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業是繼糧食、蔬菜之后,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位的一大優勢,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目前,中國人均果品占有量達195 kg,每年的水果產值達到1萬億元,帶動了1億多的就業人數[1-2]。“十三五”以來,西雙版納州充分利用生態、氣候和資源的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促進農村脫貧。要突出抓好果業的發展,特別是在2018年年初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的實施過程中,加速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州委州政府把果業列為全省10個具有特色的主導產業之一。
1西雙版納州水果產業發展現狀
1.1水果產業的基礎
截至2022年底,西雙版納全州水果總種植面積4.89萬hm2,其中,景洪市2.2萬hm2、勐海縣1.39萬hm2、勐臘縣1.27萬hm2;累計農業產量94.49萬t(其中:景洪市44.51萬t、勐海縣25.86萬t、勐臘縣24.12萬t);累計農業產值33.73億元(其中:景洪市15.58億元、勐海縣12.14億元、勐臘縣6.01億元)出口水果主要發往昆明、成都、重慶、鄭州等城市。主要外銷品種有香蕉、西瓜、藍莓、柚子、菠蘿、菠蘿蜜等。
水果品種主要有,香蕉1.33萬hm2,占34.3%;柚子0.67萬hm2,29.04%;西瓜0.53萬hm2;火龍果0.53萬hm2,占13.78%;芒果0.38萬hm2,占10%;菠蘿0.18萬hm2,占4.64%;芭蕉(粉蕉)0.16 hm2,4.19%;柑橘0.15 hm2,占4.04%;菠蘿蜜0.14 hm2;藍莓0.08 hm2。
1.2種植規模迅速擴大
西雙版納州山地多丘陵,果品生產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相對落后的,近年來快速發展,2022年全州果業的總面積達到4.89萬hm2,果品產量達到94萬t,產值達到33.7億元。
1.3產業布局趨于合理
西雙版納州在果業快速擴張的同時,立足自身資源條件,充分考慮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市場變化趨勢,圍繞特色優勢品種,重點建設“千畝村”和“萬畝片”規模果業,通過合理的地域分布,推動主要地區的主導品種“裂變式”發展,已初步建立起了主導產業的發展模式。
1.4交通便利
西雙版納是一個地理位置十分有利水果生產的地區,與老撾和緬甸相鄰,與泰國相鄰,300 t級客貨船全年可通行;昆(緬)緬(谷)公路干線是西雙版納州與東南亞各國陸上聯系的主要運輸干線;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途經西雙版納州的昆明可以朝發到老撾的萬象;西雙版納州國際機場目前已經開放了59個航點,其中71條是境內航班。
2西雙版納州水果產業的劣勢
西雙版納水果產量和種植規模在全省處于靠前的位置,集中化程度優勢明顯,但相對其他水果生產大區而言,專業化程度處于劣勢地位,生產效率低,且有逐年降低的趨勢,產業綜合優勢不突出。相比于省內其他水果生產大區,西雙版納水果產業競爭力相對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配套基礎設施薄弱
2.1.1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足,防災抗災能力不強
在西雙版納水果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基礎薄弱與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西雙版納雖然地理條件優越,但也有倒春寒、低溫、洪澇、冰雹、干旱等自然災害。而受制于山地地形地貌,西雙版納水果種植以山地、半山地為主,在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的同時,受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產業道路、水利灌溉等建設滯后,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2.1.2物流設備技術低下
水果的生產售賣非常高昂。在西雙版納地區的水果工業發展過程中,雖然在水果工業基地建設了很多的分揀中心以及冷藏設施等,但是依然沒有能夠跟上該行業的快速發展,很多的產業基地重視產業基地的建設而忽略了生產后的環節,這也是當前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事實上,只有少數的領先公司有能力專注于收獲后的水果加工和分類,以至于能夠與該行業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發展也相對緩慢,這就造成了鮮果流通產業稀少,物流企業盈利能力差,硬件設施落后等問題,給該區果業的發展帶來許多不利因素。對西雙版納地區高檔果品的銷路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果農們大規模生產的水果,只有一小部分能夠通過批發、網絡分銷的方式進行對外銷售,更多的還是只能夠將水果帶到當地的鄉鎮市場進行低價銷售,這就大大壓縮了果農們的利潤。另一方面,這也大大削弱了西雙版納地區鮮果的市場競爭力,研究調查發現,一些水果產區的網絡銷售產生的物流費用每500 g就達到了驚人的3~6元,遠遠超出了這些水果原本的售價。
2.2科學技術支持不足
隨著西雙版納鮮果行業規模的迅速擴大,科學技術支持的不足已成為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的嚴重問題。科技研發實力薄弱,水果產業發展技術研究不足,科技儲備力量不夠,這些問題共同造成了這個行業的一些問題,鮮果產量低這個問題就尤為重要。近年來受氣候、果蠅等問題的影響很多新發展起來的水果都受到了很多影響。缺乏水果加工和儲存技術,導致水果的綜合利用率變低,這就直接影響了水果產業鏈的發展和延伸,降低了整體的工業效率。大多數的水果加工行業都只能在實踐中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來摸索產品加工技術,但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降低,還不能實現通過自身實踐提升技術的目的。通過自己的經驗或探索并不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而適應山區水果工業發展需要的農業機械研發不發達,這影響了水果工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從而對提高水果工業的效率產生了不良影響。
