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擅長雕刻的他創作了一尊美麗的少女雕像,并深深地愛上了她。這位國王長時間用含情脈脈的眼光注視著少女雕像,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她接受,這份真誠與執著感動了美神,美神將雕像變成少女,國王與少女結為夫妻。因期望的心理而產生美好的效應,在心理學上便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期待無論短時間還是長時間內,或多或少會在學生的身上得到實現。那教師的期望如何傳遞給學生呢?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教育家杜威說“學習即生活”,學習的最高價值就在于應用,在于服務于生活,如果在課堂學習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一定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中華美食》是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中的一課,識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本課生字較多且難記,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持續集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借助識字建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經驗,我創設了“走進中國美食城”的學習情境。提到美食城,學生們的興趣會被激起,然后在“中國美食我來報”的學習任務中認識十一道特色菜,通過報菜名活動讀準生字,這就是這課的主要內容;在“烹飪方法我介紹”活動中獲得對“拌、煎、燒、烤、煮、爆、燉”等烹飪方法的理解,并在比較中獲得理解生字的方法,強化記憶;在“特色美食我推薦”中設計有葷有素的“營養套餐”,滲透健康飲食的理念,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既進行了語言的學習和積累,感悟中華美食文化之深奧,又做到了有創意地為生活服務。
在文學體驗中,讓學生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每篇課文都是很好的例子,帶學生深入例子,獲得愉快的文學體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漢語言的魅力,才會在學生的心里點燃熱愛語文的火苗。
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課時,創設“為建筑工程師——蟋蟀代言”的學習情境,即昆蟲王國要評選最佳建筑工程師,請你為蟋蟀代言,介紹它修建的“偉大工程”。以此為任務,將對課文的學習和復述置于學生熟悉的童話情境中,學生化身蟋蟀的代言人,去讀懂蟋蟀住宅的特點,了解建筑師蟋蟀的別具匠心,然后通過講述獲得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學生在角色帶入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獲得了語言的發展和挑戰的成就感,同時該情境任務創設,也巧妙地達成了“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住宅的修建過程,想想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這一學習重點。一篇文章的魅力不僅如此,當學生被蟋蟀高超的修建技術所吸引時,順勢向學生推薦好書:這篇文章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32種昆蟲,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小昆蟲大世界,趕快去看看吧。
在跨學科學習中,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從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三個層面設置任務群,其中跨學科學習屬于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在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中,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世界各地”,創設“跟著文字去旅行,創作旅行手帳”的情境任務。學生跟著文字領略水城威尼斯獨特的城市風光、荷蘭悠閑的牧場、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學生走進文本,身臨其境,用文字表達感動,用繪畫呈現心中的畫卷,在拓展實踐中獲得對三座城市、三個國度的深度了解,例如荷蘭不僅是“牧場之國”,還是“風車之國”“花之國”“水之國”等,將自己的所學、所繪、所探、所思凝聚于“旅行手帳”中,在宣傳、布展、介紹中,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
多樣情境的創設,既是教師激發、引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領悟與運用中,發掘學生語文學習的潛能,促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的有效之方;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以評價指導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與自信力,傾注教師對學生美好期待的有力之舉。做學生語文學習的“皮格馬利翁”,我以評價傳遞期許,激發學生的巨大潛能,讓學生在語言運用中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