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農村供水安全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和諧穩定,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通過總結浙江省實施“千萬工程”20余年來推進“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實踐及經驗成效,分析“千萬工程”與“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的關聯邏輯,梳理了農村飲用水夯實基礎、擴面增量、提質增效、發展深化等四階段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村飲用水規模化發展以實現優質供給、技術化賦能以強化保障、數字化變革以實現智慧管理、市場化運營以激發改革活力、標準化統籌管理以確保長遠發展等實踐路徑創新。浙江省“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為農村飲用水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了普適性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千萬工程;農村飲用水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7-126-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7.029
0 引言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要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加強專業化管護,深入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是實施“千萬工程”的重要任務,浙江省在農村飲用水安全供應方面的先行探索,成效顯著。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于2003年啟動,是由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親自謀劃和推動的重大決策,是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省域實踐典范。20多年來,“千萬工程”實現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向“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向“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迭代升級,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深入總結提煉,推廣好經驗、好做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繼續積極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2]。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其“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狀況,使得農村供水任務艱巨。習近平在浙江省工作期間,多次強調“要著力解決農民群眾飲水衛生問題”“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3]。2003年,浙江省啟動了“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作為“千萬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在滿足農村居民生產生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后,浙江省持續深化迭代實施“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等一系列舉措,全省農村供水的建設標準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同質、縣級統管”。浙江省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千萬工程”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4],多年來在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上積極探索與創新實踐。這些經驗對我國農村飲用水工程高質量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有助于推動鄉村振興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中“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的目標[5]。
1 “千萬工程”與“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關聯邏輯
1.1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 融入了“千萬工程”的目標要求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和推動實施的一項創新工程,是推動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統籌城鄉發展的龍頭工程、優化農村環境的生態工程、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6]。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千萬工程”與“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的核心目標是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兩者在內涵邏輯上具有一致性,在實踐中互相耦合協同。“千萬工程”作為系統工程,牽領著“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不斷深化,推動和豐富著“千萬工程”的價值實現和目標達成。
兩者的關聯邏輯如下。第一,治理理念上高度契合。兩者均要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始終把增進廣大農村群眾福祉作為根本出發點,減少農村飲用水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失衡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第二,治理路徑上高度契合。農村民生問題涵蓋范疇廣,其發生和演化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鄉村治理過程中兩者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脈相承的,實施路徑是一致的。第三,治理主體上高度契合。既有政府及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還要發揮企業、社會組織、農民等其他治理主體的作用。
