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結合某高速公路項目,對路基沉降機理、沉降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通過研究可知,為減少路基沉降,保障高速公路行車安全,應加強路基施工前的勘察工作,合理設計路基結構,施工環節應重視沉降控制、監測,可有效預防路基沉降風險,保障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U4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6-0106-03
0 引言
高速公路是城市交通體系的關鍵結構,對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國民經濟水平意義重大。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問題會影響道路行車安全,降低車輛行駛舒適度、路面平整度,造成嚴重路面病害、安全風險。為維護高速公路運營安全,應加強路基沉降管理,合理應用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術,確保公路路基工程的整體質量。
1 路基沉降機理
公路路基結構中,土壤混合物復雜,壓實、碾壓路基后,路基結構中空氣、水排出,顆粒物受靜壓后產生較大黏聚力,密實度增加后,路基將出現沉降變形。路基沉降壓縮相對緩慢,可分為瞬時沉降、固結沉降、次固結沉降等階段[1]。
(1)瞬時沉降。具體指荷載施加后,路基內空氣排出,水分尚未排出時,路基體積未改變,但形狀改變的沉降問題。
(2)固結沉降。荷載持續增加后,路基內水排出,體積變小,路基密實度變高。
(3)次固結沉降。固定荷載作用下,路基主體結構沉降固結任務已經完成,自由水消散。但隨著時間流逝,路基的部分區域、結構整體會出現沉降問題。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總量計算公式如下:
St=Sa+Sb+S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式(1)中,St——總沉降量(mm);Sa——瞬間沉降(mm);Sb——固結沉降(mm);Sc——次固結沉降(mm)。
2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原因
(1)地質條件。高速公路沿線路基區域既有土層的穩定性較弱,如包含軟土路基、靠近河岸及湖泊,土層結構松散,含水量高,后期水土流失、沉積后會產生路基沉降問題。
(2)壓實不足。路基填筑后需通過壓實提升路基穩固性,壓實度不足時,路基沉降風險大。不同壓實度下,路基結構的彈性模量不同,路基表面沉降量也存在差異,如表1所示。彈性模量越大,路基表面沉降量越小。
(3)荷載過大。路面行駛車輛荷載較大時,同樣會引起路基沉降。為提升路基穩定性,需控制路基的行車速度,并優化路段內的坡度、彎曲度設計。
(4)施工質量問題。路基填料篩選不當、土質不均、壓實不到位、填方高度及填筑厚度不合理時,路基施工質量不佳,路基穩定性不佳、沉降風險大[2]。
3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術
3.1 項目概況
某高速公路項目,設計荷載為國家Ⅰ級公路,行車速度為80~120 km/h,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為28 m。項目位于山地丘陵區,地形復雜,標段內需高填深挖,高填路基4處,深挖路塹6處,如表2、表3所示。路基邊坡結構破碎,地層結構包含裂隙,穩定性較弱,后期沉降、失穩風險大,需加強路基沉降控制。
3.2 路基沉降施工技術
3.2.1 測量放樣
(1)明確高速公路中心線,結合中線布設邊樁,可用白灰標記邊樁線路。
(2)清理路基表層,檢測其壓實度。壓實度大于90%后恢復中心樁,放樣測量邊線,標記中線、邊線、填方高度、松鋪高度等信息。
3.2.2 材料篩選
注意檢驗路基原材料質量,預防路基沉降。
(1)路基高度小于20 m時,填料粒徑應小于填筑層厚度的2/3。
(2)加強地形勘察,根據路基區域地質條件,篩選最佳填料。路基基層地質結構中含水量較大時,應替換不易風化的砂礫、卵石土、塊石土,最大粒徑小于50 mm。項目選用碎石、粗粒土、砂土、細礫土作為路基填料。填料壓實系數應大于0.95,地基系數不小于130 MPa/m,動態變形模量不小于40 MPa。
(3)路基填筑填料粒徑級配范圍,如表4所示。
