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招商引資工作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手段。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地方政府應該集合區域的發展資源,整合政策、人才等要素,明確自身的招商渠道和方向,為產業經營以及經濟活動提供支持幫助。同時,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需要重視招商模式和方式的創新,將新發展理念融入到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實現科學招商,創新發展。
新形勢和招商引資概述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要務。我國當前新經濟、新業態以及新模式都在迅速發展,經濟環境、市場環境以及產業環境都與以往有很大差異,對于區域經濟建設以及產業行業發展都有一定影響。因此,在經濟新形勢下,借助招商活動,能夠充分提升區域的發展競爭力;通過引資活動,能夠增強資金鏈支持,對于技術進步以及發展創新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地方政府要結合經濟新形勢,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明確招商引資要點,為區域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新形勢下地方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性
招商引資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區縣在招商引資中,需要梳理本地的優勢項目、優勢產品,著重推介以供客商選擇。高市場潛力、高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和產品可以真正吸引外資、外地客商的資金投入。一來可以彌補企業資金來源不足,二來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招商引資能夠為區域發展提供宣傳支持 招商引資宣傳,可以有效地向投資商介紹當地招商引資的特色項目、特色產業和優惠政策等關鍵信息,對吸引投資商前來參觀考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區域的招商引資重在走出去,請進來。結合招商引資活動,能夠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宣傳效應,對于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本地區域具有良好效果。地方政府應該結合招商引資的宣傳優勢,廣泛宣傳地域的資源、環境、政策、人文等優勢,通過舉辦客商聯誼會、項目對接洽談會等,增強對外宣傳的力度、廣度,全方位、寬領域宣傳,營造優質的經濟發展氛圍,引領更多投資商投資創業。
招商引資有利于人才的引進和留存 結合招商引資活動,能夠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發展路徑拓展提供支持,從而能夠提升人才的留存率,對于其他地區人才的吸引力也能夠顯著提升。因此,結合招商引資有助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能夠發揮區域的人才優勢和創新優勢,增強競爭實力,滿足新形勢下行業、企業的經營發展需求。
招商引資能夠推動新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新產業、行業的發展進步是區域經濟在新形勢下能夠站穩腳跟的基礎。招商引資可以“補短板,做長板”,充分發揮本地特色產業平臺,與先進地區其它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加速催化重點產業領域協同發展。
在新形勢下,招商引資更符合產業成長的基礎邏輯。產業成長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單一至多元的過程。通過招商引資,有機鏈接本地資源稟賦和全球先進產業,促進產業成鏈集群;有效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更大空間內集聚有效資源,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有序促進“走出去”“請進來”,通過企業合作推動產業合作,借助產業合作深化對外開放。同時,招商引資是催化產業升級進階的源頭活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引進和承接發達國家(地區)的產業、項目和資金,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民族工業實現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獲得長足的發展,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壯大。
新形勢下地方招商引資工作存在的問題
沒有樹立科學的經濟發展理念 在新形勢下,科學、現代的經濟發展理念是保障地方招商引資工作穩步落實的基礎。但是,在部分地區,對于經濟形勢以及經濟發展需求了解不足,沒有樹立科學的經濟發展理念。比如,某些區域內的產業規劃及市域內不同地區的功能定位不夠明確,缺少招商引資的總體規劃或規劃不夠全面,招商引資的重點不夠凸顯。
沒有落實科學規范的扶持政策 部分地方政府沒有結合區域內的資源條件和產業發展條件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導致招商引資效果不佳,影響了區域經濟的建設。同時,在部分地區,地方政府招商行為以及產業政策的匹配,極易受到個人工作崗位的調整而改變,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換屆,對招商行為的延續性影響較大。一個產業剛剛起步,或者初現雛形,但是由于政策突然變向,一些項目投資及配套工作不能持續推進,進而錯過了發展機遇甚至“夭折”,這也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
