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某電廠600 MW機組MGGH一級換熱器投運不到三年就陸續出現冷卻水泄漏問題,造成換熱器積灰堵塞,影響電除塵器安全運行,并對煙囪的安全性產生影響?,F首先分析該機組一級換熱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然后重點提出將一種新型的三維變空間高效管作為換熱元件,對三維變空間高效管應用于MGGH一級換熱器的改造方案進行探討與分析,可為同類型換熱器的改造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一級換熱器;故障分析;三維管;改造方案
中圖分類號:TK17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4)21-0077-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4.21.019
0" " 引言
近十年來,全國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了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其中MGGH(Media Gas-Gas Heater,熱媒體氣氣換熱器)作為超低排放的高效處理技術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應用。MGGH系統是一個閉式循環系統,主要由布置于電除塵器前的一級換熱器(也稱“煙氣冷卻器”)和布置于脫硫塔后的二級換熱器(也稱“煙氣加熱器”)組成,熱媒水先進入一級換熱器回收煙氣余熱,加熱后的熱媒水進入二級換熱器加熱脫硫后的低溫煙氣,實現煙氣余熱利用、提高電除塵效率、減少“石膏雨”、降低煙囪防腐維護費用等多重效果[1]。
實際運行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級換熱器的換熱管會出現冷卻水泄漏問題,造成煙風道積灰堵塞,影響電除塵器安全運行。此外,一級換熱器堵塞后,其換熱性能將大幅降低,導致吸收的熱量無法滿足二級換熱器出口煙溫要求,進而會對煙囪的安全性產生影響。
1" " 原一級換熱器改造前概況
某電廠600 MW機組于2017年配置了MGGH系統,在機組除塵器前水平煙道設置一級換熱器將除塵器入口煙氣溫度由135 ℃降至94 ℃,吸收塔出口設置二級換熱器將脫硫后的凈煙氣由45 ℃加熱至80 ℃排放。
2020年后,一級換熱器開始出現換熱管泄漏,在額定負荷工況下煙氣側阻力最高值可達3 000 Pa,遠超設計值。同時,隨著一級換熱器的泄漏和堵塞,電除塵器的除塵效率降低。過高的阻力一方面使得鍋爐引風機出力受限,部分工況下泄漏電除塵進水導致極板和陰極線粘灰造成電場短路,另一方面還會導致電除塵灰斗、輸灰倉泵和管道內濕灰粘連,堵塞輸送,且易造成灰庫內出現灰塊板結,威脅整個輸灰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使得脫硫塔負荷增大,系統淡水耗量急劇增加。
嚴重時,泄漏量太大甚至會導致MGGH系統退出,造成機組出力受限和煙塵排放超標,觸發環保部門處罰機制,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2" " 原一級換熱器故障分析
MGGH換熱器的故障主要包括積灰、堵灰、泄漏、腐蝕等,并且經常是同時發生,其故障原因復雜,通常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引發,具體到本項目,故障原因分析如下。
2.1" " 入口煙道流場不均勻造成磨損泄漏
一級換熱器布置在除塵器前、空預器后水平煙道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煙道水平段較長,低負荷運行時煙氣流速較低,容易積灰,同時換熱器進口擴散角度較大,煙氣在設備迎風面形成了嚴重渦流和死角,在迎風面下部沉淀積累的灰越來越多,使得迎風面上部的通流面積大大減小,造成滿負荷時局部流速過高,加劇換熱面磨損,導致部分換熱管被磨穿發生泄漏,縮短了設備使用壽命。一旦發生泄漏,灰分與熱媒水介質迅速混合形成大量黏性灰垢,造成板結性質的堵灰,將進一步惡化換熱面流場,從而加劇換熱面磨損,形成惡性循環。
