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研究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耦合互助關系,文章梳理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現狀,通過收集2011—2022年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相關指標數據,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再根據評價結果建立耦合模型分析兩者間的協調發展程度,進而分析兩者之間的互助關系與機理。文章提出促進二者共同發展、提升互助效應的策略,以期為促進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電商發展;農產品品牌建設;主成分分析;耦合模型
隨著電商越發普遍化,原有的電商發展模式開始進入瓶頸期,各地開始探索品牌化轉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的不斷發展,電商發展驅動農產品品牌完善的動力日益增強,電商與農產品品牌建設這一問題成為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各行業電商行為對農產品品牌的影響、電商發展助力農產品品牌的定義闡述和發展策略研究等方面,發展策略研究由影響因素分析、水平測度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等研究方法構成。文章基于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2011—2022年間的相關指標,探究其中兩者內在發展的驅動力以及耦合關系,旨在提出共同發展、提升互助效應的策略,為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耦合互助關系提供實踐思路。
一、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現狀
廣西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作為東盟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門戶,通過跨境貿易,電商行業得到迅速發展。截至2022年,互聯網接入行政村的比重達到100%,“三農”信息服務站遍及各村鎮,推動鄉村信息服務行業不斷發展。農村電商示范縣達到58個,覆蓋了14個地級市,縣(市)覆蓋率達到82%;淘寶、京東商城等眾多電商平臺在農村地區落地,電商發展規模日益加大。
近年來,廣西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三產融合等多項舉措,使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向現代化邁進,形成了蔬菜、優質家畜等6個千億級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截至2022年,廣西獲得農業農村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達到154個,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將百色杧果、橫縣茉莉花等12個地理標志產品列為地理標志協定互認清單,納入“廣西好嘢”的品牌有285個。廣西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使廣西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高。
然而,廣西電商發展和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現狀表明,盡管廣西電商發展和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廣西電商發展和農產品品牌的建設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同時,還需積極迎接新的挑戰。
二、變量選擇與模型介紹
1.變量選擇
通過查閱和分析大量相關文獻,借助有關專家的研究成果和農產品品牌建設與電商之間的發展關系,本著可獲得性、科學性和獨立性等原則,在參考張海燕、徐延軍等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并分析,文章最后選取了電商發展及品牌建設相關指標16項,如表1所示。
2.模型介紹
(1) 主成分分析
①以xij表示第i個對象在第j個指標下的取值,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公式如下:
(1)
其中,、Sj表示第j個指標的平均值和標準差(i=1,2,3,…,m; j=1,2,3,…,m)。
②按貢獻率提取主成分并計算因子得分,其公式為:
(2)
③其中,Fik表示第i個對象在k個因子下的得分,k=1,2,3,…,p表示因子個數,貢獻率之和一般要達80%以上。
④計算各對象在p個因子下的綜合得分,即
(3)
⑤其中i=1,2,3,…,n;w1,w2,…,wp為p個因子貢獻率經旋轉并歸一化后的權重,可依據F值對對象進行評價排序。
(2) 耦合模型
①耦合度公式
(4)
②耦合靜態協調度公式
耦合度C的取值范圍在0~1,該數值越接近于1,表示各系統間的耦合度越大,即它們相互之間的影響越強烈;該數值越接近0,表示各系統間的耦合度越小,即相互影響較弱,近似于無關的狀態。
(5)
其中:C為耦合度,D為耦合協調度,T為耦合協調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數,α、β為綜合發展系數??梢栽O定電商綜合發展系數值為α=0.6,農產品品牌建設綜合發展系數值為β=0.4。
③耦合動態協調度公式
定義t和t-1時刻的靜態協調度為、:
(6)
動態協調度是反映協調發展速率的指標,若Ddgt;1,則協同發展速度加快,表明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在不斷增加,使得整體發展率速度更快;Dd=1,則協同發展速度不變,表明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整體發展速率穩定;Ddlt;1,則協同發展速度減慢,表明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在減弱,導致整體發展速度減慢。
三、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耦合協調度測評
1.主成分分析
(1) 電商發展主成分分析
根據公式(1) 對電商發展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不同評價指標之間的差異。接下來,將標準化后的電商發展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出電商總方差表,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個主成分的特征值為6.045,第二個主成分為1.077,兩個成分貢獻率分別為75.559%和13.465%,累計貢獻率達到89.024%。經過旋轉后,兩個主成分在特征值和貢獻率方面發生較大的改變。
使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電商的旋轉成分矩陣。根據該旋轉成分矩陣,可以得出第一個因子在互聯網用戶數、快遞業務量、郵路及快遞路線總長度、貨物周轉量、快遞服務網點以及有電子交易活動企業數等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第一個因子上較大負荷的指標均為廣西規模發展的相關指標,因此可以將其歸納為發展規模因子。第二個因子在電信業務總量上有較大的載荷,表明指標在廣西電商發展上的影響,因此將其歸納為電商發展因子。
電商成分旋轉矩陣后的數據,由公式(2) 可得電商兩個主成分的線性方程為:
F1(X)=0.922X1+0.893X2+0.935X3+0.889X4+0.142X5+
0.925X6+0.905X7+0.802X8
F2(X)=0.337X1+0.306X2+0.18X3+0.173X4+0.976X5-
0.223X6+0.37X7+0.143X8
(2) 農產品品牌建設主成分分析
首先,依據公式(1),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隨后,對這些標準化數據進行因子分析,以獲得農產品品牌建設因子總方差表。根據表4的數據,可以提取兩個特征值,第一個特征值的貢獻率為62.556%,第二個特征值的貢獻率為20.082%,兩個數值累計貢獻率達到82.638%。經過因子旋轉,第一個因子的貢獻率調整為55.952%,第二個因子的貢獻率為26.686%。