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監督管理制度能夠充分推動招商引資的合法性以及規范性,有助于經濟活動的穩步開展。但是,在部分地區,對于招商引資監督管理制度的建設不重視,沒有結合法律法規出臺相應的招商引資監管條例,導致招商引資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的情況,會損害市場秩序,影響地區的形象,對于經濟建設存在消極影響。
沒有結合產業以及經濟類型制定招商引資計劃 不同地區有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以及經濟發展優勢,只有結合區域特色制定科學的招商引資方案和計劃,才能夠提升招商引資水平,為區域經濟建設打好基礎。但是,部分地方政府沒有充分利用區域內的資源、工業等方面的優勢,沒有凸顯區域內的資源特點,僅僅以土地、稅費的優惠來吸引投資。這樣不僅不能突出當地的特點,反而會導致土地的浪費、稅收收入的損失,影響區域的經濟建設。
新形勢下地方招商引資工作的實踐策略
樹立科學的經濟發展理念 招商引資工作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事項,有利于短期提振經濟發展,補足產業發展短板,在稅收、投資、就業等方面能夠較快實現經濟指標的兌現,但新時代招商應更具有前瞻性眼光,更有全局性、系統性和國際化視野。相關部門需要用投行的思維思考招商引資工作,加強對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的招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思考區域經濟產業鏈的固鏈、強鏈。同時,地方政府要從國家戰略思考,在關鍵技術“卡脖子”領域加強布局,運用信息化、大數據等手段,科學有效評估招商引資項目情況,合理分析項目發展前景、潛在風險、真實運行、知識產權情況,為招商引資工作的精準化招商和風險防范做出貢獻。
落實科學規范的扶持政策 地方政府在制定招商政策時應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應有科學的預判,政策的制定應具有超前性,靈活應對市場風向的轉變。招商過程中,還應倡導“契約精神”,不能因為政府決策變更或人事的任免而終止合作。政府在換屆前,應當對已經承諾的招商條款,及時研究兌現執行。政策制定要注意明確政府部門、產業園區、招商團隊的權責,明確退出機制和路徑,避免后期產生糾紛。
地方需要將國家、省、市擴大利用外資和對外開放的有關政策落實到位,將現代產業精準招商系列的有關優惠政策學習透徹,并將其應用于招商引資的具體工作中。同時,相關部門要利用網絡、報紙等多種媒體平臺,對政策進行有效地宣傳,將政策傳遞到企業和公眾中,對各縣市區、經濟功能區等政策落地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并及時兌現社會化獎勵等相關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推進作用。
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 構建一個產業招商監測指標體系,可以對目前的招商引資狀況展開實時監測并反饋,從而可以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對招商引資的成效和工作績效進行及時地了解。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要制定招商引資的考核辦法,力爭將產業招商的相關指標納入招商引資工作的考核體系中。用定量的評價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同時,要建立招商工作業績報告機制,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招商工作的主要經濟指標。地方政府要將招商引資作為硬性指標進行考核排名,考核出差頻次,拜訪企業數量等,并把招引投資規模等納入考核。還要進一步優化考核機制,作為加分項或獎勵項,積極調動招商引資團隊工作積極性,減少內耗,也應合理分配部門或國企任務,合理配置專業化、有能力、有渠道的專業化招商引資團隊。
結合產業以及經濟類型制定招商引資計劃 首先,提高精準定位:要結合自己的產業發展態勢,以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為目標,對高端和新興產業進行走訪。對投資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對產業布局進行細化,以“缺啥就補啥”為原則,把產業布局優化成有框架方向、有內涵優勢。要圍繞主導產業,緊盯央企、行業百強和領軍企業,招大商、招好商,引進一批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輻射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的大項目、好項目。其次,加快建設步伐:重視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硬件的建設,將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最后,要大力推動企業的集聚:以本地的產業布局為依據,對各縣市區、經濟功能區主導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行合理引導,明確區域優勢產業發展方向,確立主導產業,實現重點招商和精準招商。
招商引資能夠為區域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地方政府要了解招商引資活動的重要性,結合區域的發展優勢,積極完善招商引資模式和體系,為經濟進步提供助力,促進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的提升,實現可持續、高水平的經濟建設。
(作者單位:汕頭綜合保稅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