2.2" " 酸露點腐蝕造成泄漏
通過對機組2021年入爐煤質的分析,發現相較設計煤種和校核煤種(設計煤種的酸露點溫度約109.1 ℃,校核煤種為105.2 ℃),實際煤質變化較大,導致煙氣的酸露點溫度升高。由于循環水進口水溫為75 ℃左右,因此換熱管進水端壁溫接近75 ℃,低于煙氣酸露點溫度,管壁容易結露形成酸液,發生低溫腐蝕。煙氣中水蒸氣和SO3、SO2經過化學反應,生成稀硫酸(H2SO4),不僅對換熱面產生局部酸露腐蝕,而且水和煙氣中飛灰混合后在換熱管束及肋片上形成板結積灰,使得熱阻進一步增大,壁溫進一步降低,腐蝕和板結情況更加嚴重,逐步形成惡性循環,加劇局部腐蝕和局部堵灰,其中局部堵灰又形成煙氣“走廊”而加劇局部磨損,由此,換熱面最終出現兩種后果:腐蝕泄漏和磨損泄漏。泄漏的循環水又與煙氣中的飛灰迅速混合形成大量黏性灰垢,造成大面積堵灰問題。
2.3" " 換熱器選型及布置的影響
原一級換熱器采用H型翅片管橫向布置,換熱管排翅頂間距5 mm,翅片間距15 mm。由于翅片間距只有15 mm,灰分的附著面積大大增加,而且翅片表面粗糙,前后管排的翅片很難做到對齊。兩排H型翅片管間存在間隙,空間的不連續導致該區域附近流動紊亂度增加,一旦整個換熱管束出現局部壁溫過低,或者流場不好,將迅速使得該區域產生冷凝水,并與煙氣中的灰分發生混合而形成粘結性的灰垢,容易粘附在H型翅片兩側狹長的通道,短時間內完全堵死通道,并逐漸從小迎風面積發展至大迎風面積,導致換熱元件的嚴重腐蝕和磨損。
2.4" " 煙道漏風造成局部受熱面壁溫過低形成低溫腐蝕和堵灰
由于安裝時,煙道焊接沒有密封好,外部冷空氣漏進煙道剛好對著受熱面,使得受熱面局部壁溫過低形成低溫腐蝕,長時間累積后該位置最終因腐蝕而泄漏,泄漏的介質與灰分迅速混合形成大量黏性灰垢,導致大面積堵灰,且泄漏的介質與灰分中的腐蝕成分形成了稀硫酸,又造成附近其他本沒有腐蝕條件的換熱元件也發生腐蝕,形成惡性循環。
2.5" " 煙氣中灰分顆粒性質造成受熱面過快磨損失效
觀察煙道內積灰發現,迎風側積灰顆粒直徑較大,灰粒比較堅硬,而其他電廠的鍋爐尾部灰粒較細軟,堅硬的灰粒造成換熱器過快磨損失效。
2.6" " 脫硝氨逃逸引起硫酸氫銨結露導致沾污腐蝕
脫硝工序中部分氨未與氮氧化物發生反應而隨著煙氣流出,產生氨逃逸,生成硫酸氫銨。硫酸氫銨是一種黏稠的物質,具有吸濕性,露點溫度為147 ℃,粘附在換熱管表面吸附煙氣中的水分及飛灰,長期累積會使換熱器堵塞嚴重。本項目發生嚴重積灰的2、3號煙道煙氣入口溫度為143~145 ℃,十分接近硫酸氫銨結露溫度點,同時,換熱器煙氣進口端管壁溫度為125~130 ℃,比硫酸氫銨結露溫度低10~20 ℃,煙氣中的硫酸氫銨極易結露粘附在換熱管表面,從而吸附煙氣中的水分及飛灰,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換熱器嚴重堵塞,并對換熱器產生腐蝕。
3" " 故障解決對策
針對上述故障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如下:
1)通過CFD進行氣流分布模擬,根據模擬結果加裝導流板改善煙氣流場,使其趨于均衡。
2)換熱元件采用ND鋼或采用普通鋼加防腐防磨涂層,提高耐酸露腐蝕能力。此外,換熱元件可采用熱管型式,利用熱管壁溫可調的特性,優化設計換熱管冷凝段與蒸發段的面積比,確保換熱管壁溫在有限腐蝕范圍內。
3)選用新型高效的換熱元件,如采用三維變空間高效管(簡稱“三維管”)作為換熱元件,優化換熱器管排布置及總體結構設計,選擇合適的設計流速,提高MGGH設備本身對機組負荷變化的適應性,進而從根本上改善設備低負荷積灰堵灰、高負荷磨損泄漏以及腐蝕惡性循環的情況。
4)針對煙道漏風問題,安裝煙道時嚴格檢查焊接密封性,確保不漏風。
5)針對因脫硝氨逃逸引起的硫酸氫銨結露沾污腐蝕問題,通過增設智能監控模塊,增加運行優化控制調節手段,實現精準噴氨,改善空氣預熱器及MGGH的運行條件,提高鍋爐尾部煙氣系統及設備對煤質變化及調峰負荷變化的適應性,并配合MGGH改造方案同步實施,這也是解決本項目痛點的一體化有效措施之一。
4" " 三維管應用于一級換熱器的改造方案
針對MGGH一級換熱器及同類換熱器的故障痛點,行業內迫切需要一種改進的換熱器結構,其中耐磨損、不易泄漏、抗積灰能力好、換熱性能高的換熱元件非常關鍵。
4.1" " 三維管介紹
