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3月,李紅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個小村莊。母親在生下她和弟弟后身體越來越差,常年臥病在床,一家四口靠父親的收入勉強維持溫飽,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的原因,沒讀完高中的李紅只能無奈選擇進城打工。這段經歷,使小小年紀的李紅深刻認識到:只有讀書,將來才有好出路。
強烈的求學念頭支撐著李紅,她開始把薪水的一部分攢起來買書看。想著有一天能回歸校園,接受教育,她一有時間,就拿出手抄的知識點鞏固復習。下班后,明明累得只想一覺睡到大天亮,可在一番思想斗爭后,李紅還是坐下來,打開被翻卷邊的書本繼續學習。
經過三年的拼命工作和努力學習,李紅攢了一筆錢,也背熟了知識點,覺得是時候通過考試重歸校園、提升自己了。這一年,李紅長期的努力終于得到回報,她一舉考上吉林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重啟校園生活。
經歷過社會上的摸爬滾打,當夢想照進現實后,李紅格外激動,也格外珍惜校園生活。她要用行動向父母證明:退婚是個正確的決定,他們的女兒很優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教育類專業很受歡迎,畢業后就可以分配工作,這讓曾經迷茫的李紅看到了新的希望。她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盡情徜徉在漢語言文學的海洋里,文化素養得到了提升,眼界學識得到了開拓。不過,她并不是一個“書呆子”。認真學習之余,她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尤其是文藝活動。
在一次活動中,原定的女主持人因臨時有事無法到來,擁有良好形象的李紅就被老師“欽點”,代替女主持人主持。盡管毫無主持經驗,可李紅初生牛犢不怕虎,勇敢地接受挑戰。之后,老師對她進行了一番“臨陣磨槍”的指導,沒想竟由此激發了李紅對播音主持的濃厚興趣,讓她萌生改變人生軌跡的想法——從語文老師轉為主持人。
活動結束后,師生異口同聲地夸李紅的主持表現出色,吐字清晰不卡頓,臺風大方從容……在一片贊美聲中,成為一名主持人的夢想火焰在李紅心里越燃越旺,她用業余時間自學播音主持。從吉林教育學院畢業后,李紅遵循內心的聲音,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主持人進修班,繼續用先前的打工收入供自己讀書。在專業而系統的學習中,李紅取得了飛速進步。
一年時光,倏忽而過。李紅學成歸來,憑借出色的表現和專業背景,順利被吉林市電視臺錄用,擔任音樂節目主持人。每次錄制節目,她都先仔細檢查自己的著裝和妝容,再開始錄制。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李紅褪去了青澀,一步步成長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在當地家喻戶曉,主持風格也愈發鮮明:大方親和、才思敏捷、優雅知性,一開口總能讓人產生如沐春風的感覺。
新聞界有個說法:新聞不夠吸引人,是因為離現場不夠近。李紅雖然干著播報新聞的工作,但一有空就往采編一線跑,出現在新聞現場,把每一次主持都視為向前一步的機會。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是亞洲最大的滑雪場,經常舉辦大大小小的滑雪賽事。每到比賽日,李紅就頂著刺骨寒風,拿著話筒,站在攝像機前,現場采訪合作方和選手,感受場面的激烈,見證拼搏的力量。
李紅就像海綿汲水一樣,不斷汲取知識,持續成長,使自己這顆原本蒙塵的明珠熠熠發光。無論是挑剔的中青年觀眾,還是閱歷豐富的老年看客,都對她出色的主持功底贊不絕口。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2003年,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海峽兩岸》節目招募新主持人。經過層層選拔,李紅憑借出類拔萃的能力,從眾多強勁的對手中脫穎而出,正式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事業再上一個臺階。

《海峽兩岸》是中央電視臺唯一涉及臺灣的時事新聞評論節目,在黃金檔播出,節目宗旨是:“跟蹤海峽熱點、反映兩岸民意”,氛圍比較嚴肅敏感。盡管李紅的主持水平已經被認可,可從新聞節目轉到聚焦兩岸關系的時政類節目,她需要了解大量事例的經過、結果和影響,包括兩岸民間的意見,等等。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李紅來說,眾多功課中,最難的不是了解臺灣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而是訪談內容部分。直播期間,她需要時刻跟著嘉賓的思路提出切實的問題,在重點問題上作出回應,還要把控節奏,不能過于拖沓……這些都十分考驗主持人的知識儲備、隨機應變等能力,工作難度大大超過李紅以前主持過的任何一個節目。
