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但隨著時代發展,思政教育面臨困境和挑戰。本文探討“大思政”概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困境,并提出對策,為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困境|對策
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推進,新的時代要求和人才需求的變化,都將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需要轉變思維方式,適應大思政的視域,以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一、“大思政”的概念
“大思政”是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理論的教學方式,旨在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高職院校中占據重要地位,涉及全學科統整,影響深遠。
“大思政”涉及廣泛,滲透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適用于各年段學生。我國一直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職院校更是將其視為關鍵部分。實施“大思政”需師生協作,全體教師共同營造思政氛圍。高職院校需建立專職師資團隊,配合其他學科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改善師生關系,打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活動,以及組織校內外思想政治活動和比賽。
二、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在“大思政”視野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網絡環境復雜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是指高職學院圍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維品質培養而展開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在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所面臨的網絡環境復雜已成為一大問題。網絡環境的不良狀況直接影響著思政工作的開展和效果。
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網絡信息不夠規范,存在大量有害信息,如淫穢色情、暴力恐怖、迷信謠言等,這些信息可能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其次,一些學生可能會利用網絡進行沉迷于虛擬世界、游戲成癮等不良行為,而這些行為也直接沖擊著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另外,網絡環境的復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管理者對網絡管理的難度,增加了信息化建設的難度和成本。因此,改善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網絡環境的復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對思政課程的影響
一直以來,我國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從小學起就設置了思想政治課,到了初中、高中,思想政治是必修課,占有一定的科目學分。甚至到了大學也是作為公共課程來教學。國家旨在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也是我國學校的辦學宗旨。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秉承著辦學宗旨來展開教學,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學校性質,往往都把技能教學作為首要教學任務,忽略學生的理論知識,過分培養實踐能力和技能能力。一來會導致思想政治課程被忽視,難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體系;二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和擇業,無法建立正確的就業觀。
(三)生源質量對思政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不可否認生源質量也會影響學校辦學質量,同時也影響思政教學質量。相對而言,高職院校生源比較復雜,大部分質量不高。因為高職院校招生時已經經過幾輪篩選,最后留下的學生基本沒有什么優勢,也缺乏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加上部分老師教學方法不當,交流方式不夠頻繁,也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的開展。
(四)高職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問題是教學方法單一。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板書方式。通過不斷復述教材內容來給學生洗腦式教學,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心理特點,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除此之外,還有師生互動少、交流少問題,這也是傳統師生觀念沒有擺正而導致的。很多時候學生處于學習被動地位,教師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五)不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對教育行業做出了調整,很多時候都強調教育資源統籌配置。但是從目前來看,大部分教育資源分配都不合理,這也是因為一些高職院校部門交流和配合不到位,在資源分配過程中,往往都是走形式。高職院校是技能型學校,很容易忽略思政教育工作,導致思政教育工作獨立發展,沒有外界支持。這也讓思政院的教育資源較少,難以開展教學工作。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阻礙了“大思政”的發展,難以推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前進。
三、“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對策探討
(一)重視網絡環境的凈化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重視網絡環境的凈化。網絡普及,但存在不良信息,對思政教育構成挑戰。凈化網絡環境可幫助學生正確獲取信息,培養健康網絡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高職院校應采取措施,如建立網絡信息管理制度、加強網絡監管、應用技術手段等。隨著科技發展,未來可發展更智能、高效的網絡凈化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信息處理能力。
(二)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上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
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對思政教育至關重要。更新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黨和國家的理論、方針、政策,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創新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完善教學評估體系可全面評估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而言,需更新教學內容,結合學生需求和社會發展熱點,引導深入思考社會問題。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手段,提供豐富學習資源,促進互動討論。完善教學評估體系,建立科學評估標準,采用多種評估方式,全面評價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能力。
(三)為思想政治工作開辟新的空間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需創新,以適應時代和學生需求。將思政教育質量活動納入學校年度重點,并設為考核領導班子和輔導員的重要指標。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偏向教學任務完成,忽視教學質量。為推進思政教育有效實施,需制定明確考核指標,包括教學內容、方法、學生成績和評價等。建立科學評價體系,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教學設計評估等方式,全面評估思政教育質量。
學校環境對思政教育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應利用校園宣傳欄、廣播和校刊等途徑,廣泛傳播核心價值觀和辦學理念,強化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知。同時,通過舉辦主題講座、學術研討會和文化節等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學風建設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職院校應組織學術活動和競賽,如學術報告會、科技競賽等,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熱情。同時,引導并監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關鍵。特別是公共選修課,需嚴格監督教學質量。高職院校應設立思政教育管理部門或崗位,負責人文素質教育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確保教學質量。教師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高職院校應強調教師的師德教育和師風建設,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通過培訓、考核和示范崗等方式,引導教師遵守職業道德和紀律,提高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
四、結語
在“大思政”的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需要面對現實問題與挑戰,但也存在著寶貴的機遇和充滿希望的前景。通過本文的討論和探索,針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在大思政視域下的重要性及困境,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只有在大思政的指導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為培養更優秀的高職院校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和培養路徑。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宋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美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徑探析——以“民間美術”公共藝術課程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6):84-87,96.
[2]劉鵬麗.“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耦合路徑研究——以商貿外語類專業為考察對象[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03):164-168.
[3]孫靜,崔媛.“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獲得感調查研究——以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2,24(06):89-93.
[4]唐正玲,胡蕙芳.“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展望——新生研討課發揮課程思政效力的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08):60-64.
[5]林曙梅.探索“大思政”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融合路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2):16-17,20.
(作者簡介:鄒詩穎,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李霏,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