1.2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提升了“千萬工程”的價值意蘊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的實施和持續迭代升級,使之成為鞏固美麗浙江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是繪就“千萬工程”美麗畫卷的重要一環。
第一,從農業生產上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工程運行后,逐步從第一產業擴展到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民從取水中解放出來,結合飲用水工程建設,發展種養業。因清潔衛生飲用水,帶動“農家樂”“漁家樂”等文旅項目,區域生產總值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協同共榮共生,農村因優質水走上共富路。第二,從農村生活上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改善了農民飲用水水質和衛生條件,大大降低了介水疾病發生率,有效遏制了農村因病致貧問題,明顯改善了農村干旱飲水困難狀況,農民生活品質得到提升。第三,從農村生態上看,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飲用水工程的實施促進了農村“廁所革命”“截污納管”“污水零直排區”“生態洗衣房”建設。供水工程自身成為一道風景,在村鎮街道周圍、房前屋后植樹、種花,美化環境,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與水安全保障導向開發(WOD)模式共生,終結了挖井取水的歷史,減少了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第四,從社會治理上看,有效消除了涉水糾紛,增進了農村社會和諧,豐富了農村消防設施供給,保障了農民生命財產安全。
1.3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豐富了“千萬工程”的治理體系
1.3.1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是“千萬工程”的基礎性項目
作為有效實施載體,“千萬工程”采取“以點帶面、典型示范”的實施策略,堅持生產、生態、文化、黨建等全面系統推進。“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解決的是農民生產生活基本的“水”需求問題。一方面,農村飲用水工程高質量建設,成為供給“千萬工程”支撐持續發力的核心要素,其作為奠基石的夯實作用凸顯;另一方面,圍繞農村水治理,農村供水衛生條件持續改善,進一步筑牢“千萬工程”水環境水生態基礎,良性循環發展之路走實走深。
1.3.2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是“千萬工程”的精準性嵌入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型、污染型、工程性等缺水現象并存。“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從農民的急切需求出發,作為“目”嵌入“千萬工程”總綱,兩者綱舉目張,相互支持、相互作用。浙江省通過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和“農村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久久為功抓落實,建設萬里清水河道、實施千萬畝十億方農業節水工程、剿滅劣Ⅴ類水等任務穩步推進,在美麗浙江進程中不斷把“千萬工程”推向縱深。
1.3.3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是“千萬工程”的標志性成果
20余年來,浙江省農村飲用水工作持之以恒地堅持高質量發展之路。浙江省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農水供水實踐,促進了城鄉供水有機貫通。浙江省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鄉同質飲水。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經驗成為解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示范良方,成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生動教材,在融合發展中彰顯為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有力例證,成為“千萬工程”矚目成就中的靚麗篇章。
2 “千萬工程”背景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的發展歷程
20余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和城鄉居民同質飲水為目標,在農村供水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千萬工程”的落地見效,為美麗浙江建設、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其發展歷程如圖1所示。
2.1 高起點夯實基礎期
2003年,浙江省啟動實施“千萬工程”后,面對農村飲用水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污染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資源型缺水并存,保障體系總體脆弱,農民飲用水問題突出等現狀,迅速啟動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浙江省將“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列入“五大百億”工程重要實施內容,拉開了波瀾壯闊全面建設農村飲用水工程的序幕,提出了“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總體方案。浙江省在發展理念上明確了城鄉統籌、區域協同、生態優先、共建共享等方向;在工作原則上注重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發展與環保、發展與安全等重大關系[7];在建設舉措上按照“集中與分散并行,水量與水質并抓,建設與管理并重”的要求,全面鋪開農村飲用水高質量發展之路,力求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問題[8]。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推動下,2003年至2007年,全省完成“千萬農民飲用水一期工程”,受益村達9 213個,受益人口超833萬人,全省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86%[9]。這些顯著成就和典型做法為今后農民飲用水工程的迭代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強大的工作遵循和科學指引。
2.2 高效率擴面增量期
