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曾言:“忍受那不能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闭\如其所言,降低期望的方式享受過程并不能滿足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困頓之中破風劈浪,逆境之中頑強生長,唯有自強不息方是破局之要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泵鎸﹄y以超越和克服的苦難,降低期望值,似乎是悅納自我的方式,但這實際則是對現實困境的妥協,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耙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潭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闭缡疯F生所言,期望是困頓中擊潰現實壁壘的方向,使人能夠期待幸福而不是苦難。倘若未在精神上樹立起崇高的目標,那么我們將失去娛樂的機緣,也將失去提升自我的契機。
而降低期望,并不必然能享受過程。雖說命定只局限盡可永在,但須臾的挑戰卻不可或缺。領悟享受過程的真諦,是神壇上的超越性價值,但其困難程度決定了其注定會違背個體的普適心理。普羅大眾大多都沒有將“荊棘當作鋪滿鮮花原野”的能力,而是在周而復始的內耗中喪失自我價值實現的動力,囿于寥落的荒寂,試圖降低期望以安于一定的限度。享受過程是一種過于美化的說辭,遮蔽了事實真相。
在我看來,重視過程并不等同于享受過程,在為目標付諸一炬的過程中,增強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才能追求華枝春滿的人生境界。如毛姆《刀鋒》中的主人公拉里,遠遁世俗之外尋找心靈的寧靜,最后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生活狀態。叩問內心的過程,或許是悲劇性的求索,但重視它卻能讓他得以打破現實的藩籬,傾聽自己內心的低語,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幸福。因此,不必苛求路上是否鮮花遍地,抑或布滿荊棘?!爸静磺笠渍叱?,事不避難者進”,重視過程,迎難而上者方可得到更多的收獲,以增益其所不能。
幸福的定義從來源自個體本身,來自對結果的不懈追尋。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曾落墨:“人,只有義無反顧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個體是有限的,我們往往只能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然后接受它的事與愿違。但我們在路途的觀照中自強不息,保持對結果的期待,就能使細節向一個美好的方向鋪陳,在沿途留下價值的刻度?!皻v盡天華成此景”,磨煉的終點有玉樹瓊花、有霧凇沆碭之美景。這些價值,不是降低期望的消極逃避心態,而是對自我的肯定,是真正悅納自我的呈現方式。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爾貝·加繆有言:“習慣于絕望的處境,比絕望處境本身還要糟糕?!币晕覀儗γ篮玫目释?,用堅定的意志通過一次次磨煉,即使沒有馥郁馨香,也終會以葳蕤綠意覆蓋黑暗。降低期望以享受過程使人深陷窮途末路,奮斗與拼搏才能迎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