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提升的研究綜述
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大學生憲法意識研究兩大領域。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領域,近年來學者們研究的重點主要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體系的研究。湯維建、張文顯、莫紀宏、高培勇、蔣傳光、江必新等學者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已經具備了“理論體系”的價值和意義,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相關研究領域中,2018年發表的《大學生憲法意識研究述評》一文中對國內學界關于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研究從5個方面進行梳理和總結,分別是大學生憲法意識概念研究、大學生憲法意識重要性研究、大學生憲法意識存在問題研究、大學生憲法意識存在問題原因研究、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途徑研究。王東紅提出的五大方面的研究比較全面,其他學者的研究各有側重,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多側重于對大學生憲法意識的重要性、存在問題以及培育路徑的研究。例如張阿蘭提出新時代培育大學生的憲法意識是從我們建設法治中國的現實要求出發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升青年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內在需要;王齊一指出青年憲法意識培育要注重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原則、不斷增強青年的社會實踐能力、堅定青年學生的工人階級地位;張潔提出要將憲法學納入高校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普法教育的實踐比重等;孫雪菲通過發放問卷調研了大學生對憲法信仰不夠堅定、憲法情感較為淡漠等問題并認為這是由高校相關課程培育憲法意識不到位、憲法意識培育實踐活動開展不充分等原因導致的。
綜合分析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看到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育是一個值得不斷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培育時代新人需要持續加強人才的法治教育。目前的研究成果一是對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研究更多在于憲法意識現狀的表現闡述,透過現象深入本質的研究還不多;二是對大學生憲法意識存在問題較好地結合歷史與現實等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的研究還可以再豐富。法治思想為引領,全面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解決目前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大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中去。
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提升的幾點思考
大學生樹立憲法意識的重要性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依法治理是最穩定、最可靠的治理。古今中外歷史上關于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的實踐證明了依法治國是一條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唯一正確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我們大學生的共同參與,必須養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憲法作為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們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加強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提升憲法意識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培育和提升憲法意識,是黨和國家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需要,是高校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的需要,是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要深入到大學生群體中,了解大學生們學習憲法的情況、了解大學生們平時遇到法治問題的處理手段、了解大學生們對法治教育的建議等,才能使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各部門協同起來,共同來推進大學生樹立憲法意識,增強法治觀念。在法律至上、權利制約、公平正義、權力保障、正當程序等法治思維的指引下,大學生要自覺提升憲法意識,為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實現人生價值。
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淡薄的表現 大學生群體中存在憲法知識缺乏的現象。大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社會,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的社會問題較少,引發的法律問題也較少,因此他們學習和運用到的憲法以及法律知識的機會就較少。由此帶來的影響是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對憲法和法律的關注度不夠高;學習憲法和法律知識的主動性不夠強;遇到問題運用法治手段來解決的意識不夠足。他們接觸和學習憲法以及法律知識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學校的課堂教學、校園的法治教育和社會的法治宣傳等。
大學生群體中存在憲法精神缺失的現象。依法治國需要我們匯聚強大的法治精神力量,弘揚憲法精神,每一個大學生都要成為參與者,要讓憲法精神深入人心。實際生活中,我們部分大學生遇到自身利益遭到侵害時,沒有采取法律途徑維護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折射出法治精神的缺失。每一個大學生都應當尊重憲法規定的國家、社會、公民的利益和權利。因此,培養大學生從內心對憲法的信仰、對憲法的尊崇、對憲法權威的維護、對憲法的學習運用是我們當下要不斷深入研究和著重解決的問題。
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的路徑 一是要加強以憲法教育為重點的法治宣傳教育。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校園法治宣傳教育要“一起抓”。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法治教育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講好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精神;要講好憲法知識,引導大學生尊重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校園法治宣傳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要增加法治宣傳教育的力度,開展法治宣傳講座;舉辦法治知識競賽;組織大學生法治微電影創作;利用學校媒體平臺、文化墻等多渠道進行憲法宣傳教育。
二是要增強課堂教學結合實踐教學的協同效應。理實結合,在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灌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拓展課外實踐教學。組織大學生參觀博物館、憲法主題公園等法治文化宣傳點;組織大學生開展“國家憲法日”學法普法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加暑期法治教育主題研學活動;組織大學生舉辦學法普法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和書畫作品征集等,依托第二課堂多舉措推動憲法知識的宣傳,提升憲法教育的實效。
三是要利用網絡平臺搭建線上學法普法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交流平臺。用好互聯網,引入線上法治教育課堂、組織線上法治知識競賽、開展線上“國家憲法日”活動、舉辦線上憲法教育講座等,提升大學生學法普法的便捷性。
四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思政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們要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思政課。用心,就是要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堅定“四個自信”、堅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情,就是要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思政課,以熱情飽滿、堅定自信的姿態感染學生,照亮學生的成長道路;用力,就是要不斷深入學習理論、開展學術研究,看清世界發展形勢,做到常學常新,進而把理論性強、政治性強的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教師要把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起來,推進二者有機銜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明確提出,要以憲法教育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新時代大學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以法治思想為引領,積極投入到法治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十八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中[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
[2]習近平關于依法治國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 北京:外交出版社, 2014.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 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1.
[5]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
[6]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7]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報:2020-11-18.
[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9]耿怡雪.大學生憲法意識研究[D]. 中北大學,2016.
[10]孫雪菲.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研究[D]. 遼寧大學,2021.
[11]江必新、黃明慧.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之研究[J].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21(2):5-24.
[12]張阿蘭.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探究[J]. 法制博覽, 2018(23):47-49.
[13]王齊一.青年憲法意識的歷史變遷、培育原則和途徑[J]. 當代青年研究, 2019(3):122-128.
[14]張潔.當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與培育路徑探析[J]. 山東教育, 2020(43):53-55.
[15]蔣傳光.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內容[J]. 學習與探索:2021(12):1-20.
[16]王東紅.大學生憲法意識研究述評[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 2018(12):83-84.
(作者單位: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