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新時代審計工作,總的要求是在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上聚焦發力,具體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指出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推進。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應積極主動完善審計管理體制機制,尋找穩健發展和防控風險的有效舉措,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效能。本文基于此,從國有企業的角度出發,歸納內部審計效能的含義和路徑,與當今形勢政策相結合,提出可行的審計效能發揮措施,進一步增強內部審計應用價值。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審計效能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審計是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內部審計通過監督和評估企業內部管理和經濟活動,可及時發現和糾正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凸顯企業運營的合規性和穩健性,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國有企業應在管理環節優化內部審計,發揮出審計工作的應有效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1]。
1 內部審計效能的關鍵要素
內部審計效能對于組織運營和治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為例,審計結果不僅關系到財政資金的合規使用和效益,還直接影響到政府公信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列出中央預算執行情況時,主要目的是提供關于企業如何管理和使用中央預算資金的詳細信息和評估,包括預算分配、實際支出、預算與實際支出的對比、未使用的預算資金等。列出預算執行情況還有助于發現預算分配不合理、資金使用不當、項目管理不善等潛在的問題和風險,為企業改進管理和提高效益提供參考依據[2]。
2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效能發揮的重要路徑
2.1 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
國有企業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不僅關乎企業經濟安全,還是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以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想要提高審計質量,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財務、審計、法律等專業知識,同時擁有敏銳的風險意識和崇高的職業道德,以此來準確識別并應對企業運營中的各種風險和問題[3]。國有企業應注重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嚴格要求相關人員科學評估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流程,揭示管理漏洞和不足,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并與企業管理層緊密合作,共同塑造健康的管理文化[4]。
2.2 優化信息系統和技術支持
國有企業為了在當前數字化時代中保持競爭力,必須持續優化其信息系統和技術支持。從現有科技手段的分布來看,基礎分析在企業日常運營中占據重要地位,顯示出對數據統計和分析的依賴[5]。與此同時,調查工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反映出企業在市場調研和用戶反饋方面對數據的重視。數據可視化手段的逐漸普及表明,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將數據轉化為直觀圖形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洞察市場和用戶需求。協作平臺和軟件的使用增加體現出企業在提升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效率方面的需求。盡管高階分析如預測性和規范性分析的應用相對較少,但它們代表了企業向更高層次數據應用的邁進,預示著未來數據分析在制定精準策略中的潛力[6]。雖然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目前占比不高,但它們的引入預示著企業運營方式的革命性變革。高科技能夠自動化處理重復性任務,釋放人力資源,并通過學習和優化不斷提升性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7]。
3 當今形勢政策與內部審計效能的結合
3.1 當前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是首要任務,需明確其職責和權限。在人員管理方面,應選拔具備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人員擔任內部審計職務,并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不斷更新其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另外,要加大監督和管理內部審計人員力度,使其在履行職責時保持公正、客觀。
內部審計的職責權限應明確具體,包括企業財務、運營、管理等方面。在審計程序上,必須遵循科學、規范、高效的原則,制訂合理的審計計劃和方案,有序推進審計工作。注重審計過程中的溝通和協調,與被審計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審計工作順利進行。及時向企業管理層報告審計結果,揭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同時,動態性跟蹤審計結果落實情況及時整改和解決問題[8]。將審計結果與績效考核、獎懲機制等掛鉤,可提高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
國家應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推動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可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發布審計準則和指南,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同時,定期檢查和評估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使其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依法依規追究審計工作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推動被審計單位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另外,提高監督和檢查責任追究工作強度,使其落實到位、不走過場。
3.2 內部審計效能與國家政策的契合點
審計作為“經濟體檢”,必須始終明確職能作用,以科學、系統和精準的態度規劃工作重點。國有企業審計項目計劃應緊扣國家重大經濟決策部署,圍繞本行業、本系統的重點工作,并實現全覆蓋。審計質量是核心,需緊盯重點工作、資金和人員。在實施過程中,國有企業要堅持創新理論指導,敦促審計工作走在時代前沿。全覆蓋理念應貫穿審計全程,引導各項工作同步、成果共享,并且密切關注國有企業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嚴防財經違紀和財政資金騙取等問題[9]。
當前,要更好地發揮審計在推進國有企業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應以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為重點,突出對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重大決策的落實、單位“三重一大”決策事項、資金使用、各類風險防范和廉潔從業等情況的審計監督。同時,審計工作應與巡視巡察等其他監督機構加強聯動,形成監督合力,實現資源共享。應積極探索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的融合,形成“三輪驅動”的強大監督力量。通過這些綜合措施,促進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10]。
4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效能發揮措施
4.1 提高審計工作領導力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肩負著重大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為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創新理論學習教育,全面提升員工素質和企業整體競爭力。基于此,國有企業應制訂詳細的員工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和時間安排。學習計劃涵蓋深入研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原著,領悟理論精髓,全面系統學習該思想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實踐應用。結合國有企業實際情況,組織專題講座、開展研討交流等。