一期工程完成后,農村飲用水工程在政策、技術、管護等方面更為成熟。但至2008年,浙江省仍有230余萬[10]分布在經濟落后、居住分散地區的農村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為擴大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面,浙江省自2008年起接續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二期工程”,重點對薄弱地區實行幫扶。在政策上,加大在集資等金融政策、優先安排用地、減免水電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工程實施技術路線上,城鎮鄉規模化水廠管網延伸工程、聯村并網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提升村級供水工程等3項舉措同步推進,技術可行性、適應性更加精準。“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分兩期全面改善了浙江省農村飲用水條件,初步覆蓋2萬多個村,惠及1 300多萬農民群眾,農村合格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9]。
2.3 高標準提質增效期
經過10年建設,浙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成效顯著,但農村飲用水工程水質衛生標準低、建設管理運行成本高等問題逐漸凸顯。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五水共治”全面部署啟動,“治污水”“保供水”作為主要內容之一迎來新一輪強勁推進,農村供水排水、污水治理協調推進、同步落實,在全國成為亮點。同時,浙江省在體制機制建設上進一步提升,《關于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見》等文件出臺,《浙江省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規程》等標準相繼實施,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隨后,浙江省實施《浙江省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計劃(2018—2020年)》,打造新時代“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的升級版,農村供水規模化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穩步提升。2018—2020年,浙江省累計投入214億元,新增1 054萬飲用水達標人口,同期改善人數位居全國第一。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農村飲用水達標人口覆蓋率超過95%,城鄉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率超過85%,水質達標率超過92%,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同質飲水”目標。
2.4 高質量發展深化期
近年來,浙江省農村供水工作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例如,受地形條件等所限,少部分群眾散居在海拔較高的山區,因規模化水廠管網不能實現覆蓋,需要單村水站來保障供水。但單村水站在運行中存在水源保障程度低、水質不穩定、管理水平不高、投入保障不足等問題。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23年實施了全省農村供水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按照“覆蓋替代一批、新建改建一批、鞏固提升一批”的要求改造提升全省單村水站,強化農村供水標準化和數字化管理,完善縣級統管和長效管護機制。浙江省水利廳辦公室編制了《浙江省單村水站建設標準(試行)》,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建管并重、常態長效,加快推進單村水站改造提升,重點補齊山區海島農村供水短板。浙江省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單村水站建設達標率達100%,標準化管理達標率達90%,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在享受優質供水服務方面確保“一村不落、一人不少”,農村飲用水工作繼續領跑全國。
3 “千萬工程”背景下迭代深化“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路徑探索
“千萬工程”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成熟、行之有效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例如,堅持黨建引領的工作機制、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局謀劃整體推進的系統觀念、加強人財物等要素的保障、激發基層活力的治理模式等,實踐中要把“千萬工程”經驗總結推廣好、學習運用好,把握蘊含其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將其轉化為推進農村飲用水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辦法和具體成效。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實施以來,經過20余年建設,進一步貫通農村飲用水提質增效路徑,不斷鞏固提升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浙江省在實踐中堅持以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良性互動,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高標準構筑“四梁八柱”,基層政府多措并舉,根據不同地域特點精準施策,構建了杭州蕭山、紹興柯橋等平原地區,衢州柯城、麗水龍泉等山地丘陵地區,臺州玉環、溫州洞頭等沿海海島地區等3類經驗模式。浙江省率先基本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
3.1 “規模化發展”實現優供給
浙江省構建了以城市供水縣域網為主、鄉鎮局域供水網為輔、單村水廠為補充的三級供水網,加強區域水資源統籌調配,形成了農村供水工程多源互濟的保障格局。浙江省按照“能延則延、能擴則擴”的原則,實施城市管網延伸模式,結合人口流動趨勢和村鎮規劃,依托穩定水源,遵循建大、并中、減小的原則,采用以大代小、小小聯合等方式,集中幾個鎮建設獨立的規模水廠,著力發展“千噸萬人”規模化水廠,不斷提高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比例;同時做好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定、違法項目和排污口清理等工作,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鏈條全過程建設,確保供水水源的水量和水質。例如,紹興市以縣域為單元實行聯庫聯調,形成“大水源+多水源聯網聯調”的水源配置格局。
3.2 “技術化賦能”科技強支撐
浙江省圍繞關鍵技術問題,實施“揭榜掛帥”,用科技手段助力農村飲水安全。為此,浙江省推進水廠建設,規范凈化消毒,強化水廠水質凈化處理設施建設,長距離輸水工程合理增加二次消毒工藝,單村水廠采用重力式一體化凈化設備;嚴格水質檢測,實現縣城水質檢測和監測全覆蓋。例如,松陽縣聚焦“農村水質不穩定”問題,采取增設沙濾池、沉沙池等措施,并結合原水絮凝、助凝、膜處理工藝改進,解決水渾濁問題,全方位、無死角提升單村水站凈水工藝。
