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部隊院校體能訓練中引入功能性訓練體系,可以更好地幫助學員提高他們的運動健康水平。這種技術旨在通過評估學員的運動狀況,提供個性化的體能訓練指導,幫助學員更好地適應日常的工作任務環境。功能性訓練體系可以彌補傳統體能訓練的缺陷,降低或減少訓練損傷問題的發生。本文結合部隊訓練現狀,針對功能性訓練融入軍事體育訓練的應用進行討論分析,以期能為軍事體育訓練的優化創新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功能性訓練|傳統體能訓練|訓練損傷
一、功能性訓練的起源與發展
早期的美國康復治療界開啟了對功能性訓練的研究,這些醫護人員通過結合一些特定的身體姿勢矯正、身體動作模式改變等方法,來協助受傷者更快地回歸比賽以及減少可能出現的損害。近年來,功能性訓練的技術進步明顯,它在康復、醫學、教育、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職場安全以及其他多個領域都有顯著的效果。美國更是在這一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集開發、制造、實施與改進于一體的功能性訓練理念與技術。
2007年,劉愛杰博士率先將功能性訓練引入中國,并與袁守龍博士、陳小平博士等學者共同努力,深入探討了其理論基礎、核心思想、內容架構及實施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功能性訓練不斷被各界學者專家所關注。2010年建立首個國內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室,2011年國內大學開始翻譯并出版一系列關于功能性訓練的書籍專著,2012年備戰奧運會期間,國家體育總局為運動隊引入功能性訓練的理念,北京體育學院開設功能性訓練博士點。2015年,尹軍教授發表的《人體運動功能訓練》與《人體運動功能鑒定與訓練方法》兩部著作,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全國體育院校的全身鍛煉培養體系,而且也成為一些運動人員使用的寶貴參照書。與此同時,全國其他一些學者也從不同視角開始撰寫功能性訓練及康復訓練方面的文章。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功能性訓練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其應用范圍涵蓋了競技體育、大眾健身、青少年體質健康以及各類特殊職業。這種訓練體系旨在通過改善運動者的訓練狀況,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環境,并降低由于傳統訓練所造成的傷病等負面影響。為了更有效地保持健康的運動能力,我們需要遵循人體自然的生長發展規律,并根據人類的肌肉、骨骼、關節等特點,設計合理的訓練方案。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可以增強學員的精神狀態,還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訓練技巧,為完成各項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二、功能性訓練理念和原則
(一)功能性訓練理念
在訓練內容設計上,功能性訓練涵蓋了FMS測試、軟組織喚醒、肌肉神經系統激活、動作準備、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專項動作、最大速度與多方向加速、力量與旋轉爆發力、能量系統發展、再生與恢復等。在訓練要求上,功能性訓練強調的是動作訓練而不是肌肉,即通過訓練提高完成專項技術所需要的動作質量和表現能力,而不是肌肉的力量。它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大腦的潛意識來激活身體的運動機制,使其具備良好的協同配合,從而實現最佳的身體運動狀態。和傳統訓練不同,它更加注重動作模式、核心力量、動力鏈、靈活性、穩定性以及運動恢復與再生;在運動學中,重點是讓主要的肌肉部位首先施加壓力,以促進整個身體的協同運動;動力學中,重點是考慮身體的結構,并確保動能的有效輸送;運動生理學中,重點是研究神經系統如何控制身體的運動,以及動作的平衡、身體的協調;從運動醫學角度,強調訓練損傷的預防、康復與再生。在軍隊的體育課中,我們致力于建立一個個性化的、集成了專業人才、專業器材和科學技術的訓練支撐系統,以幫助學員更有效地發揮自身潛能,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有助于減少訓練損傷問題的發生,確保學員的身體健康。
為確保學員能夠順利地完成各種軍事任務,接受復雜且具有挑戰的比賽活動,運動鏈就顯得尤為關鍵。深入研究其結構、原理、特征,不僅可以提高部隊的訓練水平,更能夠幫助學員更好地應對復雜多樣的軍事訓練挑戰,并且為學員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運動鏈描是一個復雜的、按順序連接的網絡,它包括了身體的每一個主要部位,如骨骼、肌肉、關節、筋膜、韌帶、肌腱以及神經系統,這些組織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網絡。根據動態鏈條學說,正是因為各個主要關節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的復雜的系統才具有完善的性質。由于各個主要關節的功能不斷變化,如果其中某個主要關節出現問題,將可能影響到系統的性質,從而影響到系統的平穩性和高效性。
(二)功能性訓練原則
1.最優化原則
基于大量科學的研究,功能性訓練的設計者采用了有效的技術手段,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并且利用了人類大腦的特殊機械結構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則,來改善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平衡,以達到增強身體靈活性、穩定性和運動控制能力目的。在軍事體育功能性訓練中,可以根據不同運動人群、不同年齡、不同的運動水平特點,全面優化整合和發展身體形態、各項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能力,使之更加滿足廣大學員的體能培養需求。
2.循序漸進原則
科學的體能訓練遵循人體自然發展、機體適應的基本規律,能從不同的主客觀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并在漸增運動負荷和強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鍛煉水平。特別是在軍隊體育訓練時,正確的負載選擇可以極大地改善身心健康,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我們可以為每一位參與者量身訂造出適合他們的功能性訓練方案,以便更好地激活他們的身體狀態,并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潛能,從而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保持身心的健康。
3.無痛訓練原則