3.2.3 路基填筑
(1)正式填筑前,應處理特殊地基,含水量較大的土層應預先挖除,同時清理路基表面雜質、積水。
(2)為降低路堤沉降風險,應控制好填方高度。填方高度越小,沉降量越小。填方高度不同時的路基沉降量如表5所示。
(3)開挖臺階。開挖區域為橫縱坡比大于1∶2.5區域,臺階寬度2 m。開挖、清理地表,開挖深度符合設計標高后,測量基底平整度,計算地基基本承載力,承載力不小于1.8 MPa后,分層攤鋪填料[3]。
(4)根據埋設樁位線,提前標識松鋪厚度。通過方格網控制攤鋪量,方格網規格為9 m×6 m。沿路肩、路緣攤鋪時,可設置邊樁,邊樁、路肩縱向間距為10 m。
(5)分層攤鋪時,每層填筑厚度應大于10 cm,各層最大壓實厚度小于35 cm。按要求攤鋪后,應用履帶式推土機平整攤鋪面,初壓形成路拱后,人工找平、精平。
(6)斷面控制時,每側超填寬度為50 cm,填筑結束后,整修路基,壓實邊坡。
3.2.4 路基碾壓
(1)確認填料質量、路基土層含水量、各層松鋪厚度(30 cm)、填料表面平整度后開始碾壓。
(2)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部分離析區域人工配合撒料。
(3)沿兩側向中間進退式碾壓。先慢后快,行駛速度為3~4 km/h。強振碾壓時,行駛速度為3 km/h,弱振時則為2.5 km/h,靜壓(進退式)時為4 km/h。輪跡重疊40 cm。
(4)碾壓工藝具體方案:
1)YZ20t壓路機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2遍,靜壓1遍。
2)YZ20t壓路機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2遍,靜壓2遍。
3)YZ20t壓路機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3遍,靜壓2遍。
(5)遵循“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輪跡重疊”原則,從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碾壓作業,壓路機輪外緣距路基邊應保持安全距離[4]。
3.2.5 壓實度檢測
碾壓結束后,檢測路基壓實度,預估路基沉降風險。可應用平板荷載儀、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器,記錄分析壓路機的碾壓順序、碾壓次數、碾壓速度,計算碾壓作業后的路基壓實度,如表6所示。
4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質量控制措施
4.1 加強各階段路基沉降監測
4.1.1 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階段,應結合路基施工填筑標準、路基彈性壓縮變形狀態,觀測路基沉降數據。在路基填筑期間,填筑速度過快時,路基結構的剪應力變化較大,局部剪應力快速增長至臨界值后土體將發生局部變形[5]。局部塑性改變時,若持續保持該速度則路基結構將發生整體性變化,反之則會延誤工期、浪費物資。因此,應嚴格根據路基施工填筑標準、質量要求,規范施工流程,控制施工速度,保持路基沉降穩定。
(1)通過規范路基填筑施工,使填筑期路基豎向沉降速率小于10 mm/d,邊坡外側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 mm/d。
(2)記錄路基沉降數據,排查異常沉降信息,如表7所示。
如表7所示,高速公路項目路基填筑施工時,95%路段基底沉降速度、94%水平位移符合沉降速率標準,全路段沉降控制符合平均沉降值<5 mm的技術標準。因此,路基填筑施工時,應基于路基基底沉降速率5 mm/d,加強填筑期的沉降觀測、控制,確保路基施工質量,預防路基沉降病害風險。
4.1.2 路基預壓
路基沉降穩定關系公路建設的整體質量,沉降觀測應滲透在路基施工的全過程。以路基預壓期為例,該環節路基沉降監測要點是控制工后沉降,避免因沉降問題破壞路面結構。計算方法是布設測點,計算壓實度為93%~95%時的沉降速率,確保85%左右路段路基的沉降速率符合要求即可。比如,路堤成形后,60 d內的路基沉降量小于5 mm/d,基層施工結束后的沉降量小于2 mm/d。
4.2 做好路基排水設計
