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于兒童的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下瘀點、瘀斑,還可能伴隨胃腸道、關節、腎臟等癥狀。一旦孩子患上過敏性紫癜,應如何處理呢?
尋找并去除致敏因素
孩子診斷為過敏性紫癜后,首要任務是查找和清除致敏因素。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因身體對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而導致的血管炎癥性疾病,因此,識別并避免與過敏原接觸是治療的關鍵步驟。
家長要細心觀察患兒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努力尋找可能誘發過敏的因素。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食物(如海鮮、牛奶、雞蛋、芒果)、藥物(如一些抗生素、解熱鎮痛藥)、花粉、塵螨、動物皮毛等。明確過敏原后,立即避免患兒再暴露,以緩解癥狀,預防疾病反復。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打掃家居環境,以減少塵螨和其他過敏原。
找過敏原時,可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可能建議做過敏原檢測,判斷患兒對什么物質過敏。這樣,家長能更加有的放矢地避免患兒暴露于過敏原,從而更加有效地控制疾病。
一般處理
對小兒過敏性紫癜的一般性治療主要包括休息、飲食調整及皮膚護理。
(1)休息:過敏性紫癜會使患兒感覺勞累、不舒服,所以家長要保證患兒休息的充足,有助恢復體力和提高免疫力,切忌劇烈運動、過度勞累。
(2)飲食調整:家長要給患兒供給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的食品,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同時,盡量避免讓患兒吃辛辣刺激和容易過敏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和海鮮。這類食物可能會刺激血管,導致病情惡化。建議家長向醫生或者營養師請教,給患兒制定一個科學的飲食計劃。
(3)皮膚護理:過敏性紫癜患兒皮膚會出現瘀點和瘀斑。因此,家長要保持患兒皮膚的清潔衛生,避免搔抓而造成感染;還可為患兒準備寬松柔軟的衣服,以減少皮膚的摩擦。忌用刺激性較強的洗浴用品、化妝品等,以免皮膚癥狀惡化。
藥物治療
合理用藥可有效減輕癥狀,控制疾病進展,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抗過敏藥物常被應用于過敏性紫癜的治療,如氯雷他定、馬來酸氯苯那敏,這類藥物能抑制過敏反應,緩解皮膚紫癜及瘙癢。但家長需遵醫囑及時按劑量用藥,以免因超量用藥或者長期用藥而引起不良反應。除抗過敏藥物及糖皮質激素外,維生素C、蘆丁可作為輔助治療。維生素C能提高血管壁韌性、減少出血;蘆丁能增加血管通透性、緩解紫癜癥狀。這類藥物經常與其他的治療藥品一同使用,目的是提高治療效果。
藥物治療期間,家長要密切注意患兒病情的變化,如紫癜是否消退、腹痛減輕的幅度。同時,要患兒定期復查,以便醫生能夠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家長還應留意藥物副作用及禁忌證,若患兒用藥后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中醫中藥因其特有的理論體系及治療方法,為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中醫中藥治療強調辨證施治,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及體質采取個性化治療方案,以調和氣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宗旨,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醫把過敏性紫癜歸在“血證”范圍內,認為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與熱毒內蘊、血熱妄行、氣血瘀滯的病機相關,故在治療上多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祛風之法。常用中藥為金銀花、連翹、紫草、丹參、赤芍,這類藥物清熱解毒、涼血化瘀,能緩解血管炎癥反應和促進紫癜消退。中醫在草藥治療的同時,也重視針灸、推拿等非藥物治療手段的運用。針灸可通過對氣血運行的調整來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推拿是通過特定的手法進行按摩,旨在緩解肌肉的緊張感,減輕疼痛和不適感。
中醫中藥對過敏性紫癜具有整體觀念、個性化治療等優點,不僅重視患兒癥狀的減輕,更重視調節患兒整體身體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力,以防止疾病反復發作。同時,中醫中藥在治療過程中副作用比較少,比較適合長期治療。家長在選擇中醫中藥進行治療時,應向專業的中醫師進行咨詢,以保證治療方案科學、安全。
監測和隨訪
監測和隨訪對保證小兒過敏性紫癜治療效果和防止復發至關重要。通過定期監測及隨訪,醫師可及時掌握患兒病情變化,并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以保證治療效果及安全。
監測中,家長要密切注意患兒癥狀變化,并注意觀察其精神狀態、食欲和睡眠方面的一般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隨訪中,家長要根據醫生意見定期帶患兒復診。醫生會根據患兒病情的變化,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并提出相關建議。此外,家長要和醫生保持聯系,對患兒的情況變化及治療反應進行及時反饋,讓醫生對患兒的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制定出更加合適的治療方案。
心理支持
過敏性紫癜不僅給患兒帶來身體的痛苦,也會對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所以,治療期間的心理關懷也是非常重要。家長和醫生要注意患兒的心理狀態,并提供充分的關心與支持,以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過敏性紫癜患兒常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這時,家長要給予患兒充分的愛與支持,耐心傾聽患兒的感受,并鼓勵其宣泄情感。同時,家長要和患兒一起正視病情,主動尋找治療方法,使患兒感受到家長的陪伴與支持。作為醫生,除了積極與患兒進行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并提供相關心理支持外,還可為患兒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對疾病的性質及治療過程有所認識,從而緩解焦慮和恐懼。
此外,患兒可通過參與有益的活動減輕心理壓力,比如參與繪畫、音樂、游戲等,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忘卻疾病。家長可鼓勵患兒與同齡伙伴進行互動,拓展社交圈,提高患兒社交能力及自信心。
適度運動
適度活動可以增強患兒體質,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劇烈活動,以免癥狀加重或誘發新出血點。建議選擇輕到中等強度的鍛煉,如散步、練瑜伽、游泳,這類運動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不會對患兒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