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熱帶作物產業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從橡膠為中心到多元化發展的轉變,熱帶作物產業逐步發展起來,保證了國家安全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熱帶作物作為一類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的種植和消費市場,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人們對健康和營養的追求,熱帶作物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對中國26種主要熱帶作物的發展歷程進行闡述。
1中國主要熱帶產業發展歷史
1.1起步階段
這一時期,國家開始重視熱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逐步建立了以天然橡膠、甘蔗、熱帶水果等為代表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通過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和技術,以及國內科研人員的努力,熱帶作物產業逐漸發展起來。
1.2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熱帶作物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國家加大了對熱帶作物產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動了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和產量的顯著提高。同時,熱帶作物產業的科技水平也不斷提升,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3優化調整階段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熱帶作物產業進入了優化調整階段。面對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更高要求,熱帶作物產業開始注重品種結構的優化和品質的提升。一方面,通過引進和選育優良品種,提高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另一方面,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此外,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熱帶作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6種主要熱帶作物產業發展概述
2.1天然橡膠
橡膠原產于亞馬遜河流域,最早由云南干崖(今盈江縣)由第21任宣撫使司刀安仁先生于1904年引入中國種植。之后愛國華僑何麟書等為代表的一批愛國華僑將橡膠樹種子和膠苗從東南亞帶回,先后創辦了瓊安、天任、蔡惠、聯昌等老膠園。20世紀50年代初期,成立了華南墾殖局和華南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前身),在華南地區地區大面積種植橡膠。從海南省三亞市到云南省瑞麗市的北緯18°~24°,橡膠樹栽培成功突破了北緯15°,創造了世界植膠史上的奇跡。目前,已建立了云南、海南和廣東三大植膠基地,2022年全國橡膠樹種植面積113萬hm2,產量86.2萬t。
2.2甘蔗
甘蔗原產于新西蘭周邊的島嶼,戰國時期傳入中國。種植甘蔗的歷史已有2 200多年。甘蔗種質資源的收集始于20世紀60年底,中國在云南開遠建立了國家種質甘蔗圃,已保存5個屬15個種的甘蔗種質材料2 054份,是中國保存數量最多、屬種最豐富的甘蔗種質資源保存、研究和利用基地。甘蔗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省(區),到2020年4省(區)糖料蔗面積穩定在140萬hm2。
2.3荔枝
中國是荔枝的原產地。從17世紀始由中國傳向世界各地。300多年來,荔枝已遍布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荔枝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區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海南和雷州半島的早熟荔枝產業帶,廣東、廣西中熟荔枝產業帶,福建、四川晚熟荔枝產業帶。廣東是荔枝生產第一大省。中國荔枝栽培面積穩定在56.8萬hm2左右,產量穩定在200萬t左右。
2.4香蕉
中國是香蕉的起源地之一,全世界近1/4的野生種質在中國南部地區都有分布。栽培香蕉的歷史已有2 500多年。中國香蕉產業的發展,從本世紀初到現階段,從高速發展進入到調整優化階段。2009年國家香蕉產業技術體系正式運行,香蕉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突飛猛進,到2021年,中國平均單產水平達到了34.05 t/hm2,是世界平均單產水平1.45倍。部分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由并跑向領跑的跨越式轉變。
2.5芒果
