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對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完善財務管理模式,融入更多的創新因素,強化對國有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明確財務信息的存儲、處理和整合,降低財務部門的經濟成本,突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優勢,構建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明確具體的財務處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管理的優勢。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本文主要對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結合財務管理存在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提出具體的創新策略,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積極面對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1 信息化環境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影響分析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帶來了一定的變革和創新。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需要從財務管理工作出發,進一步打造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財務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而信息化環境能夠完成高效的信息運用,在大數據技術的影響下有效提高信息的處理速度,避免人工錄入數據,有效完成數據掃描,提高財務數據管理的高效性和精準性[1]。在信息化環境下,財務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對信息進行隨時處理和獲取,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存儲和記憶功能,進一步完成高效的數據運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過信息化技術能夠完成財務信息維護,轉變財務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會計核算方式,從手工記賬的方式轉為現代化、自動化的核算方式。在傳統的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完成復雜的信息管理,大量的核算工作可能出現誤差。而在信息化環境下,財務管理工作落實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相關平臺工具,實現數據的共享,方便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溝通交流,進一步規范具體的管理工作,形成具有一定標準化和邏輯性的計算方式,自動生成部分數據,有效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精準度。國有企業在實際的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數據較多,傳統的處理方式容易出現不及時、錯誤的情況,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完成自動錄入,有助于財務系統的信息共享,降低數據錯誤問題的發生率。
2 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存在的問題
2.1 財務管理方式單一
國有企業大部分業務活動的開展都會產生較多的數據信息,財務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完成相關數據的收集,對數據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國有企業的階段性發展情況,進一步為管理者提供基本的決策依據[2]。在實際的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和優化過程中,傳統的管理方式較為粗放,主要是人工獲取和記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無法確保信息收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無法滿足國有企業的經營需求。企業所設置的財務管理方式未能考慮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往往只是進行簡單的系統數據錄入,整體的信息化水平不達標,業務和財務的融合度不足。在大部分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對信息化建設的準確認知,無法與業務活動深度融合,整體的規劃不足,導致財務管理方式單一,無法實現財務會計數據的共享。
2.2 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國有企業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體系,把握信息化環境的優勢,進一步吸引更專業的管理人員,確保管理人員有著基本的信息化經驗,能夠自主完成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重視自身的經濟發展,但是對財務管理部門工作缺乏深刻認知,認為財務管理只是簡單的成本計算,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的招聘不到位,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達標,仍然依靠自身的主觀經驗進行工作,缺乏與社會的聯系。在信息化環境下,針對海量的數據信息,管理人員未能及時挖掘數據內容,對數據的應用價值缺乏深刻認知,無法滿足企業的決策需求,無法進一步促進財務管理模式的革新和發展[3]。同時,部分管理人員對自身工作缺乏責任意識,不重視財務管理,容易出現會計數據運用不準確的情況,增加國有企業的經濟風險。
2.3 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機制建設
由于信息化技術的整體應用要求較高,需要充分考慮財務管理的風險因素,確保財務信息得到安全管控,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內部業務活動的實際需求。部分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數據要求較高,一旦出現財務管理技術缺失的情況,將導致相關安全風險的發生。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的信息在網絡環境中操作,容易出現盜用身份、濫用信息的風險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難度。為此,需要構建完善的信息化機制,進一步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對機密性質的文件進行有效管理,考慮企業的經營核心因素,避免對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但實際上,由于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不同,部分企業的整體業務水平較低,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機制建設,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落實缺乏規范性和可靠性。國有企業的外部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信息化機制的缺失使企業無法有效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國有企業的創新力度不足,影響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3 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具體策略分析
3.1 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要求
為了有效促進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在信息化環境下需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注重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入,進一步明確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能認知,認識到自身工作與業務活動的有效結合,開展高效的財務管理,對企業內部的業務活動進行信息整理,明確資金的支出情況。財務活動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工作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領導人員要加強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能協調機制建設,維護企業內部的良性運轉,進一步增強財務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能力。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要優化財務管理方法,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借助計算機平臺和互聯網模式,進一步拓展工作思維,使管理思想與時俱進,達到現代化財務管理的要求。同時,在信息化環境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作重點發生了變化,需要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系統建設,注重系統的優化升級,融入更多的信息內容,有助于與其他部門的信息共享,開展高效的溝通交流工作,協調其他部門的業務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全面展現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完成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可以降低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進一步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和價值,使得國有企業能夠在外部競爭環境中牢牢把握自身優勢。
