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杜甫《撥悶》云:“已辦青錢防雇直,當令美味入吾唇?!泵牢妒巧嗉庾類芤獾南硎?,是美好的滋味。山珍海味是美味佳肴,普普通通的食材倘若做到了極致,不但是富有特色的美味,還是舌尖上意味深長的鄉愁。
幾年前,我搬到城里居住,鄉間小鎮上的老屋一直閑著。不過,節假日,我總要抽時間回老屋住上一段時間,體味鄉間生活。小鎮依山傍水,是休閑養生的風水寶地。最美的是小鎮那品種繁多的早餐,葷素都有,任君隨性而食。
前不久,我又回小鎮居住。那天早晨出門吃早餐,我突然想起小鎮有兩家賣“豬血旺湯”的小食店。問屋旁晨練的鄰居,回答說鎮上只有一家賣血旺湯的了。走過大橋,穿過小街,我找到那家招牌上寫有“豬血旺”的小食店。早晨七點多,小食店已經食客盈門,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落座。“來一碗血旺湯。”我大聲說道?!昂?,好。”四十多歲的女老板隨口應道。很快,老板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血旺湯,血旺看上去細嫩綿軟,湯里飄著幾根綠意盈盈的蔬菜,清香四溢。我迅速地夾了一塊血旺拌上又麻又辣的紅油蘸水下飯,味蕾綻放,滿口生香,時不時用勺子盛清香的湯汁送進嘴里……我吃得額頭冒汗,不亦樂乎。
女老板眼見哪位食客碗里的血旺不夠,還會熱情地從鍋里盛來新鮮的血旺湯添上。小食店的價格便宜,鮮美的豬血旺湯加上米飯才六元錢。據說豬血旺要想鮮嫩,一定要有耐心。新鮮的豬血拿回來后,先在鍋里面倒入一些清水,水溫熱了以后加入一些食鹽,然后把豬血放進熱水里面開始煮,不能心急,文火細煮慢煲十幾分鐘,血旺才嫩滑不老……豬血這種簡單的食材,經過一番“精耕細作”就鮮美無比。
我曾在一個名叫“人和”的偏僻鄉村學校教書,那里的場鎮上有好幾家專門賣“小腸湯”的小食店,他們把豬小腸做到了“極致”,每逢趕集座無虛席,我至今還懷念那種無法用詞語形容、只能用舌尖去感受富有地方特色的味道,那段別樣的鄉愁。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風味的美食。許多民間的“大廚”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就地取材,把生活中普通的食材做到了極致,“味”名遠播:成都的麻婆豆腐因讓麻辣的滋味深入豆腐內里而聞名遐邇,富順豆花兒因為紅油蘸水浸透豆花兒的每一根“神經”而有口皆碑,雅安石棉的壇壇肉由于時間的沉淀津津有味,西安普通的烙餅經植物油的“千錘百煉”酥香透舌尖,北京的豌豆黃兒“慢工細作”細嫩馨香,西湖的老藕與糯米“慢熬細煲”香透腸胃,重慶南川的烤苕皮干因有酸豆角、酸蘿卜、干香菜、蔥等“內料”的加盟口感豐富,貴州的米涼粉“精耕細作”暖心暖胃,山東人把蔬菜與雜面完美組合而成的菜煎餅香脆可口,海南人把椰子和糯米混合蒸煮的椰子飯清甜爽口……
美食在民間,普通的食材做到極致成為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更是揮之不去、回味無窮的鄉愁。清代文學家周容的《芋老人傳》中那個饑寒交迫的書生,普通的“煮芋頭”于他是難得的美味,雖然“時位之移”使得書生再也嘗不出當初的那種“美好”,但是芋頭那甜糯的味道讓他一生難以忘懷。正如宋代文豪、美食家蘇軾詩所云:“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東坡先生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幾起幾落,嘗盡人間百般滋味,悟到人間有味是清歡。蓼茸、蒿筍等這些普通的食材做出來的菜品才是真正賞心悅目的美味,才是回蕩在舌尖真真切切的鄉愁。
是啊,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那清淡的歡愉。一個人窮困潦倒的時候,填飽肚子的普通的“粗食”也是美好的滋味,那是記憶深處不能忘卻的鄉愁。把豬血旺、豬小腸、豆花兒等,這類民間普普通通的食材做到了極致的美味,那是滋味悠長、浸透靈魂,舌尖上最真切、最刻骨銘心的鄉愁。
山珍海味吃久了也覺寡然無味,普通的食材做到了極致的美食,那是人間最質樸、最富鄉情、最有煙火味、最悠長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