芒果起源于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至馬來西亞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等地帶。芒果由國外傳入中國,最早可追溯到1 300多年前,由唐玄奘(公元632-645年)西天取經時從印度帶回。中國芒果栽培主要分布于云南、廣西、海南、四川、臺灣、貴州、廣東和福建八省區100多個縣(市)。芒果是中國重要的熱帶水果之一,2022年種植面積就達39.52萬hm2,居世界第二位。主要栽培品種包括臺農1號、金煌、凱特、貴妃、圣心、桂熱82號、帕拉英達、熱農1號和愛文等。
2.6龍眼
龍眼起源于中國西南和南部地區。中國龍眼有2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漫長的栽培過程中,培育了豐富的栽培品種。中國龍眼首先傳入了印度,而后傳至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南亞、東南亞國家,1900年代被引入夏威夷和佛羅里達。中國龍眼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龍眼的種植地區以中國南方為主,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臺灣、四川和云南等省區,龍眼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區。到2020年,中國大陸龍眼投產面積約 31.22萬hm2,總產量約166.9萬t。
2.7木薯
木薯19世紀初傳入中國,目前全國木薯種植面積約30萬hm2。中國木薯種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和海南等11個省區,絕大部分鮮薯用于淀粉、變性淀粉以及乙醇等產品的加工生產。全國已經有木薯淀粉和酒精加工產廠200多家,年產淀粉以及變性淀粉50萬t,木薯乙醇25萬t,木薯種植業年產值30多億元,木薯加工業產值70多億元,形成了年總產值達100億元的朝陽產業。
2.8澳洲堅果
原產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東北部、昆士蘭州中部和東南部的亞熱帶地區,是澳大利亞本土植物中唯一被馴化為世界性栽培的油料樹種。中國最早于1910年開始引入澳洲堅果。20世紀80年代及21世紀初期開始較大規模引進優良品種。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澳洲堅果產業發展最快、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澳洲堅果達到30.07萬hm2,種植范圍已擴展至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四川等省區,其中云南省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是世界種植澳洲堅果最多的地區,占全球種植面積的54%,占中國種植面積的80%以上。
2.9肉桂
肉桂的原產地為中國西江流域一帶,公元前7世紀左右傳到國外。肉桂在中國種植已有2 000多年歷史,種植面積達14.4萬hm2。主產區為廣西、廣東、云南等亞熱帶、熱帶季風區。為全球第一大桂皮產區。桂皮大約80%出口,20%國內銷售,是世界上出口肉桂產品最多的國家。
2.10檳榔
檳榔起源于何處尚待考證。中國從越南引種檳榔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在海南、臺灣、云南河口和西雙版納等地區,廣東、廣西和福建也有少量栽培。中國檳榔種植面積11萬hm2,海南占全國總產的99%以上。海南島熱量雨量豐富,氣候溫和,土地資源豐富等條件使得海南島種植檳榔得天獨厚。檳榔已經成為海南第一大熱帶經濟作物。
2.11咖啡
咖啡屬于茜草科,原產于埃塞俄比亞及非洲中西部叢林地區。中國咖啡資源主要來自于國外引種。1898年由馬來西亞華僑將大粒種咖啡引入海南文昌縣南洋鎮種植;1904年法國傳教士將小粒種咖啡引入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朱苦拉村種植。全國咖啡種植面積約為8.63萬hm2,海南和云南是中國咖啡主產區。隨著產業的發展,“興隆咖啡”和“福山咖啡”分別于2007年和2009年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產品;2010年“保山小粒咖啡”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產品。
2.12火龍果
火龍果起源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大約于明清期間傳入中國。20世紀90年代,海南、廣西、廣東、貴州、福建等省份將火龍果作為有經濟潛力的熱帶果樹,大量的引種試種。目前,種植面積約6.87萬hm2,年產值超過150億元。從引種到自主選育新品種,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發展,從粗放管理到標準化生產,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的品種優良、種植面積最大、技術先進的火龍果生產國。
2.13百香果
世界上最先發現西番蓮是在巴西,早期主要用作藥品。中國引種西番蓮歷史悠久,在唐代、清代已作為觀賞植物,稱玉蕊花,或作觀賞,或作蔭蔽。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西、云南、福建等地將西番蓮作為有經濟潛力的果樹之一,進行了大量的引種試種工作。中國西番蓮(百香果)主要種植區域為廣西、福建、云南、貴州、廣東和海南等地。目前,百香果種植面積6.6萬hm2,產量100萬t左右。
2.14菠蘿
