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研究了在由一個制造商與一個風險規避零售商和風險中性零售商構成的多渠道供應鏈中,風險規避和零售商間的競爭系數對供應鏈中合同可見性與合同不可見性的影響。經研究發現,在生產成本較高且風險成本較大或生產成本極高且競爭系數較小時,合同可見的形式能使供應鏈各成員達到共贏的狀態,但在其他情況時合同不可見的形式能使供應鏈有機會實現帕累托改進。
關鍵詞:渠道競爭;風險規避;合同不可見性;帕累托改進
一、引言
隨著電商行業的興起,許多中小型零售商參與到制造商的分銷渠道中,而在原有的分銷渠道中存在大型零售商,其參與到制造商的產品分銷中能同時經營其他產品,擁有豐富的產品銷售線。在上述供應鏈中零售商之間存在不對稱性,即一個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另一個規模大抗風險能力強。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消費者需求越發多樣,企業所面對的市場潛在風險不斷增加。電商供應鏈中存在許多小規模的零售商,這類零售商在面對市場需求不確定時表現出風險規避特性,而零售商的風險規避特性會通過供應鏈內的合作與競爭影響整個供應鏈。此外,在研究特定合同形式下供應鏈各成員的利潤表現時,以往研究中均假設供應鏈內的合同內容是對所有成員透明的。但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供應鏈成員在現實中會向競爭對手隱藏重要信息,如生產成本結構、進貨價等內容。McAfee和Marius研究發現,即使制造商在簽訂合同后對供應鏈內其他成員公開披露了合同信息,制造商仍有動機與下游零售商進行私下的合同改簽,最終使得合同內容在事實上不可見。而制造商向零售商進行的頻繁短期促銷活動也是合同不可見的一種表現。
因此,以往的研究中,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供應鏈渠道結構研究中,郭松波等、孫紅霞等均構建了由單制造商和雙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但對合同不可見性與風險規避對該渠道結構的影響未做探討。第二,合同不可見性研究中,McAfee和Marius、Li和Liu對合同不可見在不同的供應鏈渠道結構中進行了分析,但對風險規避對供應鏈渠道結構的影響作用未做分析。第三,風險規避方面,熊峰等、曹宗宏等均采用均值-方差法對不同情形下的供應鏈風險規避進行了研究,但對合同不可見性與風險規避的協同影響未做相應的研究。
二、問題描述與模型假定
制造商與一個風險規避零售商和一個風險中性零售商構成供應鏈系統,并通過批發價格合同進行協作。本研究考慮市場需求不確定性后設零售商需求函數為:qi=1-pi+β(p3-i-pi)+δ,其中i∈[1,2],“1”為市場容量,β≥0為零售商競爭系數,δ為市場不確定性,與相關文獻類似的假設δ~N[0,σ2],其中σ≥0。因零售商具有風險規避態度,使得供應鏈成員收益為效用利潤,與相關文獻類似。本研究中的效用度量公式為:U=E(π)-η。其中E(π)為期望利潤,η≥0為風險規避系數,風險規避系數越大風險規避程度越高。Var(π) =E[π-E(π) ]2為隨機利潤的方差。
此外,在本研究中涉及供應鏈內部的合同不可見性,假設供應鏈上下游協作中合同類型是可見的,但合同具體條款不可見,即除合同簽訂雙方外的第三方無法得知合同具體內容。合同不可見性導致供應鏈博弈成為不完美信息博弈,在求解過程中引入被動信念。研究中的符號上標為o,u,分別表示“批發合同可見、批發合同不可見”兩種情況。
三、均衡結果求解分析
1.合同可見
合同可見時,結合效用度量函數有:
(1)
(2)
(3)
利用逆向歸納法求解,得均衡結果:
命題1:;
" ;
" ;
" 。
2.合同不可見情況
批發價格合同不可見情況下,有:
(4)
(5)
(6)
其中,是零售商1對零售商2的價格的估計,是零售商2對零售商1的價格的估計。由逆向歸納法,有,。將p1和p2代入公式(6)中,獲得新的制造商效用函數Um1,對Um1求解其關于批發價w1和w2的Hessian矩陣Hm1,判斷可知Hm1為負定矩陣。則聯立Um1各自關于w1和w2的一階條件,得,。再將批發價代入前文的p1和p2中,根據被動信念和博弈的均衡狀態,必定有、,可得均衡零售價,并進一步得到均衡批發價,如命題2所示。
命題2:;
" ;
" ;
" 。
四、均衡結果對比分析
參照曹宗宏等的研究將ση定義為風險成本。結合在模型設定中零售商1效用的表達形式可知,在市場容量為“1”的假設之下,ση∈(0,1)才能使整個模型有意義,否則風險成本大于“1”會使銷量為負數。
