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維,使其具備對復雜歷史事件進行全面分析的能力。大概念教學以構建核心概念為基礎,通過整體性思考,培養學生對歷史的綜合性認知。本文將探討大概念教學的意義、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推動該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更廣泛應用。
一、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的意義
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在于為學生提供更為深刻和全面的歷史學習體驗,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性的歷史思維。
(一)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整體性理解
傳統的歷史教學常常側重于零散的事件和人物,而缺乏對這些事實的整體性把握。通過引入大概念,將歷史知識融入核心概念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這有助于學生超越孤立的事件,形成對歷史的綜合性認知,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歷史的演變過程。
(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強調記憶事實和事件,而缺乏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解釋。通過大概念教學,學生被鼓勵思考歷史事件的原因、影響和相互關系,培養了他們對歷史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認知能力
歷史不僅僅是獨立的學科,它與文學、地理、政治等學科有著緊密的關聯。通過引入大概念,將歷史知識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這樣的綜合性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促進他們形成更為全面的知識結構。
(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以講解生硬的事件和年代為主,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大概念教學通過構建有趣且貫穿多時期的核心概念,使歷史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投入其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通過構建核心概念,促進整體性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認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深入的歷史學習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還培養了他們在面對復雜歷史問題時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面臨的問題
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雖然具有潛在的教學優勢,但在實踐中卻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
(一)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
教師在實施大概念教學時需要更豐富的案例、教材和多元的教學資源,以支持核心概念的有機融入。然而,目前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師難以找到符合大概念教學理念的充足材料。這使得大概念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受到限制,難以發揮其潛在的優勢。
(二)學科整合問題對大概念教學構成挑戰
大概念教學涉及多個歷史時期和地域,需要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協調。然而,目前學科之間的協同與整合機制尚不完善,導致學科整合在實際教學中面臨一定的困境。學生和教師可能在應用大概念教學時感受到不同學科之間的脫節,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三)可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中,學生可能更為熟悉的是記憶和背誦。引入大概念教學后,學生需要更多地進行自主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這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可能是一種新的挑戰。一些學生可能因為對新教學模式的陌生而感到困惑和失望,進而影響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的實施策略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問題,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一)豐富教學資源
第一,數字技術賦能。通過制作教學視頻、設計虛擬博物館、利用在線平臺等方式,可以使歷史教學更具生動性和互動性。例如在探討中國古代建筑時,筆者與信息技術老師合作,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創設了一個互動式的明清古建筑展覽,使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學生透過VR設備可以親身體驗古代建筑的細節,對建筑歷史的大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第二,引導學生創生資源。筆者鼓勵學生通過研究項目、小組討論、展示等方式,成為教學資源的創造者,從而實現資源的多樣性。比如,為了討論中國古代社會結構,開展了“我的家族歷史”的項目化學習。學生通過調查家譜、訪談長輩,整理出家族的歷史沿革,最后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展示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演變。這些學生作品豐富了大概念教學的案例庫。
第三,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其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歷史,并將所學知識融入大概念的框架中。筆者自2019年開始設立課外歷史讀書小組。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歷史著作,如《資治通鑒》《史記》《中國通史》等,可深化對中國歷史大概念的理解,同時通過小組分享,能將不同時期的歷史聯系起來,提升學習體驗和深度理解歷史的能力。
(二)跨學科融合
借助學校建立的各學科交流平臺,筆者與其他學科老師合作,將不同學科的核心概念融入歷史教學中,為大概念教學提供更為綜合的概念。
第一,與物理學科整合概念。在講解中國古代科技發明時,筆者與物理老師合作開設了“科技與古代文明”跨學科課程,通過展示古代儀器實物、開展科學實驗,讓學生既了解了歷史背景,又對科技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體會到了古代中國科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二,與數學學科整合概念。筆者在講解中國古代科技發明時就與數學老師進行研討合作,組織了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在科技中的應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課是“古代航海技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文獻了解古代航海技術,同時,學生、筆者與數學老師一同進行星座測量和導航計算的實踐,深入理解了航海科技的數學原理。
第三,與語文學科整合概念。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時,筆者與語文老師共同組織了一次“歷史與文學的對話”活動。學生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離騷》等,與語文老師一同探討文學作品中反映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變遷,借助文學作品更好地了解了歷史文化。
通過以上策略,筆者比較順利地促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學科整合問題,實現了跨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加深了學生對綜合性大概念的理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黃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