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它不僅能夠傳承紅色基因和弘揚革命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還能夠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在融入過程中,應堅持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實踐性、系統性與針對性以及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黨史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路徑上,應深入挖掘黨史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師資培訓,同時營造濃厚的黨史教育氛圍。通過這些舉措,促進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創新發展,培育具有歷史擔當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黨史教育|高職|思政課教學
高職思政課作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黨史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培養愛國情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將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一、黨史教育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價值
第一,黨史教育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歷史記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1]。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通過講述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發揮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學習黨的奮斗歷程和成功經驗,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這種認識不僅有助于學生銘記歷史、珍惜當下,更能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從而更加堅定地擁護黨的領導。
第二,黨史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通過學習和理解黨的歷史,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從而增強他們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同時,黨史教育中的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奮斗精神,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身于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
第三,黨史教育能夠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往往較為抽象和枯燥,而黨史教育則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通過講述黨的歷史故事、分析黨的歷史經驗,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黨的歷史,從而增強他們對思政課的興趣和參與度。同時,黨史教育中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原則
黨史教育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融入,是一項既具歷史意義又富現實價值的教育任務[2]。為了確保黨史教育的有效性和深度,必須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既保證了黨史教育的正確方向,又確保了其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一)堅持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
黨史教育要全面、客觀地展現黨的歷史發展脈絡,不僅要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還要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同時,黨史教育要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變化,分析黨的歷史經驗對現實工作的指導意義,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歷史與現實的內在聯系。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既要注重歷史知識的傳授,又要關注時代精神的培育,使學生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黨的歷史的厚重感,又能領略到時代精神的鮮活氣息。
(二)堅持思想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黨史教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更要注重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還要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黨建實踐活動,如參觀革命遺址、開展志愿服務等,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黨的歷史和文化,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三)堅持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
黨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確保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專業、興趣等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使黨史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3]。同時,我們還要注重黨史教育與其他思政課程的銜接和融合,形成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課程體系。這一原則既保證了黨史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又確保了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顯性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等形式,直接向學生傳授黨史知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而隱性教育則通過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4]。在黨史教育中,我們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既注重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又注重課外的實踐體驗和氛圍營造,使學生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環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五)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教學中,需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客觀、真實地呈現黨的歷史,避免夸大或縮小歷史事實。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黨史學習,培養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一原則不僅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也體現了對教育的負責。
三、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黨史教育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徑。為了確保黨史教育的有效實施,我們需要探索并明確其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路徑。
(一)以教材為基礎,深入挖掘黨史教育資源
高職思政課教材是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依據,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黨史教育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相關的黨史教學內容,通過生動的故事、具體的案例,將黨的歷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傳遞給學生。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將黨史教育與現實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創新教學方法,增強黨史教育的吸引力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法往往以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黨史教育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黨史資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增強黨史教育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開展,實踐教學也是深化黨史教育的有效途徑[5]。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紅軍紀念館等場所,讓學生親身感受黨的歷史和革命精神。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以黨史為主題的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社會調查、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6]。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黨史教育水平
教師是開展黨史教育的主體力量,他們的黨史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到黨史教育的效果。因此,學校應通過定期舉辦黨史教育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幫助教師掌握黨史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營造黨史教育氛圍,形成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
黨史教育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任務,更是全校師生的共同責任[7]。學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營造黨史教育的濃厚氛圍,如舉辦黨史知識競賽、開展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學校還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參與黨史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結語
將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黨史教育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堅持正確的教育原則,探索有效的、創新的教育路徑,不斷提高黨史教育在思政課教學中的質量和效果。通過黨史教育的深入開展,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深厚愛國情懷、良好道德品質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夢孜.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中黨史教育的融入芻探[J].成才之路,2023(22):29-32.
[2]曹慧.大思政格局下黨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軍轉民,2024(03):158-159.
[3]董波.新時代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方略[J].領導科學論壇,2024(03):154-156,160.
[4]邵麗華.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4(03):14-16,72.
[5]祝業亮.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4(01):104-108.
[6]支鈺如.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推進路徑探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4,43(01):73-75,94.
[7]梁曉靜.職院黨史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論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8):100.
(作者簡介:毛譯旋,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