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以Z市2013—2023年糧食生產相關數據為基礎,選擇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平均氣溫等14項指標,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和相關性分析法,分析影響研究區糧食產量的關鍵因子,分析糧食單產與部分糧食作物面積占糧食種植面積比例的相關性。結果表明,研究區糧食產量與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糧食播種面積關聯度較大;與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糧食播種面積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與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糧食單產與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與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綜合考慮化肥施用零增長、耕地面積有限等因素,增加稻谷和玉米種植面積占糧食面積的比例,同時適當降低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的比例利于糧食產量提高,有利于推動研究區糧食增產。
關鍵詞 相關性分析;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化肥施用;地膜使用量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1-0001-05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grain production in Z City
MU Shaodong1" " WANG Fang2" " WU Quanhua2" " LI Zhengli1" " ZHANG Xuejiao3" " SUN Jing1
(1Zunyi Plan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Zunyi 563000, China;2Zunyi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Zunyi 563000, China;3Guizhou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partment,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related to grain production in Z City from 2013 to 2023, 14 factors including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grain production,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used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ere selected. The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in yield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me grain crops area to grain planting are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in yield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grain production, the proportion of potato area to grain area, and the sowing area of grai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lt;0.01) between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ed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sowing area of gra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lt;0.05)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orn area to grain area, a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lt;0.05) with the proportion of potato area to grain are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the proportion of rice area to grain are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1),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of legume area to grain are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Taking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zero growth i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limited arable land area,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rice and corn planting area to grain area, while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potato planting area to grain area, wa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grain yield and promoting grain yield increase in the research area.
Keywords correlation analysis; cultivated land area; grain yield; fertilization; usage of plastic film
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是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1]。糧食生產受經濟、社會、自然、人文、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分析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及關系對糧食生產有重要意義[2-3]。近年來,在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方面,有關學者圍繞氣候條件[4-6]、自然災害[7-10]、耕地質量[11-14]和生產要素投入[1,3,15-20]等方面分析了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但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且各地糧食生產條件不同,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Z市糧食生產面積較大,農業生產水平較高,基礎條件較好,分析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探明糧食產量和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對推動該市糧食安全穩定供給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該地區2013—2023年糧食生產相關數據為基礎,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等統計方法,探析糧食產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明確研究區域糧食增產關鍵因子,為糧食生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2013—2022年部分農業生產條件指標、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等數據來源于研究區統計年鑒,2023年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數據由研究區統計調查隊提供。
1.2 研究方法
基于SPSS 26.0和Excel 2019軟件,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和相關性分析法對糧食產量與影響因素的關聯度,糧食產量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數據計算主要涉及以下公式。
年某糧食作物面積占糧食總播種面積比例(%)=年該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萬hm2)/年糧食總播種面積(萬hm2)×100 (1)
年某糧食作物單產(t/hm2)=年該糧食作物產量(萬t)/年該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萬hm2) (2)
年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萬kW)=年農機總動力(萬kW)×年糧食總播種面積(萬hm2)/該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萬hm2) (3)
年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萬t)=年農用化肥施用量(萬t)×年糧食總播種面積(萬hm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萬hm2) (4)
年糧食生產地膜使用量(萬t)=年地膜使用量(萬t)×年糧食總播種面積(萬hm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萬hm2) (5)
2 結果與分析
2.1 糧食產量與影響因素的關聯度分析
根據研究區2013—2022年統計年鑒,對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糧食生產地膜使用量、農村平均每戶勞動力、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種植業生產支出、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高粱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小麥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和糧食播種面積14項指標和糧食產量分別進行統計(表1)。
將14項指標與糧食產量的關聯度進行分析(表2),結果表明,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糧食播種面積、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與糧食產量的關聯度較大,分別為0.977 0、0.808 8和0.783 7,糧食生產地膜使用量、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種植業生產支出、年平均降水量與糧食產量的關聯度較小,分別為0.746 7、0.746 5和0.448 2。
2.2 糧食產量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對研究區2013—2022年糧食產量與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糧食生產地膜使用量、農村平均每戶勞動力、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種植業生產支出、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高粱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小麥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和糧食播種面積14項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表3)。結果表明,糧食產量與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糧食播種面積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與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其他因素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gt;0.05)。這說明提高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糧食播種面積和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一定程度降低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有利于糧食產量的增加。
依靠擴大種植面積來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的空間有限,在當前農業生產條件下,增加糧食單產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23],為進一步分析糧食產量的提高方法,本研究對糧食單產與部分糧食作物占糧食種植面積比例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對研究區域各地2022和2023年糧食單產與稻谷、玉米、高粱、豆類和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具體數據及相關性分析表明(表4—5),糧食單產與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與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這說明提高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和一定程度降低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有利于糧食單產水平提高,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
3 結論與討論
2013—2022年,Z市糧食生產農機總動力、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糧食播種面積與糧食產量的關聯度較大;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糧食產量與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糧食播種面積的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與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的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的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增加糧食生產化肥施用量、糧食播種面積和玉米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適當減少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利于糧食產量的增加。同時,增加稻谷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和適當降低豆類面積占糧食面積比例利于糧食單產水平提高,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由于依靠擴大糧食面積來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的空間有限,擴種大豆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降低大豆種植面積可能性不大,且考慮到化肥使用邊際遞減效應[24]及當前倡導施用有機肥料及生物肥料推進“化肥零增長”行動[25]等因素,較難大規模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研究區域糧食產量與化肥施用量的具體關系還須進一步研究。綜上,在農業生產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稻谷和玉米種植面積占糧食面積的比例,同時一定程度降低薯類面積占糧食面積的比例有利于糧食產量提高,同時對推動研究區糧食增產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敏,石喆. 山東省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增產對策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2):171-174.