2.3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
缺乏可靠專家團隊的技術指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低,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工業、研究、教育分離,成果轉化率低。由于西雙版納水果產業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起來的,因此適應水果行業發展需要的專業型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基層技術人員更加稀缺,實際上一些市場領導者、技術服務人員通常也只與和自己有合作關系的果農提供服務,但對于大多數的水果種植者來說,一些相對難度較低的簡單操作都難以學會,加上水果種植者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種植經驗不盡相同、果園管理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同,在實踐中,水果種植管理技術也各不相同,導致單位生產水平和質量較低這是一個巨大的差異,影響了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4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偏低
水果以鮮果銷售為主,果品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體系建設等多個環節延伸力度不夠,產品附加值低,據統計2020年底,西雙版納州水果產量在16個云南省地級行政區中排名第2位,僅次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但企業數排名僅為13位,前12位分別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昭通市、麗江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導致三產融合程度不高,產業發展波動大。
2.5產業信息化建設滯后
水果從產地到銷售的損耗是相當大的,所以一點要保障產銷環節的通暢,但是西雙版納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滯后,幾乎沒有消費者認可度高的水果電子商務平臺,最多的就是微信群團購,難以保障水果無障礙產銷,沒有全面的農產品分類和市場營銷信息平臺,很多果農都只能被動地等水果中銷商收購或者市場零賣,導致水果價格混亂,產品良莠不齊,終究形成了消費者買不到實惠,果農又賺不到錢的困境。
2.6鮮果產品同質性過高
水果種植者通常愿意種植更常見的水果品種,并且沒有種植新品種的強烈動機。另外,在種植熱門水果的農民中存在一種盲目現象,例如葡萄、柑橘類水果和其他受歡迎品種,在短期內大量種植風險很高。水果產品的同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的競爭力。
2.7水果產業化標準低
無論種植技術還是收獲后加工技術,水果產業鏈的統一水平較低,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的統一度不高。在水果種植技術方面,西雙版納的這些古老果園庫存豐富,仍然使用落后的栽培技術,機械化水平低,難以實現標準化生產。許多水果種植者盲目依賴經驗,在肥料管理、蟲害控制、災害預防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不夠,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和水果質量差。在收獲后階段,包括加工、分類、包裝、儲存、運輸等投資不足、水果損壞率高,直接影響水果供應和附加值。
2.8水果行業缺乏品牌宣傳
西雙版納水果產品的一些特點宣傳不足,知名度低。例如,面積1.33萬hm2的香蕉,知名度較低。調查原因,一方面,西雙版納水果行業主要是家庭種植,缺乏領先公司,廣告投資成本較低;另一方面,許多水果種植者在銷售水果時,也有原始切割商的銷售,其他的省份知名水果產品不重視。
3策略指導
3.1抓好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3.1.1完善水果基地主干道路、機耕道、生產便道等道路體系
隨著西雙版納山區水果產業的發展,改善水果基地主要道路、犁機道路、生產高速公路等道路系統,重點提高山區的機械化水平,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提供便利。
3.1.2改善灌溉設施,增強抗旱能力
改善基本的灌溉設施,增強抗旱能力保存作物,同時增加對基地滴灌和水肥綜合滴灌設施建設的支持,不僅能夠提高灌溉效率,改善水果的生長發育,同時減少對工業勞動力的需求。
3.1.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加強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為滿足香蕉、葡萄柚等水果行業的發展需求,應依靠完整的運輸信息網絡,增加政策支持,加強現代化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制冷物流鏈等必要設施。
3.1.4完善監測預警系統
為減少極端天氣對水果行業發展的影響,應充分依靠成熟的科學技術對極端天氣現象的監測預警,在極端天氣到來之前,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極端天氣對水果行業的沖擊。
3.2完善行業的科技能力
為了能夠增強水果行業的衍生價值,提升水果相關產業的價值延伸,應盡量加強水果加工、儲藏保鮮、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技術投入。
3.3加強人員技術培訓訓
改進獎勵機制以保障人才,鼓勵和支持專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以多種方式和形式為水果行業服務,引進和培訓水果行業管理領域的優秀員工并培訓一些管理人員。賦予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培訓學院教育的角色,培養一批適用于水果行業的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根據水果產業區域發展的需要,在基層推廣農業技術,為個人提供指導。
