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Pyrus spp.)作為全球范圍內種植的重要果樹之一,其生產經常受到各種疾病的威脅,其中干腐病是一種嚴重制約梨樹生產與品質的病害[1]。在一些重災區,干腐病的發病率可高達40%~60%,造成梨果產量下降20%~40%。梨樹干腐病主要由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這種病原菌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梨樹栽培區[2]。為此,本文旨在綜合分析梨樹干腐病的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手段的效果與應用,以期促進梨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癥狀表現
梨樹干腐病是由子囊菌亞門的葡萄座腔菌所引發的一種植物病害,其無性世代被歸類為半知菌亞門的大莖點菌[2],這種病原體通常在梨樹的傷口處開始繁殖,然后在一定時間后侵入活躍的組織。在梨樹的生長期間,干腐病都可能發病,尤其是在4~6月和9~10月的發病高峰期。春季的發病情況尤為嚴重,癥狀更為明顯。從癥狀表現來看,干腐病主要出現在梨樹的主干和主枝上[3]。病情初期,皮層會出現褐色的病斑,這些病斑通常呈條狀或橢圓形。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斑逐漸凹陷并干裂,軀干下面的組織甚至果樹開始腐爛并變得較硬。到了發病后期,可以在病斑上觀察到密集而細小的黑點,這一特征區別于其他腐爛類疾病[4]。
2發生原因
2.1栽培管理
在安陽眾多果園中,僅有不到5%的果園遵循了休眠期間刮除老樹皮和病樹皮以及進行樹干涂白的最佳實踐,而高達30%的果園忽略了在萌芽前噴灑石硫合劑的關鍵步驟。此外,針對干腐病的防治措施在生長期同樣缺乏執行力度,這些管理上的疏漏直接促成了干腐病的流行和嚴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片果園內,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干腐病的發病程度呈現出明顯的梯度分布,按照樹勢的不同可以分為:樹勢衰弱的樹木發病率最高,其次是中庸狀態的樹木,而強壯的樹木則最少受到干腐病的影響。
2.2自然因素
在干旱的環境中,梨樹的樹勢衰弱,顯著增加了發病的風險。此外,生長期遇到澇害或排水不良的情況也對干腐病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條件下,干腐病的發病更為嚴重,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山地果園的病情明顯比平地果園更為嚴重[1]。
2.3理念因素
梨樹面臨的主要枝干病害之一是干腐病,此病害嚴重威脅著梨樹的枝干及果實健康。其顯著特征是病斑一旦環繞側枝,便會導致側枝迅速枯萎,盡管通常不直接引發整樹死亡,但病害的擴散速度極快,需高度重視。隨著真菌抗藥性的日益增強,農藥的研發不得不向更高毒性、更強效力的方向發展,這無疑與當前倡導的綠色生態農業理念背道而馳,并且化學藥劑對樹體本身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不利于梨樹的長遠健康。因此在當前干腐病的治理中,如何在有效防控病害的同時,減少對環境及果樹自身的負面影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防治手段
3.1加強管理,增強樹勢
土壤改良作為基礎性工作,通過增加有機肥、微生物肥和農家肥的施用,進而構建一個有利的根部環境,同時科學的氮肥施用及其他配方肥料的應用也是至關重要。此外,還應避免和調整“大小年”現象,即防止產量的大幅波動,減少因果實過載而導致的樹體衰弱,進而保持樹體的抗病能力。
3.2清除侵染來源
在針對梨樹干腐病的防控領域中,早期的局部干預措施已被證實對病害管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特別是在安陽南部地區,通過集中移除感染源,果農們顯著降低了單株植物上單個病斑的平均面積,與鄰近未采取相同措施的果園相比,降幅達到了35%以上。更為重要的是,此舉也大幅度減少了單株上的病斑總數。時至2023年春,采用此策略的區域所展現出的樹體活力明顯增強,發病樹株數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結合冬季對老樹皮及病樹皮的及時刮除,以及對樹干進行白漆涂抹這一經濟而高效的技術措施,也是當地常用的防治措施。
3.3發芽前噴施鏟除性藥劑