菠蘿原產于南美熱帶雨林。大約1605年傳入中國。目前,全國種植菠蘿5.27萬hm2,菠蘿優勢核心區為雷州半島。國內最大菠蘿企業為廣東省湛江農墾集團公司,擁有11家主產菠蘿的種植企業、1家菠蘿加工龍頭企業、3家農產品營銷專業化企業、2個菠蘿出口基地、2個菠蘿品牌,常年菠蘿種植面積在1.13萬hm2,產量約42萬t,菠蘿產業產值達15萬億。2012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獲批建立“農業部湛江菠蘿種質資源圃”,資源圃占地1.33 hm2,保存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泰國、法國、巴西、馬來西亞、印度等國的菠蘿種質共計150余份。
2.15椰子
椰子起源有2種主要觀點:一種是起源于印度和太平洋中部地區,另一種是起源于南美洲。現代遺傳學研究最終確定椰子起源中心是印度和太平洋中部。海南椰子是2200多年的西漢由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而云南椰子可能是從越南、緬甸等國引進的。中國椰子產業主要在海南。椰子產業一直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截止2022年,海南椰子種植面積36 252 hm2,收獲面積28 202 hm2,產果量20 308萬個。
2.16熱帶牧草
熱帶牧草演化自野生的草本植物,起源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這些草本植物適應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氣候和生態環境,逐漸演化成現代熱帶牧草。熱帶牧草種類繁多,以禾本科和豆科為主。中國熱帶牧草引種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最先開展熱帶牧草引種的為廣東農墾,引進零星的熱帶牧草綠肥進行覆蓋應用研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牧草研究中心是引種和保存熱帶牧草資源最多的部門,截止2023年,共引進熱帶牧草資源4 000余份,保存牧草資源約1.3萬份。全國牧草種植面積約3.33萬hm2。
2.17菠蘿蜜
菠蘿蜜源自何處說法甚多,分別有印度起源說、西亞起源說及東南亞和南亞起源說。菠蘿蜜的最早傳入中國與佛教有關,種植歷史至今已有1 000多年,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和四川南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都有種植,以海南省和廣東省湛江市為多。至2022年底中國菠蘿蜜種植面積約3.33萬hm2。年產量達30萬t以上,年產值約50億元。
2.18益智
益智屬姜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原產于海南島東南部、中部山地叢林潮濕地帶。其種源主要來源于野生種群采挖與分株繁殖。20世紀60年代后益智開始人工栽培,2012年以后,隨著益智種苗需求量增加,開始利用益智種子進行種苗繁育。此后相關單位開展了益智組培苗繁育技術研究,目前已研發了益智組培苗繁育技術,可以大量進行組培苗的生產。2022年海南益智種植2.02萬hm2,產量17 884 t。益智已經成為海南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2.19胡椒
原產于印度西高止山脈熱帶雨林,是世界古老而著名的香辛料。胡椒在晉代傳入中國,1947年由華僑引種到海南省瓊海市。海南是中國胡椒主產區,面積約占全國的87%以上,產量約占全國的90%以上。至2021年中國胡椒種植面積約2.4萬hm2,產量約4.4萬t,其中海南2.11萬hm2、產量4.23萬t,云南0.33萬hm2、產量0.17萬t。
2.20油梨
油梨起源于墨西哥東部和中部高地以及危地馬拉和中美洲太平洋海岸的廣闊區域。1925年引種入廣東省。20世紀80年代后期,油梨列入中國南亞熱帶水果發展之列,廣西、海南等適宜地區開始連片種植,并開展了引種試種、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果實保鮮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油梨主要在云南、四川、海南、廣西等地開展商業化種植。據統計,中國油梨種植面積約1.33萬hm2,其中云南省種植面積最大。
2.21油棕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油棕起源于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及剛果盆地熱帶雨林中。1926年,中國開始引種油棕,在海南島、雷州半島、廣西北流和云南河口等地試種。目前在海南、云南、廣東、廣西都有種植,其中在海南島南部、西北部和云南的西雙版納種植的較多。目前,中國油棕種植面積約200~333 hm2,以海南和云南為主要種植區,廣東和廣西也有分布。
2.22腰果
腰果起源于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中國腰果最早的種植記錄為1920年左右。1958年開始,中國在廣東(包括海南)、廣西、云南、福建、四川、江西等省(區)大范圍引種腰果,但因寒害影響,除海南和云南西雙版納州外,其它省區均未獲成功。近年來,云南省的腰果主要種植于西雙版納州,面積約1 300 hm2,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勐臘縣。
2.23香草蘭
