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式,培養特色應用型人才,以農業大學園藝專業果樹栽培系統課程為例,從教材版本更新、教學方法優化和考核評價體系健全等方面對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舉措,包括理解耕讀教育的基本內涵,構建耕讀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發揮耕讀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及加強耕讀文化的宣傳。通過對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改革的實踐,切實做到“耕”與“讀”相結合,以耕讀教育為背景,以特色應用型農業院校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為參考,全面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和應用型農業人才。
關鍵詞 耕讀教育;園藝;果樹栽培
中圖分類號 G642.0;S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1-0111-04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ruit Tree Cultiv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ZHOU Weiquan" " LIU Liqiang" " ZHAO Shirong" " ZHOU Long" " GENG Wenjua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form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applied talents, took the Fruit Tree Cultivation system course of Horticulture major a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book version updates,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and sou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including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system for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leveraging the role of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ba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of Fruit Tree Cultivation system course, effectively combine “farming” and “reading”, with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other courses in characteristic applie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s reference,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 and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words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horticulture; Fruit Tree Cultivation
耕讀教育中,“耕”指農耕,“讀”指讀書[1]。當前,涉農高校著力加強和改進耕讀教育,地方涉農高校提出了一系列舉措,著重把握耕讀教育的基本內涵,構建耕讀教育課程教材體系,多渠道拓展實踐教學場所,以及建設專兼結合的耕讀教育教師隊伍等[2]。涉農高校是加強耕讀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弘揚耕讀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是培養具有知農、愛農、為農情懷等綜合性優良品德人才的育人基地之一[3]。對耕讀教育的實施路徑進行探索與改革,是新農科背景下立德樹人的體現,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對于涉農高校來說,開展耕讀教育勢在必行。近年來,各地方農業高校針對“耕讀教育”主題相繼進行了探索與改革,對耕讀教育的思想教育逐漸重視,相關學者主要在實施耕讀教育的現實價值與有效路徑[4-5]、學科耕讀教學模式[6]、現代園藝教育范式[7]和專業課程耕讀教育探索與改革[8-10]等方面展開了探索與實踐。
探索如何將教育教學與農業生產實際進行有效結合,并著力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培養其現場分析與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果樹栽培學總論、果樹栽培學各論、葡萄栽培學和田間技能操作等課程統稱為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是園藝專業本科生的幾門必修課。在園藝人才培養中,耕讀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知農、愛農、為農思想觀念和專業情懷的有效手段之一。實踐中,教育者應思考如何落實耕讀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三農”,了解鄉情民情,學習鄉土文化等的興趣與積極性,并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林人才。在耕讀教育背景下,本文以園藝專業果樹栽培系統課程為例,從教材版本更新、教學方法優化和考核評價體系健全等方面對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包括理解耕讀教育的基本內涵,構建耕讀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發揮耕讀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及加強耕讀文化的宣傳。旨在為耕讀教育背景下特色應用型農業高校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1 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新版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減學時、減學分”的要求,將果樹栽培系統課程中的果樹栽培學總論、果樹栽培學各論這兩門課程的學時由原先共計120個學時減少到了80個學時,實驗學時也相應縮減為12個學時。理論和實驗學時的減少使得課程知識體系間的脈絡有待進一步銜接,學生需要更多機會進行果樹栽培學體系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和技能的鍛煉。果樹栽培學總論、果樹栽培學各論、葡萄栽培學和田間技能操作這4門課程是園藝專業的必修課程,其教學現狀分析如下。
1.1 教材版本更新方面
目前,園藝專業果樹栽培系統課程使用的教材分別是《果樹栽培學總論》[11]《果樹栽培學各論(北方版)》[12]和《葡萄栽培學》[13],田間技能操作課程暫無參考教材,也暫未制定指導手冊。現有教材詳盡闡述了果樹栽培學的基本原理與概念,但教材版本暫未及時更新,最新科研成果和果樹相關的生產技術有待進一步編寫進新教材。例如,在《果樹栽培學總論》教材中的果樹修剪章節,以樹形為主講內容,對產業上一些新型栽培樹形(栽培模式)的介紹有待進一步補充;另外,有關現代果園土肥水管理方法的介紹有待進一步補充。再如,在《葡萄栽培學》教材第十章栽培方式中,暫時沒有對葡萄產業主流架式進行介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其教學內容與學科前沿、產業一線等熱點話題的關聯性有待進一步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效果,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與產業發展的匹配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以適應現代果樹產業相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1.2 教學方法優化方面
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豐富是果樹栽培系統課程需要改進的現狀之一。實踐中,課堂教學會使用多種新媒體手段,并結合超星學習通“秾大云上”等線上教學平臺進行授課,以教師講授為主,果樹的相關技術教學(苗木移栽、定植和修剪嫁接等)通過圖片、動畫或音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果樹栽培類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而實驗課時較少(每門課程6學時),這使得以耕讀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在耕讀教育背景下,探索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的。
1.3 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方面