在梨樹發芽前的時期,噴施鏟除性藥劑十分關鍵。具體而言,推薦使用的藥劑包括3~5波美度石硫合劑、45%代森銨水劑200~300倍液以及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此外,為了進一步防止病害的傳播,還應避免使用已發病的枝條或其他可能攜帶病菌的寄主植物如蘋果、楊柳等作為撐棍。同時,在梨樹的生長季節內及時摘除病果和清除殘枝也是必要的,這不僅可以減少田間的病源,還可以降低濕度,從根本上減少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3.4徹底刮除病斑
在春季,梨樹干腐病進入高發期,病斑及其周圍變色區域的徹底刮除能夠顯著減少病原體在樹體內的滋生。對于影響較大且深的病斑,位于主干或主枝上時,應立即進行刮除,并建議在病斑外圍至少1 cm的健康組織內也進行深度清理,以確保病原被完全去除。具體操作步驟包括先精確割除病斑外圍的表皮以明確病變范圍,隨后利用專用工具沿邊緣外部1 cm向下切割至木質部,形成閉合的刀口,進一步在病斑上方進行縱向切割,保持適當的切割間距,通常為0.5 cm。物理治療后,涂抹適當藥劑于處理后的病斑上是預防病原體再次侵染和擴散的有效策略。選擇的化學藥劑應具有強烈的殺菌效果及良好的滲透能力,使藥效能夠深入寄主體內,通常會選擇以下幾種方案進行處理:
(1)精細清除與局部強化:針對枝干上的病斑及菌瘤,執行精細刮除作業,直至露出健康組織(白皮層)。隨后,采用特制配方——潰腐靈原液混合有機硅增效劑,進行大范圍(超出刮治邊緣2~3 cm)的均勻涂抹,共進行3~5次處理,每次操作間隔控制在3~5 d,旨在徹底控制病情擴散并加速傷口自愈。
(2)高濃度藥液枝干處理:依據梨樹生長周期,于春季(3月)、夏季(6月)及秋季(9月)關鍵時期,采用高濃度配比30~60倍液潰腐靈溶液結合有機硅,對枝干實施噴霧或涂刷處理,以強化枝干防御力,預防病害復發。
(3)灌根療法:針對干腐病癥狀嚴重或樹勢較弱的梨樹,推薦采用青枯立克與根基寶復配溶液,比例分別為200~300倍與300倍,針對毛細根區進行充分灌根,確保根系充分吸收。灌根量以滲透根部為準,依據樹齡調整用量,旨在促進根系發育,提升養分吸收效率,從而增強樹體整體抗病性與耐寒性,輔助防治枝干病害。
(4)葉面噴霧保健方案:采用靚果安、大蒜油、沃豐素及有機硅的復配溶液(比例分別為300倍、1 000倍、600倍),對梨樹葉片進行定期噴霧,共進行2次,每次間隔10 d。此方案旨在通過葉片吸收,向下傳導殺滅潛在病菌,同時促進傷口愈合,增強光合作用效率,積累更多有機質以滋養樹體。此外,該方案還具備對多種葉部病害的廣譜防治效果。
3.5精細調控梨樹生長環境的濕度
鑒于水分短缺是誘發梨樹干腐病的關鍵因素,有效管理梨樹生長環境的濕度至關重要。在苗木儲存階段,應重視保濕措施,沙藏時維持適宜的含水狀態,遇冬季干旱時,靈活采用灑水或微量灌溉方式補充必要水分。窖藏時,則需確保沙子濕度適中,即手握成團而不散,不足時應及時調整。進入梨園日常管理,密切監測梨樹生長態勢與土壤濕度,遭遇干旱天氣,迅速啟動噴灌或滴灌系統補水。同時,注重雨季排水,預防積水導致的根系病害,確保梨樹健康生長。
3.6科學施肥以增強梨樹抵抗力
梨樹定植初期,通過擴大定植坑、施加足量有機肥并充分灌溉,可顯著提升梨苗的存活率與后續生長潛力。在梨樹生長周期中,遵循“初期重氮,中后期側重磷鉀”的施肥策略,避免氮肥過量,促進枝條成熟,平衡樹體生長,構建強健的樹體結構,從而自然增強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
3.7嚴格把關苗木質量,預防病毒入侵
面對復雜多變的果苗市場,選購高質量苗木成為預防病毒傳播的首要任務。建議果農選擇信譽良好、具備經營資質的苗木供應商,或直接向當地科研機構采購,以確保苗木純正無病毒。對于已購苗木,定植前應采用1%~3%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全面消毒處理,有效遏制潛在病毒威脅。
4結論
綜合分析了梨樹干腐病的發生原因、癥狀表現及防治手段,強調了加強栽培管理、清除侵染源和發芽前噴施鏟除性藥劑等措施的重要性。未來應進一步優化防治策略,結合生物防治和抗病品種選育,以實現梨樹干腐病的可持續控制。
參考文獻
[1]李麗芬.梨樹干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云南農業,2023(8):65-67.
[2]王小芳.山西梨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果樹資源學報,2022,3(2):52-54.
[3]喬文芳.梨樹新定植幼樹干腐病發病原因及防控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26):28.
[河南省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張嘉莉,張琦(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