3.2 注意企業財務管理的革新方向
在信息化環境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國有企業需要準確考慮市場經濟因素,進一步明確財務管理模式的革新內容,構建完善的運行方式,制定新的會計制度,與企業的發展方向有效結合。傳統的財務管理追求有形資產,往往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重視長期的發展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在信息化財務管理革新過程中,國有企業要轉變為對無形資產的追求,明確資金的增長因素,進一步強化對信息和知識的積累[4]。為此,在信息化環境下,不僅需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還需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財務管理的方向,堅持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完成各方面信息的整合,確保業務活動開展的可行性,提高企業的信譽形象,保持良好的競爭優勢,從而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3.3 推動企業內部控制的穩定發展
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明確核心工作內容,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確保企業內部資金流動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改革需要從企業內部出發,了解企業內部環境,注重內部信息的透明化管理,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大部分企業的資金流轉速度較快,信息化環境下改革創新對配套制度的要求較高,因此要準確分析網絡經濟發展因素,對具體的資金支出情況進行管理。國有企業在信息化財務管理建設過程中,需要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對具體的財務管理崗位責任進行劃分,突出體現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實際需求,明確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影響,維持企業的良好發展趨勢。針對網絡經濟的高效發展,企業的內外部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有效把握環境變化因素,總結和處理財務管理問題,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
3.4 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管理者需要充分考慮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進行準確把控,規范財務管理的具體流程,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模式,實現財務管理的優化創新。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財務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程度,通過計算機平臺和云計算方式,處理企業的財務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組織專業的財務管理中心,完成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將信息技術上傳到云系統中,進行統一管理。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還需要形成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強化財務部門的風險意識,明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信息數據,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綜合評估,最大限度地控制企業的經濟成本,對業務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支出情況進行準確分析,做好詳細的數據記錄和分析。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風險判斷能力,做好風險因素的綜合分析,開展全方位的評估和預判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發展,風險管理需要考慮最終成效,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使用創新性的技術和網絡平臺,進一步提高財務信息的獲取效率。
3.5 強化企業財務管理的人員培訓
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落實過程中,對管理人員的個人能力要求較高。管理人員需要增強財務意識,開展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明確會計工作的核心內容,對會計信息統一規劃。在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過程中,需要明確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內在聯系,以及財務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把握不同崗位的財務工作任務,提升業務能力[5]。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在財務工作過程中,需要完成信息化技術的高效應用,準確把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全面掌握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方式等。在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需要注重相關設備的優化升級,確保財務管理部門有著較為豐富的設備支持,管理人員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另外,在財務管理人員培訓過程中,需要注重信息的交換使用,在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上開展信息管理,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和信息意識,能夠主動完成財務信息的規劃,確保財務管理的高效運行。管理人員需要主動收集和整理財務信息,了解各個部門的資金支出情況,進一步規范業務活動的開展。
3.6 拓寬融資渠道
在信息化技術應用過程中,國有企業要把握自身的發展特點,注重信息化建設,優化自身的經營方式,完成高效的業務活動,拓寬融資渠道。在信息化技術應用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據內容,提高信息的獲取效率和分析質量,將財務數據應用于相關業務活動中。國有企業的財務信息較多,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信息共享,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開展精準的數據信息規劃,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互聯網優化籌資渠道,比對市場數據信息,完成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通過合并重組、債轉股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籌資成本,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4 結語
為了有效促進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需要開展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加強對信息數據的儲存和處理,構建現代化財務管理
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玉梅.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變革[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8):100.
[2]羅灶蘭.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思考與變革[J]. 中國集體經濟,2017(20):97-98.
[3]廉德冠.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J]. 中國集體經濟,2019(19):123-124.
[4]馬光偉,侯新. 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研究[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3):186-187.
[5]李飛虎. 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研究[J]. 現代商業,2019(34):130-132.
[作者簡介]侯仁霞,女,河南鄧州人,河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