命題3:從命題1與2中各自進一步獲得供應鏈各成員的效用結果,并有:(1), 當①0lt;β且,或當②且時;(2)Uo2gt;Uu2,當①0lt;β且時;(3)Uomgt;Uum,當①0lt;β且0lt;σηlt;1時;(4)UoTgt;UuT,當①且,或②()/2≤ β≤ 12.63且0lt;σηlt;1,或③βgt;12.63且時。
命題3中至是風險成本的邊界,為:
;
;
;
;
。
且其中?1=(1+β)(2+3β)(4+7β)[(-1+c) (1+β) (2+3β) (8+3β)(4+7β)];
?2=(1-c)(2+β)(4+β)
;
?3=β(704+β(4224+β(9324+β(9136+β(3675+(342-55β)β) ) ) ) )。
由命題3,可得圖1。
五個約束均對供應鏈各成員合同不可見性偏好產生影響。如圖1(a)所示約束條件分出了四個區域A、B、C、D。如圖1(b)所示,在生產成本極大時,其中約束條件?3不為零,約束條件?1和?4不為零但因數值范圍極小而在圖1(b)中未顯示。即圖1(b)中依舊存在區域A-D。
當考慮零售商1的風險規避后,存在一個共贏區間使得零售1和2、制造商均偏好于合同可見且整個供應鏈也能在合同可見中獲得更高效用,即:在生產成本較高且風險成本較大或生產成本極高且競爭系數較小時,整個供應鏈能完全達到一種共贏的均衡結果,此時零售商1和2、制造商都偏好于選擇供應鏈中的合同可見,如圖1(a)與(b)中陰影區域E所示。
圖1區域C、D、F中,制造商與整個供應鏈效用均偏好于合同可見。此時制造商作為供應鏈主導者利用自身在供應鏈內更高的主導權會通過公開使合同以可見的形式出現在供應鏈內部,從而促使整個供應鏈最終還是會以合同可見的形式進行上下游協作。
區域A、B、G中制造商偏好合同可見、但整個供應鏈效用偏好于合同不可見。這表明,在競爭系數較小且風險成本較小或競爭系數極大且風險成本較大的情況下,制造商選擇合同以不可見的形式進行上下游協作,并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效用分配可使得制造商與整個供應鏈獲得更高效用,即特定情況下制造商通過使合同不可見而獲得效用改進。其中,區域B更是能使整個供應鏈獲得帕累托改進,此時零售商1與2均偏好于合同不可見,供應鏈效用偏好于合同不可見。雖然制造商偏好于合同可見,但制造商如果能將合同在供應鏈中不可見并以其他方式分配合同不可見帶來的供應鏈額外效用,則制造商效用能獲得改進,使整個供應鏈決策實現帕累托改進。
五、結語
本研究構建了由一個制造商與一個風險規避零售商和風險中性零售商構成的多渠道供應鏈,供應鏈上下游通過批發價格合同進行協作。研究風險規避態度和零售商間的競爭系數對供應鏈中合同可見性與合同不可見性的影響后發現:在生產成本、零售商間競爭系數、零售商風險成本的共同作用下,特定情況時供應鏈能在合同可見的情況下達到共贏的局面;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合同不可見能使整個供應鏈效用取得帕累托改進。因此,供應鏈中合同是可見還是不可見,在特定的情況下應做出不同的選擇,這為實際中的供應鏈的合同協作策略選擇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McAfee R P,Schwartz M.Opportunism in multilateral vertical contracting:Nondiscrimination,exclusivity,and uniform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210-230.
[2]Li X,Liu Q.Contract unobservability and downstream competition[J].Manufacturingamp;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21(6):1468-1482.
[3]郭松波,艾興政,鐘麗,等.非對稱零售商藥品帶量采購的團購協調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1(4):208-217.
[4]孫紅霞,李曉芳,周珍.雙渠道零售商和傳統零售商的定價策略[J].中國管理科學,2020(6):104-111.
[5]熊峰,魏瑤瑤,王瓊林,等.考慮成員風險規避的雙渠道綠色供應鏈定價與綠色投入決策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2(8):267-276.
[6]曹宗宏,張成堂,趙菊,等.基于資金約束的風險厭惡制造商融資策略和渠道選擇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9(6):30-40.
作者簡介:楊立鈞(1998— ),男,廣東河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