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創作,是一本以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鋼琴指法練習作品。本文從鋼琴指法訓練出發,將民族鋼琴指法訓練與中國鋼琴作品進行融合思考。通過對《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與中國鋼琴作品的民族音樂元素的表現特征和演奏技巧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大學者演奏中國鋼琴作品提供練習指導,攻克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技術難點,理解與把握中國鋼琴作品的內涵、情感及意蘊,弘揚民族音樂,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關鍵詞] 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中國鋼琴音樂
[中圖分類號] J605"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9-0124-0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①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已納入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成為樹立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關鍵環節。[1]
鋼琴這一西方鍵盤樂器傳入中國已逾百年,給中國音樂事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西方音樂文化的沖擊之下,中國的音樂家開始探索如何將鋼琴這一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相結合,建立中國的調式和聲作曲體系,期間作曲家們創作了豐富的中國民族鋼琴作品。要想完美詮釋這些中國鋼琴作品,僅用西方的鋼琴指法練習并不能全面解決問題,黎英海創編的《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剛好能填補這一空缺,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技巧難點的解決和音樂風格的把握做出了突出貢獻。本文通過深入分析《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對民族五聲調式、和聲和民族器樂音色等民族音樂元素的精巧運用,并與中國鋼琴作品進行融合研究,展現出了中國傳統音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意蘊。
目前有關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研究論文,有樊祖蔭的《一部有利于彈奏五聲性音調作品的鋼琴指法練習教程——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評介》[2];胡紫薇的《中國鋼琴指法練習的特點——以〈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為例》[3]、《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民族特色與實踐探索》[4];李慧聞的《黎英海民族化鋼琴創作技法研究》[5]等文。以上文章分別從調式理論與創作技法、民族特色以及指法訓練的角度進行研究,研究角度相對多樣,但仍不夠全面、不夠深入。鑒于黎英海的《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對中國鋼琴音樂的深遠影響,本文從民族調式、和聲色彩以及音色模擬的角度去闡釋該指法練習的民族音樂元素特征,并結合三首經典的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特征進行詳細解讀。以期為廣大學者與演奏者更好地詮釋中國鋼琴音樂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
一、《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
民族音樂元素的表現特征
《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中具有濃厚的民族音樂元素特征,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全書由建立在五聲調式基礎上的指法訓練與復雜的變化性技巧訓練組成,既涵蓋了鋼琴演奏技法,也融合了民族調式、民族和聲以及民族器樂奏法等特征,能夠高效解決中國鋼琴作品遇到的技術難點。
(一)民族五聲調式的指法練習
