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著學習壓力、生活環境與人際關系等現實問題的挑戰,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多發趨勢,而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品質可以幫助中小學生有效應對挑戰,促進健康成長。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內涵豐富、源遠流長、兼容并包、形式多樣、便于接受、易于理解等特點,能夠為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提供多元支持。因此,將黃河文化與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相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探索,不僅有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助于挖掘黃河文化內涵,發揚與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一、基于黃河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步驟
基于黃河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一般需要四個步驟。
1. 現狀調研,確定積極心理品質
首先,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明確需要培養他們的哪些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品質一般包括:好奇心、愛學習、判斷、社會智能、觀察、靈活性或創造性;英勇、堅韌與正直;仁慈、愛;責任心和態度、公平與領導力;自控、審慎、謙卑;美、感恩、希望、靈性、寬恕、幽默與風趣等。確定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目標時,可以根據實際從以上品質中選擇,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年齡特點和應對現狀所需,有針對性地確定。
2. 素材選擇,感知積極心理品質
黃河文化包羅古今,包含豐富的故事、歌曲、風景、標志等元素,這些都是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寶貴素材。我們先從黃河文化中篩選出符合要培養的特定積極心理品質的素材,然后讓學生運用挑選的材料感知黃河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品質特點,使該積極心理品質開始發揮作用。學生運用黃河文化感知積極心理品質一般有兩種途徑。
一是從黃河文化中直接感知積極心理品質。有些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突出,在黃河文化中表現明顯,學生可以直接從黃河文化的選用材料中體驗感知到。以大禹治水故事為例,大禹治理黃河十三年,從中我們可以直接感知出堅持、毅力等積極心理品質;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部分可以直接感知到大禹的專心、目標堅定等積極心理品質。
二是從黃河文化中推理感知積極心理品質。當黃河文化素材不能直接體現出特定積極心理品質時,我們可以通過推理的方式,感知其中蘊含的積極心理品質。具體方法是,如果擁有該項積極心理品質會有什么結果,如果缺乏該項積極心理品質又會怎樣,進而從黃河文化素材中推理出隱含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樣以大禹治水為例,我們難以直接感知到“希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通過推理,我們會發現堅持與“希望”品質緊密相關。大禹治水十三年,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正是因為他心懷希望,才能在困境中堅持不懈,最終治水成功;相反,如果大禹不具備“希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遇到困難則就容易放棄。因此,通過本素材我們可以推理出大禹具備“希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
3. 特點總結,感悟積極心理品質
深入體驗黃河文化后,引導學生總結并感悟本項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特點,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培養該項積極心理品質。如果難以總結,能夠領悟到、意會到也是可以的。在總結時,積極心理品質特點要符合積極與正向、促進與改善、穩定與發展的原則。在感悟時,當事人要不斷體會該品質的特征及其發揮作用的方式,以更好地培養該項積極心理品質。
4. 持續內化,形成積極心理品質
內化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非常關鍵的一步,可以將積極心理品質轉化為自身的一部分,達到培養該項積極心理品質的目標。內化分為有意內化和無意內化兩個階段。
(1)有意內化。有意內化是個人有意識地理解并提升積極心理品質的過程。常用的方法有想象內化和行動內化。想象內化是通過想象的方式,按照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展開行動、思考。具體方法是,先想象出該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并認為自己也具有相應的特征,同時借助行動、語言、想象等多種形式內化積極心理品質的過程。行動內化是通過行動的方式模仿該積極心理品質,按照該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去思考、行動,并及時給予自己鼓勵,以內化該積極心理品質特征的過程。
(2)無意內化。無意內化通常是經過前期的有意內化,不斷練習后自然而然獲得的,要達到不經過思考就能運用該項積極心理品質去思考、行動。
二、基于黃河文化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技巧
基于黃河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可以應用于個別心理輔導、心理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多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應用時結合以下技巧更為有效。
1. 續講黃河故事細節,深刻感知積極心理品質
當學生對該積極心理品質難以理解時,可以采用續講黃河故事的形式,深化體驗該積極心理品質。例如,培養“希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時,可以通過讓學生講大禹在遇到某一具體的困難時,“希望”品質如何助力他克服困難的。在續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地感知到該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和影響。
2. 創設黃河文化情境,真實體驗積極心理品質
可以根據需要將黃河文化故事創設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黃河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力量。比如,感受“堅持”這一積極心理品質時,選用大禹治水多年的堅持情境,可以設置堅持第一年時的心情、第二年的心情、第五年的心情等等,隨著難度的增加,很多學生都會感受到“堅持”這一積極心理品質的力量。這個力量是內在的,需要學生自己體驗與感受。
3. 變換黃河文化資源,持續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黃河文化有著豐富多樣的資源,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的黃河文化資源,增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體驗感。另外,也可以將心理放松、角色扮演、心理劇等多種心理技術相結合,靈活運用,提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效果。
三、基于黃河文化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實踐效果
實踐過程中,通過與學生交流、問卷調查、他人反饋、觀察等多種形式的調研表明,運用黃河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個別心理輔導中,調研了32名學生,其中有22人反映咨詢效果非常理想,占總人數的68.75%。這里的效果與個人的輔導特點、雙方匹配程度、對方的問題特點、技巧的呈現時機等有一定的關系。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活動課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互動影響,參與積極性更高一些,但受多種因素影響,認為效果非常理想的一般在71.1%~89.2%之間。心理講座的效果不穩定,波動較大,認為效果理想的在48.67%~81.23%之間。這與學生的年齡階段、個人需求、人數規模、現場參與度、講座前的動員、師生互動程度等存在相關。
實踐表明,運用黃河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效果顯著、可操作性強、應用廣泛,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挖掘黃河文化等方面獨具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單縣第一中學)
注: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黃河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品質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黃河文化專項課題(課題編號:2022HHZX19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