通過對主成分矩陣執行因子旋轉,得到旋轉成分矩陣。在此基礎上,將那些在方差解釋中占主導地位的因子進行重新命名,以便更準確地反映它們在數據集中的作用。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特色村寨數量、農村居民人均農林牧漁業生產經營收入、農業總產值、農作物播種面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第一個因子載荷較大,根據廣西地區的地理特色與指標的典型性,將第一個因子解釋為農產品生產因子。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農村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在第二個因子載荷較大,根據各指標的含義與科學性,可以解釋為農村經濟因子。
根據農產品品牌建設旋轉成分矩陣數據,并參照公式(2),能夠推導出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兩個主要成分的線性方程式。這一方程式能夠準確地描述兩個主成分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之間的關系。
F1(Y)=0.976Y1-0.454Y2+0.893Y3+0.985Y4+0.77Y5+ 0.948Y6-0.219Y7-0.099Y8
F2(Y)=-0.076Y1+0.305Y2-0.324Y3-0.138Y4-0.068Y5- 0.252Y6+0.937Y7+0.983Y8
(3) 綜合得分
將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標準化數據代入先前推導出的主成分線性方程,計算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接著,依照公式(3),對旋轉后的因子貢獻率執行歸一化處理,從而得出兩個系統的綜合得分系數方程。
F (X) =0.849F1 (X) +0.151F2 (X)
F (Y) =0.757F1 (Y) +0.243F2(Y)
根據計算步驟得到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主成分得分以及綜合得分,如表6所示。
2.耦合協調度分析
由于主成分分析后綜合得分存在符號不一致,要對綜合得分進行歸一化處理。按照公式(4) —公式(6) 來計算耦合度、耦合靜態協調度以及耦合動態協調度,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
從耦合度的結果看:第一,除了2018年跌至0.621外,其余年份均在0.9以上的耦合度,由此可以看出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之間的影響是強烈的,甚至在2012年、2014年、2015年、2017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的耦合度達到0.99以上;第二,2011—2015年在逐步提升但在2015—2016年雖有下降,但2017年繼續恢復上升趨勢,由此可以看出2011—2018年電商以及農產品品牌建設都在不斷地發展,兩個系統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第三,2018年由于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出現跌破最低峰值的現象,但2019—2022年繼續恢復上升趨勢。由此可見,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兩系統之間的耦合情況會受當年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
從耦合靜態協調度和耦合動態協調度來看:第一,2011—2018年的動態協調度均小于1,表明在這8年間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之間的協同發展是緩慢的,使得整體發展速度緩慢;第二,2018—2012年的動態協調度均大于1,表明協同發展速度加快,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之間的協調程度在不斷增加;第三,由耦合動態協調度看出,2021—2022年處于下降趨勢,由此可以預測未來幾年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協同發展仍會不穩定。因此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間的協同度仍需進一步提高。
四、廣西電商發展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互助提升策略
1.廣西電商發展方面
廣西在電商發展方面受到電商物聯網體系不全面、電商人才稀缺以及電商標準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的制約,使電商總體發展水平偏低。因此,發展電商一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商物聯網體系,進一步促進地區間信息平臺的搭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二是要健全人才引進制度,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進而產生帶動效應,統籌各方資源壯大電商隊伍;三是要大力推廣本土特色產業,加強農戶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意識,減少產品同質化現象。
為更好地引導電商的發展,政府應起到帶頭人的作用,出臺相關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電商發展環境,以激發各主體參與電商事業的積極性。加強對商戶的電商平臺宣傳,使其認識引入電商的意義,并積極引導小眾電商平臺、社交電商平臺等的發展,加強電商平臺與商戶之間的對接、合作,以此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推動農村電商發展。采用“政府+電商企業與平臺+商戶”模式,實現資源共享,促進電商的發展。
2.廣西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
在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廣西許多優質農產品尚未形成品牌,極大地影響了知名度。這與標準化管理不足、品質控制不嚴以及缺少加工包裝有關。為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應重視品牌宣傳,利用“互聯網+”和自媒體等新技術推動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并拓展銷售和品牌推廣渠道。同時,根據農產品的優勢進行市場定位,明確目標消費者,制訂相應的推廣銷售策略。
廣西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為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對應的政策及資金鼓勵和堅實的后備力量,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專業人才的引進,并從地方傳統文化中深入了解品牌含義,通過地方文化軟實力與農產品特點相互結合來塑造農產品的品牌形象,賦予品牌獨特的人文價值,提升品牌的文化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慕靜,東海芳,劉莉.電商驅動農產品品牌價值創造的機制——基于京東生鮮的扎根理論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1(1):36-46.
[2]楊宇,何唯,馮桂鳳,等.農業數字化轉型時期電商網絡銷售對農產品品牌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2(23):131-133.
[3]李霞,王羽.農產品原產地形象對網絡品牌的影響研究——基于電商直播視角下消費者心理距離和感知價值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8):124-127.
[4]楊文娟.我國農村電商直播助力農產品營銷的對策研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1(5):96-101.
[5]汲新宇,孫瑜.農產品地理標志在農村電商中的增收脫貧效應[J].當代經濟,2020(6):90-93.
[6]張玲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河南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3(8):137-138.
[7]方文英.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與農村電商的有效融合研究[J].農業經濟,2020(9):129-131.
作者簡介:羅子安(2000— ),男,壯族,廣西百色人,本科,研究方向:區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