贊她。
“哪兒喲,都是在網上查的,你得對你所經營的產品有所了解,對吧?后來直播、銷售多了,都滾瓜爛熟了。”
“魔芋富含生物堿,全株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塊莖毒性最高,生魔芋可不能直接食用,直接食用后,舌頭喉嚨會有灼熱感,嚴重的會有癢痛感和腫大,再嚴重的會出現心律不齊。我們小時候磨魔芋沒戴防護用具,魔芋槳沾到身上皮膚瘙癢,就是因為有毒性。”她繼續為我們普及魔芋知識,大概認為這個必須提醒到。
“人家臨縣嵐皋,發展魔芋早,他們縣內建了10個基地鄉,帶動近3萬農戶,70%的產品銷往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由于魔芋產業發展,1995年芋農售鮮芋收入就到近千萬元,戶均增收200多。臨省竹溪縣也發展魔芋……”
六
“還是多講講你的創業吧。”我若不插話,光魔芋,估計她會一直講下去。
“魔芋是半陰性植物,喜溫暖,忌高溫,最忌強烈而持久的直射光,它宜生長于溪谷、山溝、林下或林緣等濕潤環境,在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中種植最好,所以,我的‘公司+農戶’產業基地都選擇在偏遠的鎮村,害得你們受累了。”
我們幾個文友早上觀摩她的一個基地,確實走了很遠,爬了幾面坡。因為時令還早,在綠油油的玉米地里,只看到了破土而出的魔芋苗苗,有的像竹筍一樣冒出一點芽尖,直直地戳向天空;有的壯實,似身穿迷彩服的士兵,正等待檢閱,我仿佛已經聽到他們大聲高呼“為人民服務”,聲振林木!近瞧,又似一支支直立起來繪就江河美圖的神筆,更似一排排整裝待發的煙花炮仗,只等一聲令下,沖破云霄,怒放生命。他們在玉米寬綠的“臂膀”呵護下蓄勢待發,我似乎已經看到滿天赤朱丹彤的壯麗畫卷和五彩繽紛的滿天煙花。
“你這‘公司+農戶’模式可帶動多少人致富?”我問。
“不好說帶動多少人致富,但至少帶動數萬人種植魔芋,全縣做魔芋產業的,我算較大的。在山區,種植魔芋的,都是年紀大、缺文化的老年人。”她很巧妙地回答了我的問題。我想,這也是她硬支撐發展魔芋產業的初衷吧。
“我種魔芋最開始選址在廣佛鎮的鐵爐村,這個村外出務工人較多,村里正為田地撂荒著急呢,聽到有人愿意來開發種植,熱烈歡迎!嘿嘿,我無意間做了件雙贏的事,成了他們招商引資的‘商人’和‘資金’,既解決了留守村民就近就業問題,又為村里閑置土地帶來紅利。
“干什么都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的,都要歷經風雨。‘9·25’一場洪災把我一年的心血和希望沖刷殆盡,那是我進軍魔芋產業的第一年,也是我外出創業受挫回歸轉型的第一年呀!”