基于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施工的質量控制要求,設置排水溝、盲溝、攔水槽等排水設施,及時排除路基表面、內部積水,減少因雨水、地下水沖刷等引起的不均勻沉降問題。(1)結合路基結構設計、防排水要求,應用漿砌片石技術,加固路基排水系統;(2)及時在施工現場布設排水溝、邊溝、截水溝、急流槽等排水設施[6];(3)防排水施工時,通過設置防護砌體、鋪設表土、植被網,實施錨索護坡技術等方式,建立路基安全防護工程,降低路基沉降風險,保障高速公路路基的安全性、穩定性。
4.3 加強路基前期勘察
路基施工前,應復測路基中線、水準點、導線。熟悉路基施工圖紙,檢測后對比分析設計值、實測值。
(1)沿線設置路基施工控制樁,包括路起始點、路段內圓曲線、曲線終點、緩和曲線等。控制樁應予以保護。可增設臨時基準點,便于路基施工時復測地面標高。測量放線時,路基測量誤差應符合橫縱斷面精度要求,施工路基、構造物幾何尺寸、定位等均符合質量要求。
(2)審查施工、設計圖紙。圖紙作為路基施工主要依據,通過審查圖紙可明確道路走向、結構物設置、轉角及曲線位置,包括路基沿線地質、水文條件和地形地貌,可用于計算路基各區域土方需用量,明確路基施工工藝要點,確認道路橫斷面設計,安裝具體設計方案,控制路基沉降風險。
4.4 優化路基施工設計
(1)以路基沉降控制為核心,設計路基施工工藝、組織方案,科學安排路基填筑、攤鋪、碾壓等環節的施工順序,做好路基各層銜接。高填方路段應結合路基結構設計,升級路基碾壓、沉降控制技術,嚴格按照路基基底承載力、填方厚度、標準沉降速率等控制路基沉降。
(2)正式填筑路基前,開挖路基基底、填筑物,清除表面雜物、軟弱土質。基底滿足填筑施工要求后,自上而下開挖臺階,逐層開展碾壓前設置、疏通各區域排水管道,排放區域內積水。
(3)篩選路基填料時,應優先選擇高強度、水穩定性好的材料。填料內土質結構應均勻、不混雜,填料粒徑符合要求。各填筑區域應集中取土、取料,避免路基各區段密實度不一致。配置填縫材料時,應控制好路基填料含水量。
(4)路基填筑時,宜采用水平封層填筑工藝。基于路基橫斷面,應在路基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路基,確保各層路基壓實度一致,表面平整,平均沉降速率符合小于5 mm/d的要求。
(5)合理計算路基填筑厚度,分層攤鋪厚度應小于30 cm。應用大噸位壓路機碾壓時,可適當增加分層攤鋪厚度,但需要觀測壓實效果,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施工。壓實機具應選用重型輪胎壓路機。
(6)重視路基填筑、碾壓后的壓實度檢測、沉降觀測。根據設計要求、技術規范,記錄分析路基壓實度數據、沉降速率。1)當路基基底沉降速率小于5 mm/d,路基位移邊樁水平、豎向位移分別小于3 mm/d、5 mm/d時,表示路基沉降速率符合施工沉降控制要求;2)路堤施工后沉降速率小于5 mm/月后,進行路基基層、底基層的施工;3)基層施工結束后,沉降量小于2 mm/月后方可進行路面施工。
5 結語
綜上所述,為減少路基沉降,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應在路基開挖、碾壓、地質勘察、壓實等環節,明確路基施工技術要點。施工過程中還應加強質量控制,結合路基沉降原因,合理設計路基沉降控制方案,發揮路基沉降施工技術的應用價值,全方位預防路基沉降風險,確保路基穩定性、承載力符合高速公路建設要求。
參考文獻
[1]于亮亮.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11):109-111.
[2]謝宇航.既有高速公路下穿分離式箱涵頂進施工對路基沉降的影響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2(4):148-152.
[3]劉曉濤.高速公路施工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研究[J].運輸經理世界,2022(25):19-21.
[4]莫輕文,朱明雙.山區石方路基填筑施工參數設置及沉降變化研究——以張家界至南充國家高速公路項目為例[J].工程技術研究,2022(15):220-222.
[5]韓蘇.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加固處理施工技術[J].科學技術創新,2022(4):122-125.
[6]溫野.軟土路基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2(Z1):201-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