果樹栽培系統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過程考核,而閉卷考試是當前部分考核采用的主要檢測手段,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實踐中,部分閉卷考試傾向考查對客觀知識的記憶,對于學生是否準確掌握果樹栽培方面的技術要點的考察則有待進一步加強。從近幾年的答卷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在試卷中綜合論述題(一般要求對多個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或運用所學知識提出某個產業生產中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得分率和答辯效果暫未達到理想標準,這反映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建立健全一套合適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很有必要。
2 基于耕讀教育的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2.1 理解耕讀教育的基本內涵
耕讀教育是“亦耕亦讀”教育的踐行方式之一[9]。對于地方涉農高校來說,要深刻理解耕讀教育的使命內涵,以扎根“三農”為重點,讓學生加強對耕讀文化的學習,把專業課教育與學科前沿、產業一線緊密結合,著力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作為地方農業院校的專業教師,要深刻理解“耕讀教育”的內涵和任務,深度參與耕讀教育,走出學校,真正走進農村、走到田間地頭,通過提升專業實踐技能來提升個人教學水平,引導學生理解并踐行耕讀教育的使命。
2.2 加強耕讀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構建
園藝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立足地方,服務區域經濟和園藝產業發展,培養社會責任感強,綜合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了解園藝學科學發展態勢和行業發展方向,掌握地方特色園藝作物栽培、育種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從事園藝作物生產管理、科學實驗及技術推廣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本課程教學團隊圍繞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計劃盡快完成園藝專業田間技能操作課程指導教材的編寫工作;申請開設果樹栽培學實訓、葡萄栽培學實訓等專業實踐課程;通過加強果樹特色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體現現代園藝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培養園藝專業學生的“新三農”情懷和專業技能;深度挖掘并提煉果樹課程和產業中所蘊含的耕讀教育元素,將其更好地融入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園藝事業。
2.3 發揮耕讀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直以來,耕讀教育受到教研團隊重視,園藝學院建設一批校內外耕讀教育基地,并對部分校內基地進行管理,在基地建立果樹資源圃,包括蘋果、梨、杏、桃和葡萄等10余種果樹。在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授課過程中,利用果樹資源圃進行果樹種質資源、繁殖、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土肥水管理等內容的實踐教學。同時,建設一批校外耕讀教育基地,如輪臺果樹資源圃。充分利用好“校外+校內”耕讀教育基地,實現勤耕重讀、知行合一的培養目標。
將耕讀教育理念貫穿大學4年的整體培養環節。(1)大一階段,實現“耕讀引導”。通過通識課、學科導論和認知實習等課程進行耕讀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走進實踐基地的意識。(2)大二階段,實現“在讀中耕”。通過講授理論課程內容,并在耕讀教育基地完成果樹栽培學總論的實驗課及實習,實現“在讀中耕”。(3)大三階段,實現“在耕中讀”。通過在耕讀教育基地完成果樹栽培學各論、葡萄栽培學和田間技能操作等課程的理論教學、實驗、實踐環節及園藝專業生產實習(為期4個月),實現“在讀中耕,在耕中讀”。(4)大四階段,實現“耕讀并舉”。通過在耕讀教育基地完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實現“耕讀并舉”。
2.4 加強耕讀文化的宣傳
耕讀文化是在長久以來的農耕文明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態。通過舉辦“園藝開講啦”“名師講座”“學習優秀典型人物事跡”等活動,利用校園(基地)文化長廊和園藝學院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讓耕讀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和進基地,讓學生在課堂、田間感知耕讀文化的魅力。此外,加大對優秀專家、校友等人物典型事跡的宣傳,強化榜樣帶動力量,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道德品行,鼓勵學生踐行“勤耕重讀,知行合一”的理念,使其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用所學知識投身鄉村振興建設。
3 結語
踐行和落實耕讀教育對園藝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構建果樹栽培系統課程耕讀教育體系,對培養園藝專業學生的“三農”情懷和提升其專業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在大一到大四的培養過程,從“耕讀引導”到“在讀中耕”再到“在耕中讀”,最后到“耕讀并舉”,實現勤耕重讀、知行合一的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踐行“創新教育—專業教育—思政教育—耕讀教育”的“四位一體”園藝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成為具有理想信念、知農愛農、奮斗精神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綜上,本文以農業大學園藝專業果樹栽培系統課程為例,從教材版本更新、教學方法優化和考核評價體系健全等方面對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舉措,包括理解耕讀教育的基本內涵,構建耕讀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發揮耕讀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及加強耕讀文化的宣傳。通過對果樹栽培系統課程改革的實踐,切實做到“耕”與“讀”相結合,以耕讀教育為背景,以特色應用型農業院校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為參考,全面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和應用型農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明敏,岳建英,魏瑤,等. 農業碩士研究生開展耕讀教育的思考:以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為例[J]. 高教學刊,2023,9(28):23-26.
[2] 彭萬勇,范曉,谷繼建,等. 新時代學校耕讀教育現狀描述·體系構建及對策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23,51(24):269-273,277.
[3] 李謙. 涉農高校系統化推進耕讀教育路徑研究[J]. 智慧農業導刊,2023,3(24):145-148.
[4] 青平,吳曉斌,劉震. 新時代涉農高校實施耕讀教育的現實價值與路徑[J]. 中國農業教育,2020,21(6):1-9.
[5] 姚志,謝云,龍蔚.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施耕讀教育的路徑優化[J]. 智慧農業導刊,2023,3(20):148-151.
[6] 李逸波,李歡,許皞. 跨學科耕讀教學模式探究:以河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團隊為例[J]. 教育觀察,2022,11(10):25-27,50.
[7] “現代園藝教育范式創新” 課題組. 耕讀修業:現代園藝教育范式迭代創新[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5):94-100.
[8] 李煦,曹小宇,梁芳,等.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農科通識課程教學模式研究:以農耕文化課程為例[J]. 智慧農業導刊,2023,3(1):113-116.
[9] 崔令軍,石開明,沈作奎,等. 耕讀教育背景下農林氣象學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北民族大學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22,28(10):158-160.
[10] 周偉,余忠浩,周亞星. 涉農專業開設耕讀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內蒙古民族大學農學專業為例[J]. 河南農業,2023(3):24-26.
[11] 張玉星. 果樹栽培學總論[M]. 4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12] 張玉星. 果樹栽培學各論:北方版[M]. 3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13] 李華. 葡萄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責編:楊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