如圖1所示,三維管是一種三維空間螺旋狀變化的異型管,是通過內外流體各自不斷旋轉混合并破壞靠近壁面的傳熱邊界層,形成二次流來強化換熱。同時,其具有三維變空間、變截面、多通道的特性,不僅使得由三維管組成的管束流場高度均勻無死角、無渦流,且能使流體與壁面接觸成為摩擦流(常規換熱管為碰撞流),大大降低了流體的流動阻力和磨損率[2]。
4.2" " 改造方案分析
一級換熱器采用三維管作為重力熱管的吸熱元件,構成新型三維重力熱管技術,這樣既可以利用三維管煙氣側強化傳熱、抗積灰、抗磨損、抗腐蝕等優點,又可以結合熱管內高效熱傳導、遠距離熱傳輸、不導致大規模泄漏等特性,有效解決積灰、磨損和泄漏問題。三維重力熱管原理如圖2所示。
如圖3所示,一級換熱器高、低溫端均采用三維重力熱管橫向布置。每一根熱管都是獨立的,管內工質互不相通,相鄰熱管相互間不串漏。吸熱端位于水平煙道,放熱端位于煙道外,吸熱端與放熱端被煙道隔板隔開,為第一道隔離層。同時放熱端被水套管包裹,冷卻水在熱管基管的外壁面和水套管內壁面之間流通,水套管和熱管基管焊接后將冷卻水隔離在煙道隔板的上端,為第二道隔離層。因此,此方案可實現冷凝水與煙氣的雙重物理隔離,當MGGH系統循環水泄漏時,水側的冷卻水無法進入煙道,徹底杜絕了冷卻水向煙道泄漏的安全隱患,解決了MGGH系統循環水泄漏引發的次生問題[3]。
經設計計算,雖然三維管因為加強了管內外流體的擾動,具有換熱系數高[三維管換熱系數高達65 W/(m2·℃)],抗積灰性能、抗硫酸氫銨粘附性能優異的典型特征,但其單根換熱面積小,本次改造一級換熱器、二級換熱器出口煙溫參照原設計參數,如全部采用三維管布置,將存在設備占地面積大,現有場地無法滿足布置要求的問題。
針對目前燃煤機組多數存在硫酸氫銨粘附空預器及一級換熱器、換熱器前排翅片管磨損較為嚴重的情況,提出基于以上方案的優化方案,即高溫段迎風面前四排采用三維管,其余采用U型開齒翅片管熱管的組合形式。該優化方案具有下述優點:
1)在迎風面前四排布置三維管,可以起到傳統防磨假管的作用,同時將原本不參與換熱的假管替換為高效換熱的熱管,技術經濟性更好。2)將低溫循環水先引入三維管加熱,加熱后的循環水再進入U型開齒翅片管熱管繼續加熱,可充分利用三維管換熱系數高的特性,通過增加三維管的對數平均溫差,實現快速降溫。經理論計算,布置四排三維管可實現4~5 ℃的降溫幅度。3)錯列布置三維管,通過有效組合三維變空間的特性,實現高動能、高濃度粉塵的高效攔截,減輕后續U型開齒翅片管熱管的磨損和積灰。4)三維管與U型開齒翅片管熱管耦合布置,占地小,阻力小,設備投資大幅降低,技術經濟性更佳。5)考慮到本項目主要須滿足二級換熱器溫升要求,經熱平衡計算,一級換熱器進口煙溫從135 ℃降至103 ℃即可滿足該要求,故本優化方案的一級換熱器出口煙溫無須降到90~95 ℃。因此,優化方案滿足一級換熱器降溫幅度要求,同時能在現有場地內完成熱管一級換熱器的布置,基本實現了支架、基礎不加固,僅進行適應性改造,煙氣阻力小、設備投資合理的目標。
5" " 結束語
MGGH一級換熱器采用三維管作為重力熱管的吸熱元件,該新型三維重力熱管技術,既可以利用三維管煙氣側強化傳熱、抗積灰、抗磨損、抗腐蝕等優點,又可以結合熱管內高效熱傳導、遠距離熱傳輸、不導致大規模泄漏等特性,有效解決了積灰、磨損和泄漏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三維管單根換熱面積小,若所有換熱元件采用三維管難以滿足現有場地布置要求,但本文提出的優化方案,即高溫段迎風面前四排采用三維管,其余采用U型開齒翅片管熱管的組合形式,結合二級換熱器溫升需求的合理設置,即可滿足改造要求。
[參考文獻]
[1] 郭家旺.淺析MGGH煙氣處理技術在國內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118.
[2] 楊勝,張頌,張莉,等.螺旋扁管強化傳熱技術研究進展[J].冶金能源,2010,29(3):17-22.
[3] 謝玲,張洪濤,李吉業,等.煙水雙隔離相變式煙氣深度冷卻器技術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23(12):36-39.
收稿日期:2024-07-09
作者簡介:龐先園(1993—),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助理工程師,從事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