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需通過評價手段,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教學評估工作,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幾何畫板、實物展示儀、PPT翻頁器等多樣化的評估手段,強化教學評估效果,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評估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特點
(一)評估方法的多元性
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向學生推送優質的課內外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評課、課后作業評課,都能運用信息化教學平臺來實施。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鼓勵在線答題,信息平臺可以統計分析學生的答題次數和答題準確率,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這些數據均可以在課后信息平臺得到實時反饋。這種評估模式為創新和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多元化評估特色的有力支撐。
(二)評估過程的綜合性
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評估工作融為一體,將評估擴展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使評估的全面性得到進一步加強。究其原因,是因為信息化的考核手段可以綜合各種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數據分析功能,以數據和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和取得的成效,使教師能夠持續不斷地通過教學評價數據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高質量、高水平成為現實。
二、設計措施
(一)優化評估過程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評估工作時,應綜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以評估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主要內容,在具體實踐中展開全過程評估,以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進而促進課程教學的目標。教師要站在統籌兼顧的角度圈定考核范圍,在實施過程考核時,切實把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提問、課后作業等多個環節,做到教學過程全面考核,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在數學課堂上,對基礎知識薄弱、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學生進行重點考查,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課內測試和課后測試,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
(二)對容易出現的錯題進行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評估工作中,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做錯的具體原因,是自己做題時注意力不集中,馬虎大意,還是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幫助學生客觀理性地認清自己的情況,避免落入易錯題陷阱,從而降低解題錯誤率,提高正確率,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展開學生內部的互評
學生互評是指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學生之間的互評模式,既可以增強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又可以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在組員互評中,學生們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組員們對自己的真實評價中體會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組員們相互借鑒,共同參與數學問題的解決,有利于促進學生們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使他們由對數學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主動探索。
(四)合理運用評估結果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學評估要能起到促進作用,必須及時、有效地進行。“及時總結回顧”是小學數學教學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一周展開一次課堂評估小結,也可以選擇兩周一次,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通過測評小結,對學生們在這一周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從而促進學生們的自身發展。在總結評價結果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生成班級報表,學生和教師存在的不足可以從報表中看到內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效果都可以在報表中得到體現,學生應該通過班級報表進行自我反省,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改進自己的不足,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教師還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特有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根據報表反映的一系列問題,反思個人的教學行為,設計出更新穎、更有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五)家校聯動評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時間、空間對教學評價工作會有一定的限制,這一情況被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所打破。所以,教學評估工作不能局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還有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在教學評估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家長實時關注孩子學習情況并監督管理,做到真正家校聯動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工作應善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全方位、多元的評價方式,將單一的評價模式轉變為發揮教學評價激勵和促進作用的多元化評價手段,通過全方位、多維度的評價方式,使小學生在學生互評中更清晰地認識自我。在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手段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教師與學生的互評中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