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應用于肺心病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常規組(常規護理,30例)和試驗組(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30例)。比較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依從率、舒適狀況量表(GCQ)總分及滿意率。結果 試驗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0.00%、遵醫行為依從率為96.67%、滿意率為93.33%,均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前兩組GCQ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GCQ總分均升高,且試驗組GCQ總分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心病患者健康認知及患者遵醫行為,改善患者身心舒適狀態,且患者滿意率高。
關鍵詞:肺心病;舒適護理;健康教育;健康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舒適度
肺心病會增加循環阻力,增大肺動脈壓,導致右心室肥大,甚至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為胸悶、心悸、全身水腫、呼吸困難等。多數患者受疾病折磨,身心舒適度差,加之不了解肺心病誘因、病因,遵醫行為欠佳,不利于預后[1]。因此,及時高效的護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患者遵醫行為,保障臨床治療效果。舒適護理具有全面性、系統化特點,主要從心理、精神文化、生理、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展開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痛苦,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治療,促進臨床轉歸[2]。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的宣教活動,引導患者自覺養成有益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從而消除或減少不利于肺心病轉歸的高危因素,促進康復[3]。本研究旨在探討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應用于肺心病護理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各30例。常規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2.34±5.58)歲;病程3~16個月,平均病程(8.93±2.25)個月;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10例。試驗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2.31±5.59)歲;病程2~15個月,平均病程(8.92±2.26)個月;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醫生查體、肺功能檢查、超聲心動圖以及肺CT檢查確診;聽說讀寫及理解能力正常;自愿參與并完整簽署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完全喪失生活能力;存在擴張型心肌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心病等其他類型所致右心室改變;存在精神障礙;文盲或智力殘疾;呼吸循環衰竭;肝腎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
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囑患者按醫囑用藥,不可私自漏服、多服或換藥;及時解答患者疑問,說明用藥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飲食清淡,保持口腔衛生,注意運動禁忌。
1.2.2 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
(1)舒適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交談,鼓勵患者主訴,并耐心傾聽,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狀態,針對性給予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心理負擔,可通過音樂、閱讀、短視頻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分享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愈信心。清潔消毒吸氧裝置,控制吸氧時間和吸氧流量,以4~6 L/min為宜,吸氧感覺口干者可給予擦拭甘油。吸氧期間注意觀察濕化瓶,每3 d清潔1次,每周消毒1次。濕化瓶當天未用完的純凈水或蒸餾水需及時傾倒,避免細菌滋生。協助患者排痰,如翻身叩背排痰、氣管插管或電動吸痰,保持呼吸道順暢,必要時霧化吸入稀釋痰液,或遵醫囑使用祛痰藥。持續心電監護,若患者呼吸困難,指導其端坐位,認真觀察患者精神狀態、體征變化,預防病情加重。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每日按時清潔打掃,全面消毒;定期更換床單被套;開窗通風,保持新鮮的空氣。將海綿墊置于患者頭部或背部,放松肌肉,被動活動患者軀體及四肢,促進血液循環,按摩受壓局部,預防壓力性損傷。一日三餐以清淡飲食為主,多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減少脂肪攝入,避免加重右心室負荷。指導患者平躺或端坐,閉眼假寐,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感受一呼一吸狀態下的身心變化,以及氣息在鼻腔中的流動;雙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起伏,經鼻深吸氣時隆起腹部,經嘴巴呼出氣體時使腹部凹陷,每天3次,每次10 min。通過正念冥想,修養身心,從而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獲得內心寧靜。
(2)健康教育:豐富宣教形式,增加健康教育趣味性。例如,舉辦專題講座,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參加,由專科醫師集中講解肺心病誘因、病因、癥狀表現、診治措施、預后、日常護理等要點,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講座結束后進行有獎問答,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舉辦線下病友交流會,引導病友之間互相溝通交談,彼此分享心路歷程,使患者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設立線下咨詢門診,為患者答疑解惑,一對一提供專業指導。創建微信公眾號,邀請患者關注,提供疾病最新研究進展,糾正患者認知偏差,豐富患者理論認知。根據患者文化水平、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針對性宣教科普,提高患者對肺心病的認知水平。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85分為完全掌握,得分60~84分為部分掌握,得分<60分為未掌握。(2)比較兩組遵醫行為依從率:根據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MMAS-8)[4]展開評估,總分8分,1~5分為不依從,6~7分為部分依從,8分為完全依從。(3)比較兩組舒適度:于護理前后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CQ)[5]評估,包括5題項的生理領域(5~20分)、10題項的心理領域(10~40分)、7題項的環境領域(7~28分)、8題項的社會文化領域(8~32分),共30題,各項1~4分,總分30~120分,評分越高越舒適。(4)比較兩組滿意率: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6]評估,于干預結束后展開調查,該量表總分19~95分,19~56分為不滿意,57~94分為相對滿意,95分為十分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試驗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0.00%,高于常規組的6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遵醫行為依從率比較
試驗組遵醫行為總依從率為96.67%,高于常規組的7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GCQ總分比較
兩組護理后GCQ總分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常規組(P<0.05)。
2.4 兩組滿意率比較
試驗組臨床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常規組(P<0.05)。
3討論
肺心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臨床針對性治療雖然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癥,減緩疾病發展,但多數患者受疾病折磨,身心舒適度較低,加之認知水平有限,極易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產生嚴重的身心負擔,進而影響遵醫行為[7~8]。
本研究中,試驗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0.00%、遵醫行為依從率為96.67%、滿意率為93.33%,均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前兩組GCQ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GCQ總分均升高,且試驗組GCQ總分高于常規組(P<0.05)。證明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舒適護理通過精神安慰、傾聽、陪伴等方式滿足患者心理層面的舒適需求[9];吸氧護理、飲食指導、體位擺放可滿足患者生理層面的舒適需要;創設溫馨潔凈的環境,減少外在因素刺激,可滿足患者對環境層面的舒適需求;加之線下、線下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導,可滿足患者精神層面的舒適需求,不僅有助于患者進一步加深對肺心病的了解,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還能通過認知改變自覺養成健康行為,提高患者遵醫行為依從性,從而消除或規避不利于疾病轉歸的危險因素,獲得滿意的臨床結局。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心病患者健康認知及患者遵醫行為,改善患者身心舒適狀態,且患者滿意率高。
參考文獻
[1]任淑芳,宋蓉輝.慢性肺心病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7):108-109.
[2]黃春鳳,潘偉業,黃華杰.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16):104-107.
[3]胡錦連.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肺心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642-2643.
[4]陳強,曲珊珊,黃欣.中文版MMAS-8評價心血管慢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信效度分析與實踐[J].中國藥房,2019,30(2):268-271.
[5]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等.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13):57-59.
[6]吳軍,朱俊玲,劉文斌,等.患者性別角色與護理服務滿意度現狀調查及相關關系探討[J].中國性科學,2019,28(10):157-160.
[7]張婷,武彩霞,陳世杰.思維導圖健康教育模式結合基于動機保護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病情控制及積極情緒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1):179-182.
[8]薛翠,李婷.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肺心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4):43-45.
[9]孫文娟,陸金珠,李蘇靜.規范化健康宣教聯合舒適護理對發熱門診病人發熱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3,9(3):53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