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noscopy results analysis of 1 310 college teachers′ physical examination
ZHU Jianping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Zhejiang 313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Jianping,E-mail:0919715@zju.edu.cn
Keywords physical examination;college teachers;colorectal polyps;adenoma;nursing
摘要 目的:分析浙江某高校1 310名健康體檢教師結腸鏡檢查結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某醫院接受健康體檢的浙江省某高校1 310名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結腸鏡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 310名無癥狀體檢者中,檢出結直腸息肉632例(48.2%),其中腺瘤型息肉483例(36.9%),非腺瘤型息肉149例(11.4%);≥40歲為腺瘤型息肉最常見的年齡段;病理類型中,最常見的為管狀腺瘤655個(64.3%),其次為增生性息肉326個(32.0%);腺瘤型息肉在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分布較高,非腺瘤型息肉在直腸分布較高。結論:高校教師體檢人群中結直腸腺瘤檢出率較高,且隨年齡增大檢出率明顯增高。40歲以上的高校教師增加結腸鏡檢查的體檢項目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健康體檢;高校教師;結直腸息肉;腺瘤;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7.034
2020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發結直腸癌555 477例,死亡286 162例,分別位于所有惡性腫瘤的第2位和第5位[1],嚴重威脅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負擔。結直腸腺瘤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絕大部分的結腸癌由結直腸腺瘤演變而來[2]。從腺瘤到癌,一般經歷5~10年,為結腸癌的篩查和早診早治提供了重要的時間窗口[3]。了解健康體檢人群結直腸腺瘤的發病情況對預防結直腸癌尤為重要,針對高校教職工健康人群結直腸腺瘤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1月—2022年8月浙江省某高校教職工在某醫院接受健康體檢的結腸鏡檢查結果,旨在了解高校教職工結腸鏡檢出息肉及腺瘤分布情況,為預防結直腸癌發生提供篩查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浙江省某高校教職工1 310人的體檢資料。納入標準:已完成心電圖及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且無異常,既往無結直腸疾病史,近期無消瘦、腹痛、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臨床癥狀的人群。排除標準:重復、資料不全者。
1.2 檢查方法
受檢者于檢查前2 d進半流質低渣飲食,檢查當日禁食,檢查前晚20:00口服1盒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與1 L溫水,檢查前6 h口服2盒聚乙二醇電解質與2 L溫水進行腸道準備,排便呈清水樣。結腸鏡檢查由消化內科高級職稱醫生負責,采用Olympus CF-Q290AI結腸鏡進行檢查。檢查后所有活檢息肉標本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病理科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腸病變檢出情況
納入擁有完整資料的受檢者共1 310人,其中男821人,女489人,年齡為24~78(49.5±10.1)歲。結直腸病變檢出情況見表1。
2.2 不同性別結直腸非腺瘤型息肉和腺瘤型息肉檢出情況
1 310例受檢者中,非腺瘤型息肉149例,檢出率為11.4%;腺瘤型息肉483例,檢出率36.9%。不同性別非腺瘤型息肉和腺瘤型息肉檢出情況見表2。
2.3 不同年齡段結直腸非腺瘤型息肉和腺瘤型息肉檢出情況
以10歲為界,腺瘤型息肉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升高趨勢,各年齡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見表3。
2.4 lt;40歲與≥40歲高校教師結直腸非腺瘤型息肉與腺瘤型息肉檢出的差異性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40歲結直腸腺瘤型息肉的檢出率高于lt;40歲人群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395,Plt;0.001)。見表4。
2.5 病理類型與息肉生長部位的關系
非腺瘤型息肉中單發129例(86.6%),多發20例(13.4%),腺瘤型息肉單發244例(50.5%),多發239例(49.5%)。632例結直腸息肉病人共檢出息肉1 013個。結直腸息肉病理類型中,最常見的為管狀腺瘤[655個(64.3%)],其次為增生性息肉[326個(32.0%)]。息肉檢出部位:非腺瘤型息肉在直腸分布較多,腺瘤型息肉在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分布較多。見表5。
3 討論
隨著國人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的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而歐美等國人群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則呈逐年下降趨勢[4]。歐美國家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歸因于腸鏡檢查的增加,目前腸鏡篩查結直腸癌已在歐美國家大范圍地使用[5]。通過結腸鏡對健康人群篩查結直腸癌,可盡早發現癌前病變,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改善預后。結直腸息肉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腺瘤型、錯構瘤型、炎癥型、增生型4大類[6],其中腺瘤型息肉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腺瘤-腺癌途徑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發病途徑,早期識別并內鏡下摘除結直腸腺瘤,已被證實是預防結直腸癌最有效方法[7]。