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程統整理念的小學美術主題教學,主要以美術為核心,通過創新的思維模式,打破學科間固有的界限,將內容重新組合,形成統一整體。通過統整主題教學設計與應用,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的種類、審美標準以及不同課程所需的不同材料,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其次,統整主題教學設計與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針對課程統整理念下的小學美術主題教學設計和應用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題教學的基本內涵
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體教學的基本內涵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主要內涵包含以下幾點。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程統整的理念下,明確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
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課程統整理念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小學美術教學不再是單一的、孤立的知識傳授,而是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以主題單元課程的形式,將美術知識與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促進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貫通。
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課程統整理念下的小學美術教學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美術的魅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題教學的設計方法
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題教學的設計方法包括確定主題單元課程的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等方面。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確定主題單元課程的目標:在課程統整的理念下,小學美術教學采用主題單元課程的形式,以某一主題為核心,將美術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因此,首先需要確定主題單元課程的目標,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提供基礎。
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小學美術教學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學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教師可以根據主題單元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實地考察、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問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設教學情境: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美術的魅力。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美術作品的歷史背景、創作技巧等知識;還可以通過模擬實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美術作品的內涵和價值。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各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或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題教學應用
利用多維度統整手段,拓寬美術學習內容的廣度。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借助其他學科比較抽象的內容,比如大與小的對比效應以及夸張變形的藝術表現手法等;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了解事物內在的運行規律,并通過美術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例如,玫瑰花是怎樣生長的,若想讓玫瑰花開得更久一些,應采取什么方式;小動物們的生活環境都有什么特點,我們能否在美術課堂上為他們設計一件適合他們生活環境的衣裳。諸如此類的問題,賦予學生一個與現實生活十分貼近的視角,解釋這些問題都與事物最初的樣貌有關,通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拓寬其理解上的深度和廣度。
采用關聯性統整方法,強化美術與生活的契合度。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統整主題學習內容,并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生對于全局性的理解,最終能夠對日常生活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從生活中尋找美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例如,在“時間告訴我”這一課中,讓學生了解有關鐘表的歷史和文化,體會時光的流逝和時間的不可逆,同時通過回憶,用記憶畫的方式對同一個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所做的事情進行時序的記錄和表達。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地實現小學美術與生活的關聯性統整,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
采取情感性統整方式,增加美術學科育人的溫度。情感性統整是指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與小學美術學科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提升小學美術學科育人的溫度,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體驗情感、表達情感,將情感與美術作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可愛的班集體”一課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紙版畫頭像的學習,以及在制造作品過程中對喜怒哀樂的表現,引導孩子感悟班集體的溫暖與歡樂。以集體創作的形式,發展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使學生對自己的班集體產生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和責任感。通過六年級最后一課“走向明天”,可以讓學生通過繪畫、手工等方式制作母校紀念留言板,留下對母校永久的回憶;用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將小學生活中的珍貴照片匯編成畢業相冊,重溫在母校六年學習和成長的感受,體會友情的珍貴。
運用跨學科性統整技巧,加強美術學習內容的活躍度。跨學科性統整是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增強小學美術學習內容的活躍度和深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可將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課“春天來了”與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相互結合,將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文字、文化等元素與美術學科進行有機整合,通過語言和文字對春天色彩和氛圍的渲染及表現,使同學們感受到春天的到來,并讓同學們在美術創作時提高其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現能力,同時提升文學素質和文化素養。還可以讓學生用文字描述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或者讓他們根據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場景進行繪畫創作。此外,還可以將數學學科中的數、形、空間等元素與美術學科進行有機整合。
綜上所述,課程統整理念下,小學美術主題教學設計與應用至關重要,教師在相關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應考慮多維度、關聯性、情感性及跨學科等方面因素,為學生提供頗具價值性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水平,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將該理念更好地融入教學實踐,以推動小學美術教育的持續發展。同時,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專家點評
本文對課程統整理念下的小學美術主題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明確闡述了小學美術主題教學的基本內涵,包括學生主體地位、學科交叉融合及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設計方法具體實用,如確定目標、設計活動、創設情境和引導探究式學習。在應用方面,多維度統整、關聯性統整、情感性統整和跨學科性統整等手段豐富多樣。文章結構清晰,論證合理,對小學美術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