壓力接踵而來,可李紅不會因為艱難而止步不前,她明白通往成功的路上,學習是最大的捷徑。她反復觀看其他訪談類節目,從中學習前輩的主持技巧,再對著鏡子不斷練習。此外,采訪前,她一定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了解受訪人的經歷,用心感受受訪人的心路歷程。每次節目結束,她都主動找導播復盤,逐一找出自己疏忽的、有待改進的地方,常常是電視臺里最后才走的那個主持人。
在一次次與自己的較量中,李紅進步明顯,主持狀態從緊張害怕到游刃有余,從只敢保守提問到犀利提出民生熱點問題。親切的笑容、穩健的主持臺風、專業的文化素養,李紅漸漸把節目做出了自己的風格,《海峽兩岸》成為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王牌節目,給數億觀眾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有觀眾評價:“剛開始是被李紅的優雅外形吸引,后來是被她的專業能力所吸引。”
自從李紅挑大梁,《海峽兩岸》的收視率穩步提升,她屢獲“中央電視臺先進工作者”“中央電視臺優秀節目主持人”等稱號。除了《海峽兩岸》節目外,兩岸的重大交流活動也都由李紅主持:2010年,和臺灣主持人張啟楷共同主持第二屆《海峽論壇》;2016年10月,和臺灣東森電視臺主持人洪培翔共同主持第十一屆《臺商論壇》;2016年11月,和康輝共同主持《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并在論壇上發布2017年兩岸交流項目信息……
李紅是名優秀的主持人,但絕不僅僅只有主持能力出色。工作之外,她還有很多才藝:換上行頭,畫上油彩,她在戲曲頻道反串表演過黃梅戲著名曲目《女駙馬》,身姿和唱腔樣樣專業;2018年,她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次晚會中,傾情獻唱《甜蜜蜜》,現場掌聲不斷;每天,她還樂于忙中抽閑練毛筆字,長年累月地堅持,她不僅運筆自如,還寫出了漢字的審美意趣。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這是李紅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穩定后,她不僅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還積極為家鄉宣傳美食、特產和旅游勝地。李紅的弟弟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在張藝謀的熱門電影《一秒鐘》《懸崖之上》《堅如磐石》中擔任助理導演。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2020年,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創建了官方短視頻賬號。只是歷經兩年,粉絲和點贊數都不多,熱心的網友留言支招:“漲粉的秘訣是紅紅(粉絲對李紅的昵稱),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天后,官方賬號就發布了一條李紅“求關注”的作品。視頻中的李紅輕松幽默、聲音甜美,粉絲關注量瞬間暴漲,評論區留言猛增,其中點贊量最高的一條留言是:“統一的那天,一定要讓紅紅主持!”
“早日統一”是李紅的理想。2023年,是她穩步主持《海峽兩岸》的第二十個年頭。其間,她有四五次機會可以主持其他節目,但她都婉拒了,主動要求留下來,只為盼著在《海峽兩岸》主持到實現理想的那一天。她說:“我們有統一的決心。”
2024年李紅即將迎來人生的第46個生日,即使已經年過不惑,可歲月并未敗美人。無論是熒幕中還是生活中的,她依然那么成熟動人、魅力四射,依然在為自己的熱愛和理想而努力。
如今,李紅依然堅守在《海峽兩岸》做直播主持,開播時還是那句再熟悉不過的問候:“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海峽兩岸》,我是主持人李紅。”見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步履匆匆,朋友戲稱李紅是臺工作的機器。她卻認真地回復:“不斷奮斗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把海峽兩岸民眾的心連在一起就是我的人生價值。”
從洗碗工逆襲為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李紅是知識改變命運的踐行者。她雖然生來沒有拿到一副好牌,但用心為自己規劃,一路披荊斬棘,以釜底抽薪的勇氣面對所有的逆境,用努力和才華,活出了繁花怒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