[2] 劉浩然,吳克寧,宋文,等. 黑龍江糧食產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7):164-170.
[3] 張莉,張賢,梁根宏,等. 貴州糧食產能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趨勢預測[J]. 作物研究,2021,35(4):368-375.
[4] 李志紅,謝東輝. 影響我國氣候旱區糧食生產能力的灰色關聯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8):124-129.
[5] 王紅麗,張緒成,魏勝文. 氣候變化對西北半干旱區旱作農業的影響及解決途徑[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5,32(6):517-524.
[6] 雷秋良,徐建文,姜帥,等. 氣候變化對中國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響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1):205-209.
[7] 龍方,楊重玉,彭澧麗. 自然災害對中國糧食產量影響的實證分析:以稻谷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11(5):33-44.
[8] 莊道元,陳超,趙建東. 不同階段自然災害對我國糧食產量影響的分析:基于31個省市的面板數據[J]. 軟科學,2010,24(9):39-42.
[9] 劉佩,劉峰貴,周強,等. 河南省水旱災害時空分布特征及與糧食產量關系[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9):290-295.
[10] 洪名勇,周歡,劉洪. 自然災害對貴州省糧食波動的影響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1):35-42.
[11] 方彥杰,張緒成,侯慧芝,等. 近20年來甘肅省黃土高原區糧食產量的影響因素及未來糧食需求分析[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5,17(4):165-175.
[12] 楊建波,王朝暉,邱士可,等. 耕地分等因素對糧食產量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4):306-311.
[13] 李玉浩,王紅葉,張駿達,等. 華南區稻田耕地質量空間分布與產能提升潛力[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3,31(10):1613-1625.
[14] 孫宏勇,張雪佳,田柳,等. 咸水灌溉影響耕地質量和作物生產的研究進展[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3,31(3):354-363.
[15] 李青松,鄧素君,徐國勁,等. 河南省糧食產量波動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8):226-230.
[16] 劉忠,黃峰,李保國. 2003—2011年中國糧食增產的貢獻因素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23):1-8.
[17] 朱晶,李天祥,林大燕,等. “九連增” 后的思考:糧食內部結構調整的貢獻及未來潛力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3,34(11):36-43,110-111.
[18] 李東升,邱宇婷,潘春燕. 基于群組結構算法的貴州省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分析[J]. 河南科技,2023,42(18):19-22.
[19] 李靜,李晶瑜. 中國糧食生產的化肥利用效率及決定因素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5):565-568.
[20] 張利庠,彭輝,靳興初. 不同階段化肥施用量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J]. 農業技術經濟,2008(4):85-94.
[21] 金京淑,劉妍. 吉林省糧食單產影響因素分析[J]. 吉林農業科學,2010,35(3):57-59,64.
[22] 王美青,衛新,胡豹,等. 浙江省糧食單產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8):617-620.
[23] 聶振邦,劉韌,王正友,等. 世界糧食供求現狀、趨勢和對策研究[J]. 中國稻米,2004,10(5):1-5.
[24] 趙海英,張明旭. 化肥施用量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13(35):71-72.
[25] 劉芳,劉帥. 化肥施用量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分析[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21,42(8):92-100.
(責編:張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