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午后,在鴻恩寺森林公園的江北區圖書館內,讀者們或正與好友共品書香,或獨自專注暢游書海,或親子共讀溫馨互動……
魯能星城居民李女士就是該圖書館的忠實粉絲,她告訴記者:“10月下旬的一個周末,閨蜜從成都來找我玩,我們在江北區圖書館借書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閨蜜可以用成都的社保卡,在自助設備上完成借書操作,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便利和愉悅的體驗。點贊這個民生工程!”
掌心就可以放得下的社保卡,不過方寸大小。可是在川渝之間,這一張看似不起眼的小卡片,卻托起了兩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就醫到就業,從文化生活到政務服務,從惠農補貼到交通出行……
9月26日下午、9月29日上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相繼表決通過了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兩部條例將于2025年1月1日起同步施行。
為探尋川渝協同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背后的故事,本刊10月號刊發了《一卡“通”向新生活》稿件。
社會保障卡卡碼融合難度較大、川渝間卡碼通用范圍較小……采訪過程中,諸多參與者都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感受。為此,川渝兩地雙向奔赴、同頻“解題”。
采訪中,市人大社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條例的出臺,將為社保卡在我市依法依規有序推廣運用,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公共服務領域實現‘一卡通用’,在川渝地區實現‘跨省通用’,為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提供重要保障。”
“這是一部為老百姓服務的條例。”重慶市社會保障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社保卡“一卡通”應用服務環境。
可以預見,在條例正式施行之后,這張小小的社保卡,還將實現更多可能。
@大白楊:《公民導刊》10月號刊登的《在渝外籍人士走進重慶人大》特別報道,反映了來自20余個國家的30名在渝外籍人士,走進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廳、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地,體驗法規表決并見證立法民意征集過程,深度了解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地方人大工作。通過這一活動,讓公眾有序參與、形式生動活潑的立法工作,給外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檸檬nini:讀完《公民導刊》10月號刊登的《中小石窟突圍記》一文,切實了解到川渝多地中小石窟寺文物保護工作的不易,尤其是人大調研組通過深入走訪發現,管護難度大的問題最為突出。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日常管理維護僅限于清潔與安全巡查,在文物出現病害等情況時無法進行及時處理。因此,亟需培養和引進文物保護、科技考古、文物修復等專業人才,為石窟寺保護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