為保障學習效果,國有企業應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全員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案例分析、經驗分享等方式,使員工深入理解創新理論的內涵和實踐意義。國有企業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討論,提出個人見解和建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國有企業管理實踐中,堅決執行上級政策指導,緊密圍繞企業核心職責開展工作。例如:在業務發展方面,積極響應國家經濟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在內部管理方面,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強化風險防控,提升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為保持實踐效果,國有企業應建立持續跟蹤評估與改進機制,定期評估學習成果和實踐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改進措施[11]。同時,鼓勵員工積極反饋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為優化實踐過程提供有力支持。
4.2 抓好抓實審計整改
構建明晰的審計整改責任體系,明確從高層領導到一線員工的具體職責,形成責任傳導機制。高層領導負責整改戰略制定、計劃審批與進程監督,強調整改的重要性。中層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整改計劃,協調部門間的合作,有效執行保障措施,并定期向上級匯報。基層員工則按照整改計劃要求,認真完成任務,及時反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和效果。針對審計揭露的問題,建立詳細記錄,并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計劃。全面、準確地記錄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及涉及部門等信息,為后續整改提供數據支持。根據問題記錄,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時間表,明確整改目標、責任人和完成時間,從而有序推進整改工作。
為高質量執行整改計劃,必須結合國有企業實際情況建立跟蹤和督促機制。定期審視整改計劃的執行情況,了解整改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要求責任部門定期向上級匯報整改進展,保證信息暢通,便于領導層及時指導和協調整改工作。對于整改不力的部門或個人,進行督促和提醒,必要時可采取獎懲措施,加大整改執行力度。為保障整改工作的嚴肅性和有效性,應建立問責機制,并總結經驗教訓。嚴肅追究忽視整改、反復出現問題的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起到懲戒和警示作用。整改完成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4.3 強化內部審計與其他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
國有企業在推動“業審融合”高水平發展時,應構建“以審促業,以業強審”的管理體制機制,要求內部審計揭示業務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打破部門壁壘,加強與業務管理部門的溝通,使審計監督評價職能得到有效發揮。在“大監督”體系背景下,國有企業需明確內部審計的定位,完善工作辦法,加強與其他監督方式的銜接,以提升監督效能。內部審計部門深入理解業務流程,發現問題和風險,并提出改進建議。業務部門需采納審計建議,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并反饋實施效果。內部審計部門與同級業務管理部門應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分享審計經驗,討論業務難題,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利用聯席會議、信息共享等方式,促進審計與業務部門之間信息對稱和理念融合。關注國有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決策部署,使審計工作與國有企業目標相符。跟蹤審計重大決策部署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偏差和問題,并提出糾偏建議,以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明確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監督體系中的角色和職責,發揮其專業監督作用,并與其他監督方式相協調,側重于監督和評價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建立重大問題和線索移送辦法,保證審計發現的問題能及時、準確移送給相關部門處理。制定審計工作聯動辦法,明確各部門職責和配合要求,形成高效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審計工作聯席會議,通報審計情況,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審計成果的轉化運用。
4.4 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
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審計人員需在更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審計任務。然而,智能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數據審計在數據規模、范圍和類型上的限制,為內部審計提供了全方位的數字化賦能。智能審計使用數據湖架構構建大數據審計平臺和審計數據運營與管理機制,收集和存儲國有企業內、外部各類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實現各類數據的專業化處理,從而為內部審計人員提供全面、動態、真實的審計對象信息。利用審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替代人工執行重復和確定性的審計動作,節約審計人力成本,合理配置審計資源。
采用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為審計人員提供文本、圖像和語音自動識別及檢查工具,支撐各類審計項目中對國有企業數字化改造后業務過程產生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全樣本檢查。審計工作基于業務風險的智慧洞察能力,結合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有監督和無監督機器學習模型直接處理分析大量審計對象數據,形成相應的假設結果和風險預測,幫助審計人員揭示隱形的數據關系。
5 結語
在國有企業中,內部審計的效能發揮至關重要,它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守護者”和風險防范的“哨兵”。為了提升審計效能,應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加強審計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培養,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并與其他監督力量緊密協作。國有企業在審計工作執行期間應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國有企業還需認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并持續改進和創新,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袁皓.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商貿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研究——以A商貿集團為例[J]. 上海商業,2022(12):102-106.
[2]陳朋. 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23(7):143-145.
[3]王芳. 公共管理視角下電子商務企業績效審計評價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4):7-9.
[4]賈龑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J]. 商訊,2023(1):108-111.
[5]朱胤承. 新時代內部審計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探究[J]. 現代營銷,2022(8):1-3.
[6]梁婷. 煤炭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策略探討[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23(15):70-72.
[7]鄔章. 基于EVA價值管理的國有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8):217-220.
[8]何靜. 內部審計與國企績效考核相結合,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J]. 中國經貿,2022(20):168-170.
[9]陳芳. 基于BSC的醫院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會計之友,2022(4):132-136.
[10]張曉瑋. 基于BSC的醫院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討論[J]. 中國總會計師,2023(7):157-159.
[11]王浩. 基于保羅思維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績效審計質量控制模型構建研究[J]. 中國內部審計,2023(7):42-51.
[作者簡介]張凱,男,山東諸城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