五聲調式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組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族調式結構。五聲調式在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中應用十分廣泛,并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理論體系,因此,它也被稱為“民族調式”或“中國調式”。[6]
1.五聲調式音階
《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內容非常豐富,除了二十條基本練習,還有許多變奏練習,但都以五聲調式為基礎,按照同主音系統調的方式進行排列(見譜例1)。以C為主音排列為C宮、C徵、C商、C羽、C角,然后還有以D為主音、以E為主音等以此類推,在這樣的排列順序中變音記號也會依次增加或減少,練習難度由易到難,不斷進行變化移調練習,幫助練習者熟練彈奏五聲調式音階和各種奏法。
五聲調式音階訓練的特點在于練習者能夠訓練手指的伸張,因為角到徵、羽到宮這兩對音之間的關系是小三度且需要用鄰指去彈奏,這是與西方大小調音階練習不同的地方,如在C宮五聲調式音階中角音到徵音就需要使用相對笨拙的四指去跨越彈奏徵音,跨指伸張訓練可以提高手指主動性并改善肌肉慣性。
譜例1:
2.五聲調式琶音
琶音在鋼琴音樂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鋼琴演奏的基本內容,需要像音階一樣進行長久的練習與提高。在《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第六條加音和弦琶音練習中(見譜例2),該練習和西方的大小調琶音不同,五聲調式琶音要用到每根手指,從而訓練手指之間的擴張,在練習該琶音時要四個音一組,五指張開指腹貼鍵彈奏,再把手臂的力量通過手腕靈活地傳遞到手指,先慢速練習使手指適應琶音之間的距離,再逐漸加快速度從而彈奏出均勻、流暢的琶音。
譜例2:
調式是音樂作品創作的基礎,也是音樂旋律發展的基本規律,五聲調式是我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中運用最廣泛的調式。要想流暢、自然地演奏中國鋼琴作品,五聲調式音階和琶音的練習是基礎與根本。
(二)民族和聲色彩的具體表現
《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中針對和聲與肢體的練習具有典型的民族調式風格。西方鋼琴音樂主要以十二平均律定調,和弦音程多以“三度疊置”構成,中國音樂則主要以“三分損益法”①生律。如果照搬西方由三度疊置構成的和弦音程,則會失去我們民族音樂本身的風格和韻味。所以黎英海在編寫該書時,對和弦的采用打破了西方“三度疊置”的原則,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的二度、四度、五度的和弦音程,更符合中國鋼琴作品的和聲色彩表現及針對性訓練。
1.五聲骨干和弦琶音
在《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中,第七條變奏練習針對的就是五聲調式和弦琶音練習(見譜例3)。練習時,演奏者的雙手五指一起彈奏琶音,且雙手的琶音的音程度數不相同,所以就要求雙手五指更加獨立,手腕更加靈活,對手指手腕的掌控能力更強,只有這樣才能演奏出清晰流暢的和弦琶音。
譜例3:
2.四五度疊置和弦
指法練習第十一條就是針對四五度疊置和弦的練習(見譜例 4)。該練習分上、下行,上行時左手為五度音程,右手為四度音程,下行時則相反,雙手同時進行便構成四五度的疊置和弦。在練習時,演奏者的手腕要保持平穩放松,掌關節和指關節凸出,使手型支撐牢固,便于手型的穩定與換指的順暢,發揮手指的主動性。這種左右手變換的練習,可以讓雙手都得到充分的鍛煉。
譜例4:
3.四五度分解和弦
指法練習第十四條就是針對四五度分解和弦的訓練(見譜例5),左右手的交替練習能夠提高演奏者對四五度和弦琶音的適應能力,使分解和弦彈奏得更加靈活連貫。練習時演奏者要先慢練以適應兩音之間的距離,感受手指間重心的轉移,再結合手腕的協調作用,達到顆粒清晰、線條流暢的練習目的。
譜例5:
四五度和聲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聲效果,能夠豐富傳統音樂的單線條旋律,使音樂情緒產生變化,從而抒發更加飽滿的音樂情感。
4.空弦和聲
空弦和聲在古琴和箏類等民族彈撥樂器中的運用較為廣泛,空弦和聲色彩渾厚具有很強的共鳴性和感染力,且可構成音階音。在《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中,第十九條變奏練習(3)(4)條(見譜例6)就是空弦和聲練習。練習時,演奏者的手臂要保持松弛狀態,將力量集中在指尖上,大拇指的力量不能過大,要更加突出小拇指的力量,并結合手腕的調節作用,從而突出空弦和聲的旋律性走向。
譜例6:
我國傳統音樂中本無和弦這一概念,但隨著與西方音樂的結合和發展,出現了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特點的民族和聲。民族和聲主要用于服務旋律,更加注重和聲的橫向進行,和聲的縱向設計要符合橫向發展的規律,雖然與西方和聲相比同樣具有功能性,但和聲功能性不再占據主導地位,和聲的線性走向是民族和聲的特點所在。該練習使用民族和聲來表現民族音樂色彩,凸顯民族音樂風格,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表現中國鋼琴作品中的和聲色彩和功能,使聽眾感受到中國音樂的神韻和美感。