她此時情緒有些激動,淚水在眼圈直打轉,但還是忍住了。“你不知道,我這時候多想有人站出來給我力量,或者讓我發泄。可是,親友們埋怨多于安慰,惋惜多于鼓勵,我只能對老柯發泄,可老柯是個蔫蔫子,他曉得我難受,就是不跟我爭、不跟我吵、更不跟我鬧,我曉得他也憋屈,承受了巨大壓力,你倒是跟我吵、跟我鬧,跟我干一架,我心里也好受些,可他就是束手無策,只曉得默默陪我。”她怪怨地瞟他一眼,老柯不好意思地“嘿嘿”兩聲算是回應。
談起當年那場席卷多地的“9·25”洪災,她除了遺憾,表現更多的是一種永不言敗的倔強。我知道,那年五十年不遇的洪災,不但廣佛、八仙、洛河等多地農作物大面積受損,局部還發生房屋坍塌、人員傷亡事故。她講得深沉細微,我聽得認真仔細,當時的受災慘景不時在我腦海浮現,歷歷在目。
七
“哎呀!這一切都過去了,風雨過后見彩虹。”她的一句話又把我從回憶中喚回現實。
“你說巧不巧?就在這時,長安鎮招商引資找到了我,向我伸出橄欖枝。產業園徹底步入正軌后,有了流動資金也有了余力,我就思謀著由育售魔芋籽種轉型投產深加工。經過多方考察,我再次外出取經,學習魔芋小食品加工技藝,半年后,修建廠房并正式上了第一條生產線。
“我起步比較晚,原始積累也不多,不敢貿然行事,一直跟在人家后頭效仿,暫時還沒有能力創新,加工出來的產品也比較單一,主要還是市場上常見的保健休閑食品。”
現在的她沉穩老練許多,歲月如梭,昔日賣彩票的那個稚嫩無暇的女孩已經成為一位大學生的母親了。看得出她不滿足于目前現狀,還在積蓄力量追趕、超越和突破。
“我們注冊的商標是‘芋妹’,說來搞笑,開始請人起了好多高大上洋氣的名字,一查,人家都起了,注冊不上。這時我們老柯又開始嘟囔,說我就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蠢女人,放著安寧享福日子不過,偏要瞎折騰。聽到‘愚昧’兩字,我一下來了靈感,就取愚昧諧音‘芋妹’!魔芋妹妹?老柯脫口說出我的另一個意思,于是,我們一拍即合,就這么定了,一查,網上還沒有,趕緊注冊了。
“我帶你們參觀一下我的公司吧,才起步,比較簡陋,莫笑話啊!”
她的公司叫平利縣女媧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廠房框架式兩層,坐落于長安鎮梁家橋村四組村民安置房后一塊空地上,一側是水田、茶山,鬧中有靜,彌散著泥土的芬芳和茶香。一層是庫房,小院石山景觀瀑布前是一個帶笑臉的魔芋模型,憨厚敦實;二層有兩個直播間,她線上線下都銷售,洽談區和產品展示在一個較大的房間,我最感興趣的自然是她的博覽館了,這兒是魔芋百科大全,圖文并茂,細細閱讀,增長不少知識。
我們是急匆匆地魚貫而入,出門時才有機會欣賞立于進門口的魔芋花,它是真花復原,和我們一般高,傲然挺立,花兒紫得深沉而又耀眼,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花的頸干處系的紅綢巾,因為沒有風的吹拂,安安靜靜垂立,使得朝上怒放的魔芋花更像觀音點化眾生的玉指。
“魔芋花被譽為‘生命之花’,魔芋全身都是寶,魔芋花以其清雅的花姿和獨特的藥用價值備受關注。”她自始至終跟著我們,不失時機地恰當解說。
“高總蠻講究的,還給魔芋花掛紅綢。”同行的一位文友調侃道。她緘口不語,只微笑。
這是普通紅綢巾嗎?不!分明是紅領巾!我猛然醒悟。
“我把我第一次戴的紅領巾開始是珍藏起來的,后來覺得可惜,思前想后,把它取出來小心地系到了魔芋花上,現在這魔芋就是我的全部!”她小聲給我解釋。
我緊盯系紅領巾的魔芋花慢慢后退,這哪里是魔芋花?明明就是活脫脫的她!要強、堅韌,身處貧瘠之地而嬌艷華貴,感性、脆弱又無比堅強。
八
時間真快,一天的采訪一刻也沒閑著,不知不覺該說再見了,我們急忙互加微信。她的頭像是一位擺Pose的摩登女郎,旁邊配的文字很有個性:“珍惜也好,不珍惜也好,再不好的我也不會有第二個,我就是市面上唯一的限量版。”
書法家老鄒欣然為她留下“魔入味道”的墨寶,詩人小雅出口吟道:“耕耘田壟綠,魔芋遍青山。日日五更起,常常夜半眠。興鄉描壯錦,振企譜新篇。莫只須眉頌,巾幗若等閑。”老賀更是出口成章:“誰將魔芋種云端,沃野扛鋤戴月還。借問清溪何處好,青山綠水是金山。”
在依依惜別中,我們總算上了車,她依然立在院中揮手相送,透過玻璃望著她漸遠模糊的身影,我突然覺得——那是戴紅領巾的魔芋花在向我們揮手。
作者簡介:
王健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曲藝家協會理事,陜西省散文學會安康分會副會長,曾從事教育、法律、行政工作。有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中國報告文學》《中國文藝報》《青年作家》《延河》等報刊。近年,數十篇小說、散文和曲藝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
責任編輯/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