目前,結直腸腺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飲食習慣、家族史、代謝等與結直腸腺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8-9]。本研究納入了1 310名接受健康體檢的浙江某高校教職工,結直腸息肉檢出率為48.2%,其中腺瘤型息肉檢出率為36.9%。本研究體檢人群結直腸腺瘤型息肉檢出率較其他地區人群高[10-12],可能與受檢人員職業差異有關,包括工作壓力、運動量、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的影響。從 1 013個息肉的病理類型來看,最常見的為管狀腺瘤,其次為增生性息肉,從息肉的檢出部位來看腺瘤型息肉多發于乙狀結腸,其次是橫結腸、升結腸,結直腸息肉病理類型及分布情況與現有的文獻[13-1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內鏡操作人員在進行結直腸鏡檢查時應著重觀察乙狀結腸等多發部位,避免漏診。美國癌癥協會(ACS)更新了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將結腸鏡篩查年齡由50歲降至45歲[15]。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16]推薦從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評估為中低風險的人群在50~75歲接受結直腸癌篩查,評估為高風險的人群在40~75歲接受結直腸癌篩查;如1個及以上一級親屬罹患結直腸癌,推薦接受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或比一級親屬中最年輕病人提前10歲。本研究對不同年齡段的腺瘤檢出率進行了比較,每10歲為1級,40歲以上健康人群腺瘤型息肉檢出率明顯升高,且隨著年齡升高,結直腸腺瘤型息肉的檢出率明顯增加。建議:高校教師體檢者行結腸鏡檢查的年齡提前到40歲,對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意義重大。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們對結腸鏡接受度不高,結腸鏡檢查率不高。提示:醫護人員應該利用新媒體傳播高質量的防癌內容,也可開展公益講座,面對面宣講結直腸癌篩查的目的和意義,普及防癌知識,提高高校教職工的防癌意識,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正確的體檢觀念。高校教職工應該充分利用校醫院的醫療資源,盡早完成結腸癌篩查。
綜上所述,≥40歲高校教職工健康人群存在較高的結直腸腺瘤風險,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重要目標人群。建議該人群定期行結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減輕結直腸癌的經濟負擔,提高我國結直腸癌的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 SUNG H,FERLAY J,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2] 房靜遠,李延青,陳縈距,等.中國結直腸腫瘤綜合預防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21,26(5):279-311.
[3] DEKKER E,TANIS P J,VLEUGELS J L A,et al.Colorectal cancer[J].Lancet,2019,394(10207):1467-1480.
[4] 王錫山.從中美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特征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的重要性[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21,10(1):26-33.
[5] 曹毛毛,陳萬青.GLOBOCAN 2020全球癌癥統計數據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3):63-69.
[6] LIU L,CHEN Y,LIU T,et al.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profiling and gut flora analysis in intestinal polyps patient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33(8):1071-1081.
[7]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系統腫瘤協作組,中國結直腸腫瘤綜合預防共識意見(2021年,上海)[J].胃腸病學,2021,26(3):279-311.
[8] 秦影,申星杰,劉亮,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發病危險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構建[J].山東醫藥,2022,62(21):58-61.
[9] 虞晨燕,朱錦舟,劉曉琳,等.結直腸腺瘤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構建[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1,29(7):507-511.
[10] 劉玲玲,王國軍,許冬,等.無癥狀健康體檢人群結直腸息肉及腺瘤檢出情況及與相關臨床因素分析[J].國際外科雜志,2019,46(10):686-691.
[11] 董怡含,秦遷,陳靜鋒,等.河南省某三甲醫院1 500名健康體檢人群結腸鏡檢查結果[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22,33(5):351-354.
[12] 許劍,劉斌,魏周陽,等.湖南省局部地區無癥狀結直腸腺瘤型息肉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2,31(1):139-142.
[13] 劉宇英,伍民慶,李艷紅,等.健康體檢人群結直腸息肉患病情況及臨床特征[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20):3239-3242.
[14] 謝元茂,陳衛剛.結直腸癌平均風險人群結直腸息肉分布特征及腺瘤檢出率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11):1832-1835.
[15] WOLF A,FONTHAM E,CHURCH T R,et al.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J].CA Cancer J Clin,2018,68(4):250-281.
[16]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華腫瘤雜志,2021,43(1):16-38.
(收稿日期:2023-10-10;修回日期:2024-08-10)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