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指發生于乳腺小葉和導管上皮的惡性腫瘤,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逐漸提升。在早期階段,乳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隨著醫學界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認識的不斷深入,臨床上已經開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乳腺癌,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中,乳腺癌放療是目前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情況下,乳腺癌放療多用于綜合治療,包括根治術前或術后作輔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療等。
乳腺癌放療適用于什么情況
在乳腺癌的治療中,根治術后是否需要放療曾出現過爭議。但隨著醫學研究的加深,經過臨床研究發現,術后放療確實能夠起到降低局部、區域性復發率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在術后都可以進行放療,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適應性。以下幾種情況才能進行術后放療:(1)接受乳腺癌保乳手術的術后患者;(2)乳腺癌原發腫瘤較大(長徑≥5 cm);(3)腫瘤侵犯皮膚胸壁;(4)腋窩淋巴結轉移;(5)新輔助化療前患者即存在較大腫瘤或淋巴結陽性,即使新輔助化療術后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pCR),也應在術后補充放療。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放療能夠使局部腫瘤獲較高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減少,從而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所以,在一些早期的乳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加入放療,治療效果有明顯提高。此外,在一些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療中,也會進行放療,能提高局部治療的有效性。
乳腺癌放療有沒有副作用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療的過程中,最關心的事情除了治療效果外,就是有沒有副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乳腺癌放療有副作用,通常表現為早期局部反應、疲勞、治療區域皮膚異常、乳房變化、心肌損傷等。
(1)早期局部反應:大概在接受放療的2~3周內,不少乳腺癌患者就會出現局部皮膚發紅、疼痛的情況,甚至會擴散射野以外的區域,但這種情況一般會在1~2周后得到緩解。如果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則皮膚會變硬,甚至在治療六七年以后,出現淋巴水腫的情況。
(2)疲勞:多數乳腺癌患者在經過放療后會產生疲勞感,尤其是在放療的最后幾周或者治療后,疲勞感會非常強烈。因此,通常建議乳腺癌患者在經過放療后注意休息。
(3)治療區域皮膚異常:治療區皮膚會出現發紅、干燥、刺痛、發癢,隨著治療的進行,皮膚會變得潮濕、起泡。建議將放療部位盡可能暴露在空氣中,有利于皮膚恢復;外出時,穿著寬松的全棉衣服,能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在皮膚治療區,禁用除臭劑、肥皂、雪花膏等。放療的皮膚反應是暫時的,一旦治療結束就會愈合,但是皮膚顏色可能會發生永久性的變化,如色素沉著等。
(4)乳房變化:大多數乳腺癌患者放療后,乳房的外觀、感覺與放療前一樣。但少數患者的乳房可能會出現變硬、變大或變小,也可能變得更敏感或麻木等。
乳腺癌放療的護理方法
在乳腺癌放療的治療過程中,正確的護理能確保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合理飲食
在放療過程中,部分患者會出現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惡心、味覺不敏感、食欲下降等,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取,進而引發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正常組織的修復。為改善這種情況,可根據患者的口味、病情狀況以及身體狀況進行飲食調整;提高飲食結構的合理性,避免單一飲食,確保營養均衡。患者在進食過程中,要秉承著緩慢進食、多餐少量的原則,既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要吃得太急,而要在充分咀嚼后再下咽,這樣既能保障腸道對營養的吸收,又能避免進食過快導致出現腹痛、腹脹的情況。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為身體補充水分。
注意口腔衛生
家屬要時刻提醒患者保持個人口腔衛生,進食完后注意清除口腔內殘留食物,養成飯后勤漱口、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如果患者出現口腔潰瘍,則需要增加每日漱口次數,且每次用漱口水或淡鹽水漱口。
科學護膚
家屬要做好患者的皮膚管理,以有效預防皮膚出現不良反應。乳腺癌患者的放療部位皮膚組織較薄,且術后皮膚彈性偏差,特別容易產生皮膚反應。所以,在患者放療前,家屬應幫助其做好個人清潔衛生,適宜穿清潔、柔軟、寬松棉制開身內衣,保持床鋪清潔、干燥、柔軟、舒適,避免放療區域皮膚摩擦受壓。不要用刺激性強的洗浴液,不可用過熱的水洗浴,照射野區域不可涂抹化學油膏、粘貼膠布。如有皮膚紅、脹、癢、疼痛,囑咐并控制患者不要用手直接抓撓或亂涂藥物,應遵醫囑用藥,這樣才能有效減輕皮膚不良反應帶來的痛苦。
血常規檢查
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觀察白細胞變化。如發現白細胞降低,意味著機體免疫力下降,有發生感染的危險,應暫停放療。除給予藥物治療外,最好讓患者進行保護性隔離治療;定時打掃病房,維持病房內的衛生,及時進行消毒和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減少患者外出和親屬探視。若患者的病情穩定、身體狀況良好,家屬可陪伴其進行身體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心理輔導
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需接受乳房切除術。而在乳房切除后,患者可能會因乳房的缺失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失去自信,不敢面對伴侶或朋友。所以,在乳腺癌放療后,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讓其能夠正確看待病情,坦然接受自己身體局部缺失的事實。同時告知患者,缺失的外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例如乳房整形、專用文胸、佩戴義乳等。只有正確看待病情和身體缺失情況,才能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盡早回歸社會,開始新的生活。
康復指導
乳腺癌患者在放療后,可能會對患側的上肢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如上肢功能障礙等。所以,在放療后,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先以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為主,逐步過渡至其他部位的康復鍛煉,如胸部、背部、腰部以及其他肢體等。在患側上肢功能的鍛煉過程中,要重點進行上舉和外展鍛煉,如展肘運動、拉繩運動、爬墻運動等。鍛煉過程中,首先要注意鍛煉動作的先后性,先從簡單動作開始,逐步過渡至復雜動作;其次要注重鍛煉部位的先后性,先進行局部鍛煉,再進行全身鍛煉。具體的康復鍛煉時長、強度等,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以不覺得勞累為宜。需提醒,康復鍛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看到療效,必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