通過功能性訓練,可以避免由于受到外界刺激造成的身體損害,避免代償動作的出現。它的關鍵在于通過對功能性動作的篩查,找到學員運動過程中出現的薄弱環節,并且通過改善動作模式來實現最佳的運動鏈傳輸效率。通過多種不同訓練動作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關節的運行狀態,增強其靈活度、穩定性,從而有助于減少代償運動的出現,實現更有效的動力輸送。
4.規范性原則
體育運動都是依據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規律,由一定的動作組成的,在體能鍛煉過程中只有保證動作的規范性,才能有效提高動作質量,避免代償動作的產生,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如果動作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將無法取得預期的健身效果,反而更容易帶來損傷風險。每個人的身體活動,無論是在姿勢、幅度、路線、力量、速率和節奏上,都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而良好的動作規范則是實現軍事體育鍛煉的關鍵。
三、功能性訓練的內容體系
功能性訓練強調的是:降低訓練損傷、增強身體素質。通過應用現代康復學、運動生物學、解剖學等學術知識,我們建立了一個科學的訓練機制,旨在改善動作模式、增強訓練效果并有助于減少訓練中出現的損傷。這種訓練機制既注重動作訓練,又重視整個訓練環節,旨在培養出良好的訓練習慣,從而達到增強肌肉力量、動作技巧、改進訓練成果、確保訓練安全、調整訓練過程中學員心理狀況、增強訓練過程中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改善訓練后恢復與再生情況等。
功能性訓練注重的是改善肌肉群的活躍度,并且根據不同的肌肉群的特征來設計不同的動作。在進行功能性鍛煉時,我們需要遵循肌肉群的特點,并根據肌肉群的活躍度來選擇最適宜的鍛煉方法。研究表明,功能性訓練旨在改善人們的肢體協同配合,從而增加肌肉的活躍程度,加快其發力速率,并有效地將其轉換為有意義的動態反應。它旨在改善人們的肢體協同配合,從而增加肢體的靈活性,并有利于改善人們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這種鍛煉旨在增強身體的抗壓、耐受、平衡、反應速度以及協同配合的技巧,以達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它的鍛煉重點放在增強身體的靈敏度、平衡度、彈跳、控制力以及抗壓能力上。
功能性訓練是所有體育技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功能性訓練體系融入到軍事體育訓練中,完善學員們的訓練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為軍隊提供更加安全、系統化的訓練環境。
四、功能性訓練在軍事體育訓練中開展的作用和價值
功能性訓練是在傳統體能訓練的基礎上,針對傳統力量訓練與專項訓練的不足,而進行的比較全面、系統的科學訓練。這種技術既包括了常規的力量訓練,也包括了獨特的專業技術訓練,為學員提供更加完善的軍事體育訓練體系。基于功能性訓練的獨特價值,在對軍事體育訓練優化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方面探索功能性訓練在軍事體育訓練中的合理化應用,以提升學員體能訓練興趣為前提,轉變訓練方式,改變訓練氛圍,提升訓練內容的合理性,增加學員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功能性訓練用于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軍事體能訓練效率
從運動生物學的機制看,只有接近于比賽的神經肌肉募集練習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練習效果。在軍事體能訓練方法中,受傳統周期理論的限制,大部分的體能訓練方法都采用“量”為先的訓練方法原則,但是長時間低程度的沖擊根本無法使肌群的快肌纖維獲得鍛煉,只是使慢肌纖維獲得優先培養,同時部分中間型纖維會向著慢肌轉化,甚至部分快肌纖維也會在組織構造和功用上逐步轉為慢肌,從而造成軍事體能訓練的低效,體能訓練成績提升慢或者停滯不前,達不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而功能性訓練的作用就是幫助學員進一步認識到動作的本質特征變化規律,掌握動作特征的核心內容,在實踐中不斷地通過測試和評估來消除運動功能障礙,創新動作模式和訓練方法,提高機體的不同環境和狀態下的適應性。功能性訓練的融入,能夠幫助學員提高力量、速度、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可以提高專項能力、專項技能及訓練效率,充分挖掘官兵的潛能,提高訓練效果。
(二)強化核心肌肉力量
人體核心區域是動力傳遞的樞紐,學員完成復雜的工作任務就是通過核心區域將完成動作的肢體連成一個“鏈”,在運動過程中完成“平衡與失衡,穩定與不穩定”的動態變化。核心肌肉力量也是人體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的基礎,因此,核心區域對于保證學員的運動能力至關重要。傳統體能訓練中大多數采用穩定狀態下的單塊肌肉練習方式,缺少對核心區力量和穩定的要求;而在功能性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對待,通過不穩定性訓練以及多維度多方向的動作整合訓練保證每一塊肌肉的參與,達到均衡發展的目的。
(三)有效預防軍事訓練損傷
軍事訓練損傷一直是部隊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傳統的體能素質訓練方式往往只涉及單一的支撐面,這使得軀干的側屈和旋轉肌群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導致原動肌和拮抗肌的發育不足,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發育卻相對較弱,這種肌肉力量的失衡會使身體變得不穩定,甚至會影響關節的正確位置,從而引發訓練損傷問題的風險。官兵一旦發生運動損傷,肌肉就無法正常發力,體能素質也會明顯下降。功能性訓練依據人體解剖學特點和生物力學特征,從身體功能訓練角度出發,通過功能性動作篩查身體運動模式的“弱鏈”,針對性設計動作模式糾正訓練、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軀干支柱力量等訓練模塊,引入多方向的旋轉、屈伸相結合的復合運動形式,針對身體的多關節、多維度,使每塊肌肉參與運動,保持肌肉的均衡發展,從而有效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身體運動功能測試簡介.2018.https://zhuanlan.zhihu. com.
[2]樊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研究現狀與進展[J].體育時空,2017.
[3]謝名楊.功能性訓練在高校籃球運動隊專項訓練中的應用與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5):112-114.
[4]應丹丹.高校足球專項功能性訓練對學生靈敏素質的影響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23.
(作者簡介:謝飛,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研究生;肖文健,武警警官學院訓練基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