連接各省氣象局,以便于及時觀測到不利益水果生長的各類信息,將科學技術充分的融入到果農的生產生活中,為其提供便利的技術支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水果進行不同的特色推廣,結合綜合政策進行水果生產技術的簡單科普。提高果農的產業知識水平。
3.4抓好品牌建設和產品營銷工作
促進水果產業的統一抓住新的戰略機遇“雙周期”發展模式,加快水果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促進水果產業的統一。我們必須加強統一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加快水果行業與新型經營管理的統一進程。依靠新型主體管理,促進分散水果的農業生產標準化,提高水果行業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3.4.1依托良好的資源環境優勢,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
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結合當地特色,發揮品牌效應,大力發展適合該地區的水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綠色環保理念,依托西雙版納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的綠色水果。通過網絡等方式將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的綠色環保理念推向全國,從而提高自身的行業競爭力。
3.4.2增強品牌的宣傳推廣
要想加大西雙版納地區水果品牌優勢,就要學會充分利用政府等職能部門的政策扶持,對標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將西雙版納地區的民族特色充分融入到水果品牌之中,加大對地方特色廣告的投入,帶領公司積極投入到各種水果營銷策劃活動中,能夠進一步擴大西雙版納地區水果品牌取得的巨大成效,采用網絡現實、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法,優化平臺貿易和物流,專注于擴大本地區以外的水果出口市場,鞏固提升西雙版納水果的市場份額。充分利用品牌的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其他地區的消費者能夠更多的了解、接觸到本地區的新鮮水果。
3.5豐富水果種植
政府應對改變西雙版納的農業結構,不要盲目跟風種植不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水果產業,確定不同領域種植不同種類的水果,以加快消除不合適區域,避免影響優質水果的種植;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改善種植結構,爭取做到科學種植,著重關注當地的特色水果發展,關注消費者的個人需求,同時限制水果種植者跟風種植同一種水果,減少地區內激烈的同質性競爭。通過優化成熟期水果的結構,將同一類水果的售賣時間以及銷售數量進一步提升,從而提高西雙版納水果行業在全國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3.6完善行業統一標準
通過水果產業鏈的促進研究、新技術示范和發展整合,積極發展以果園為核心的前、中、后完整的行業服務體系,逐步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科技化。一方面,我們將改善實用的果園生產機械化系統,推廣各種先進的水果栽培技術,建設大型科學種植示范果園,完善水果種植技術服務,加強水果種植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提高收獲后水果的處理技術。另外,還應該積極研究新的水果保存方法,提高整個水果產業鏈的新鮮水果周轉率,以確保水果能夠在最佳品嘗期內送到顧客手中,讓顧客能夠第一時間品嘗到最佳的水果。
3.7創立獨特的水果品牌
一方面應該加快促進基因創新,積極培育新品種,創造獨特的西雙版納水果品種,將其打造成區別于其他地區水果品牌的獨特品牌;與此同時,應當將西雙版納的當地民族特色融合進水果品牌之中,立足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民俗風情,充分挖掘水果品牌中的人文元素,豐富品牌文化、說好品牌故事、宣傳品牌內涵。之后繼續延伸,發展一系列的干果、果汁、葡萄酒等深層水果加工產業,提高水果的附加值,豐富市場供應,打造充滿民族特色的本土品牌。提高該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3.8開發網絡促進發展
隨著當前科技水平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進軍互聯網,水果行業也應該開始跨入新的發展時代。水果產業也進入了互聯互通、相互融合的時代,西雙版納將重點放在優勢資源開發上,盡一切努力建立連接農民的農產品和農材料的密集網絡交易平臺,加速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使得企業和消費者互利互惠,構建完整的、系統的綠色農業供應鏈條,促進農產品轉型,提高農產品銷售水平。
面對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競爭力水平有待提升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斷改善水果品種的種植結構,提高水果產業鏈的標準化水平,建設獨特的水果品牌,最終推動西雙版納水果行業發展為更強、更好的水果品牌,從而推動各行業的發展,以一項產業帶動多項產業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秀新,束懷瑞,郝玉金,等.果樹學科百年發展回顧[J].農學學報,2018,8(1):24-34.
[2]蒙菊花,馬璐,李良,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水果電商營銷環境的SWOT分析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果樹,2022,226(8):92-97.
[1西雙版納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吳珍珍;2西雙版納州茶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余健(通信作者);3西雙版納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