(三)民族器樂音色的模擬演奏
許多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都是由民族器樂曲改編而來的,如《夕陽簫鼓》《梅花三弄》《百鳥朝鳳》和《戰臺風》等。其中有大量模擬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的片段,在展現鋼琴特色的同時,又將中國傳統音樂的神韻表達了出來。在該指法練習中,黎英海對這些鋼琴作品中民族器樂的音色模擬編排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訓練,主要通過不同的演奏技法和裝飾音來詮釋,分為彈撥樂器、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三類。
1.彈撥樂器
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有許多模仿彈撥樂器琵琶、古箏、古琴的器樂音色和演奏技巧的樂曲。指法練習第四條中的變奏12(見譜例7),就是針對彈撥樂器中“刮奏”技巧的練習。在練習連接性刮奏時,演奏者要注意每個音都要彈奏得均勻、連貫,處理好每小節的連音線,關鍵是左右手交替時音符之間的銜接,演奏者正在彈左手的時候,右手就要準備好銜接動作,既不能讓聲音斷掉也要保證節奏均勻、銜接自然。通過這個練習,可以使演奏做到均勻、流暢、連貫,保證演奏的強弱性、長短性和對比性,神形兼備地展現出古箏行云流水般的音色與演奏技巧。
譜例7:
2.吹管樂器
在中國鋼琴音樂中有許多模仿吹管樂器簫、笛子、嗩吶、笙等器樂音色和演奏技巧的樂曲,主要通過倚音來模擬吹管樂器的音色。指法練習中針對倚音的練習有很多,如第一條練習的第(七)條變化練習87、88中,第四條練習的變奏4、5中都是對倚音的針對性練習(見譜例8),種類多樣且由易到難,倚音練習看著簡單,但是在練習時要求演奏者將倚音彈奏得輕巧而短促,要注意倚音的時值不能隨意拖長,不能彈奏在重拍上,應當手指貼鍵彈奏,表現出吹管樂器清幽雅致、活潑靈動的韻味。
譜例8:
3.打擊樂器
中國民族打擊樂器主要以鼓、鑼、镲等為代表,通過其響亮的音響效果和特殊的節奏型來增強音樂的表現力、渲染戲劇性氣氛,使音樂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特色。在指法練習中,第十六條就是輪指技巧訓練(見譜例9)。通過輪指演奏同音重復來模擬鼓的聲音和節奏,要求演奏出的音響效果均衡一致。演奏者在初步練習時應當慢練,注意指法和節奏的變化,控制手指的力度和高度,熟練之后可以提速進行貼鍵練習。由于五個手指的長短不一、特點不一,演奏者要想彈奏出更有質感的音色,更需要手腕的協調作用。
譜例9:
在指法練習第四條的變奏8中(見譜例10),該練習由二度和三度音程構成,四個八分音符為一組,速度較快且強弱明顯,音響效果極不協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經常運用這種節奏,通過鋼琴來模仿打擊樂的節奏特點和音響效果。
譜例10:
通過對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和音響效果進行巧妙精湛的模擬訓練,從而解決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難點,是《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突出特色,同時體現出了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一書將傳統民族音樂與鋼琴相結合的寫作風格與藝術成就。(《黎英海lt;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gt;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應用研究(下)》將于本刊2024年11月號刊發。)
參考文獻:
[1] 劉岱.“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國鋼琴作品的民族化發展探索——以劉詩昆改編曲《戰臺風》為例[J].戲劇之家,2022(31):78-80.
[2] 樊祖蔭.一部有利于彈奏五聲性音調作品的鋼琴指法練習教程——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評介[J].鋼琴藝術,2002(11):58-60.
[3] 胡紫薇.中國鋼琴指法練習的特點——以《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為例[J].藝術大觀,2023(17):37-39.
[4] 胡紫薇.黎英海《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的民族特色與實踐探索[D].湖南科技大學,2019.
[5] 李慧聞.黎英海民族化鋼琴創作技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6] 同[4].
(責任編輯:莊"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