3.3 “數字化變革”實現智慧管
浙江省完善城鄉供水“浙水好喝”監管平臺,提升智慧化水平,迭代區域保供、水源預警等模型,探索推進數字孿生供水系統建設,不斷發揮數字化先行優勢;深化運行“一縣一平臺”,打造供水主管、運管、用戶三位一體的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應用,對單村水站的建設、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分析安全保障的現狀,預測預報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柯橋區等地打造“水量精準化預報、問題自動化預警、污染可視化預演、調度場景化預案”水廠,加大實施供水工程水質水量監控等感知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村供水數字化治理能力,實現了高效、智能服務。2023年,浙江省實現了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質水量在線監測率達100%。
3.4 “市場化運營”改革激活力
浙江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手”作用,構建多元化的農村飲用水資金投入格局,既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拓寬專項債、銀行貸款等投融資渠道,又在借鑒工程總承包等建設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控股參股、注資融資等方式不斷拓寬社會資本參與渠道,破解籌資難題,建立適合浙江省農村供水實際的市場化運行機制。例如,金華市婺城區探索實施農村供水經營權TOT(移交—經營—移交)項目,一方面以TOT項目盤活農村供水工程基礎設施存量資產,通過經營權轉讓獲得社會資本,用于農村水站改造提升及工程長效管護;另一方面利用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專業運營公司進行特許運營,提供供水服務并獲得供水收入,盤活農村水利資產,提高供水站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降低成本。
3.5 “標準化統管”著眼保長遠
浙江省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以縣為單位全面夯實農村供水統管“三個責任、三個制度”,形成“縣級統管、鎮村協管”的管護機制,通過健全規范化管理制度,推進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護、標準化管理,構建各部門、縣級統管單位、屬地鄉鎮、村等管護邊界清晰、職責明確的高效有序管護格局,實現城鄉供水同標準、同質量、同管理、同服務。例如,云和縣在供水專業統管的同時,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激發村兩委積極性,建立供水協管隊伍,充分發揮協管員“前哨”作用,實現供水全兜底保障。
4 結束語
在“千萬工程”實施背景下,浙江省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一期二期、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農飲水達標提標行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等一系列逐步迭代升級提質增效的治水舉措,總結提煉了農村飲用水典型案例和高質量發展的普適性路徑。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千萬工程”的重要理念和決策部署,為“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一以貫之抓落實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推進農村飲用水的實踐探索和成效經驗,為“千萬工程”成功示范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載體。以“千萬工程”為引領,轉換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推進機制,推進“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加速加力迭代提升,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同質飲水的基礎上,聚焦全面建設單村水站以解決農村供水點狀薄弱環節,強化農村供水標準化和數字化管理,夯實縣級統管和長效管護機制,為加快打造農村飲用水浙江樣板,加快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浙江路徑,提供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實踐范例。
參考文獻:
[1]張曉華,陸健,史薇薇.之江大地上的“三變三美”: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二十周年記[N].光明日報,2023-06-25(4).
[2]彭瑋.“千萬工程”譜寫美麗鄉村新篇章[N].光明日報,2023-07-17(6).
[3]朱法君.以治水成效夯實“千萬工程”根基[J].水利發展研究,2023,23(11):57-61.
[4]易煉紅.飲水思源 感恩奮進 實干爭先 推動“千萬工程”和“浦江經驗”在新時代新征程更加直抵人心熠熠生輝[J].今日浙江,2023(10):8-11.
[5]周全,潘若曦,董戰峰,等.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分析[J].生態經濟,2020,36(10):179-184.
[6]胡果,李中文,劉毅,等.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擘畫浙江“千萬工程”帶來鄉村巨變[N].人民日報,2023-06-25(1).
[7]顧益康.“千萬工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N].經濟日報,2023-07-11(10).
[8]董秋華.浙江省農村飲用水工程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水利,2007(13):30-32.
[9]浙江省農村水利總站.加快推進“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做法及建議[J].中國水利,2008(3):29-31.
[10]趙曉波,嚴雷.浙江省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及發展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12):52-53.
基金項目: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課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習近平主政浙江期間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的研究”(22CCG36)。
作者簡介:吳敏啟(1973—),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村經濟和水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