香草蘭起源于墨西哥東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中。20世紀90年代初,海南將種植香草蘭作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的重點項目,列入海南省的“八五”、“九五”計劃中。1993年在國家計委牽頭下,亞洲開發銀行通過專家小組實地考察論證,在海南屯昌、瓊海建立香草蘭種植及加工基地。到1999年底止,海南省與云南西雙版納已經實現人工蔭棚下種植香草蘭233.33 hm2,平均年產鮮豆英45 t左右,年產商品豆莢9 t。
2.24可可
可可屬的物種起源于南美洲。1954年歸國華僑從印度尼西亞等國帶回可可種子,在海南興隆種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可可團隊開展可可樹密植試驗,研究在椰林和檳榔地里套種、間作種植可可等技術。海南島東部和南部地區開始推廣種植可可。隨著“百萬畝椰林工程”的實施,到2002年,海南可可種植面積達666.67 hm2。2022年,海南可可豆摘得國際可可大賽亞洲和大洋洲地區金獎,其優異品質得到國際可可同行的認可。在巨大的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可可種植面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2.25面包果
面包果起源于南太平洋島國,是南太平洋島國居民的重要的糧食作物。面包果無核類型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由東南亞歸國華僑攜帶回國種植在庭院,1962年興隆地區的面包果開花結果。面包果在海南種植的歷史已經70多年,但到現在還是零星種植,并沒有形成規模產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木本糧食研究團隊經過30多年努力,不斷引進優良種質資源,突破了組培繁育、種苗嫁接等技術,并建立了優良種苗標準化繁育基地。目前,面包果不但在海南島東南部的瓊海、萬寧、樂東等地建立試驗示范基地,而且將面包果試種三沙市永興島,有望為島嶼島礁的園林綠化、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2.26劍麻
劍麻原是墨西哥的一種野生植物,廣泛分布于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加丹半島。中國最早1901年從菲律賓引進普通劍麻,由臺北農業試驗站試種后,逐漸推廣到恒春、旗山一帶種植。同年,愛國華僑從菲律賓引進亞洲馬蓋麻種于福建南部濱海地區。至2021年全國劍麻種植面積14 933 hm2,當年收獲面積13 067 hm2,生產鮮葉135萬t,總產直纖維6萬t,加工制品約10萬t,工農業總產值約達30億元。
3中國主要熱帶作物產業發展前景
3.1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持續,對熱帶作物產品的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特別是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熱帶作物產品將更受市場歡迎。
3.2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中國熱帶作物產業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提高引進和培育新品種、推廣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加工利用技術等手段,提高熱帶作物產量和品質水平。
3.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未來國家將繼續加大對熱帶作物產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和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等手段,促進熱帶作物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4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全球農業合作的不斷加強,中國熱帶作物產業將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同開發國際市場等手段,推動中國熱帶作物產業走向世界舞臺。
中國主要熱帶作物產業經歷了從起步到快速發展再到優化調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國家政策的支持、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共同推動了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未來應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挑戰,保障熱帶作物產業的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隨著國家對熱帶作物產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中國熱帶作物產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基金項目: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1630072024006)(1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熱帶作物學會徐梓寧,白菊仙,趙松林,劉倩;2中國熱帶作物學會鄭惠玲,鞏鵬濤,張小慶,陳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