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萬物生長綠意濃。對我而言,感受春綠,攜友踏青是清明帶給我的最大樂趣。
早在三月,春意便包圍了整個校園。鮮紅的海棠與粉嫩的櫻花爭相競放,一簇挨著一簇,笑臉盈盈,惹得不少同學為之駐足,感慨春花之絢爛。而后,七里香與紫藤蘿也慢慢舒展枝條,吐露花蕊,紛紛爬滿校園長廊,成為春天的代名詞。來到四月,三月芬芳的花朵漸漸消失了身影,取而代之的綠色則成為四月的主色調。四月之初的清明,讓我切身感受了一回帶有強烈生命力的春綠,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和《雨巷》中綿綿微雨的纏綿,更多的是向上的朝氣盎然。
在城市里,踏青最好的去處便是公園。這一天,我也走進了一處不大不小的公園,不曾帶著什么期許。不想公園門口擠滿了人,我就這樣被人潮裹挾著進了公園,心中升起一股煩意,但映入眼簾的一排櫻花樹頓時將我的煩惱一掃而空。櫻花樹下掉落了厚厚的花瓣,軟得如地毯一般。我隨意靠近一根枝條,仔細觀察。“咦!怎么有果實啦!”沒錯,是一顆小小的櫻桃,小得嬌嫩、小得害羞。我輕輕地撫摸,正在感受生命的神奇之時,不經意抬頭,才發現,整棵樹上都掛滿了小櫻桃,壯觀極了!它們有的藏在樹葉里,有的身上還帶有枯落的花瓣,有的已經換裝成粉衣,似乎要努力成為第一顆成熟的櫻桃。微風一來,小櫻桃們輕輕舞動,整棵樹好似一位綠衣仙子,盛著春天的果實,在清風中搖曳。
繼續往前,便看見小山環抱之中有一湖泊,湖水微微蕩漾,在陽光之下閃著銀光。湖的周圍種滿了柳樹,柳條早已抽了新芽,呈現出嫩黃、嫩綠、青綠等各種綠色,儼然成為大自然的綠底調色盤。柳樹枝條柔軟,不經意地垂落在水面,盡顯溫柔之態。沿著湖堤漫步,春風拂過萬物,一切都欣欣然。坐在湖邊的小長椅上,慢下來觀察來往的人們,原來這么有趣。以前走路太匆匆,早已忘了停下來看沿路景色。坐著輪椅的老人,在孩子的陪同下,一邊聊著家常,一邊欣賞春色,時不時哈哈大笑,好不自在!向周圍望去,帶著孩子出游的人似乎更多,孩子們拿著風箏在前面歡快地奔跑,心想要將風箏放到云朵上去,而大人呢,便在后面嗔怒,警告孩子注意安全。再向遠望去,山坡處的草坪上,人們慢悠悠地搭上帳篷,抑或鋪上墊子,三五好友閑坐聊天兒,好不自在!真有歐陽修《醉翁亭記》的愜意之感。
春意綿綿,春風染綠了大地,萬物都是向上的生命姿態,趁著清明時節,去撫摸、去呼吸春天,真好!
我想,故鄉的清明時節只會比今日所見更為精彩吧!山城多山川,家鄉坐落在一座名為鳳凰山的小山坡上。這里風情奇美,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緩緩盛開,鮮紅的顏色為大山增添了明艷之感。此時,各種鳥兒的鳴叫也是少不得的。走在山間,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不同鳥兒的啼叫聲,有節奏有韻律,真如交響樂一般。聽上一首這些大自然藝術家的作品,心中浮躁定然完全褪去,剩下的只是寧靜悠然。
幼時,每逢清明時節,我最喜歡的便是和爺爺一起去祭祖,不是因為我對先祖有什么緬懷之情,而是因為祭祖路上能夠碰到許多春天里有趣的事物,比如野生的樹莓果、鄰居家的櫻桃,當然最喜歡的還是他家門口那棵柳樹。我喜歡柳樹,因為我可以用它的枝條編織成一頂花環,在花環上插上各種鮮花,比如最應時節的桃花、櫻花等。小朋友們最喜歡比賽看誰編織的花環最美麗,那時我發誓勢必要編織出最美麗的花環,所以清明節最喜歡去折柳條,編花環。現在已經長大,故鄉的清明早已遠去,朋友都已走散,爺爺也去世多年,故鄉也多年未見,真是物非人也非。
清明時節,大自然綠得多姿多彩,細雨、微風都共同參與了這一場渲染。希望我們能夠在繁雜的生活里永遠保持一份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親近之情,不要忘記生活中永遠有美麗可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