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在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吊塔林立、熱火朝天。這里正在進行鎮海基地二期項目機械竣工的最后沖刺。這是鎮海煉化創業發展49年來,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邁出的又一大步,而這顆發展的火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種下。
2002年11月6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出席建設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大乙烯工程座談會時提出,“把鎮海煉化建設成為‘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企業”,播下了浙江省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種子。四年后,也就是2006年的11月6日,習近平同志在鎮海煉化100萬噸/年大乙烯開工奠基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對鎮海煉化提出了“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的殷切囑托。
如今,環杭州灣兩岸石化產業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石油化工已經成為浙江的支柱產業。
鎮海煉化代表、黨委書記陳燕斌表示,二十多年來,鎮海煉化始終牢記殷切囑托,沿著習近平同志指引的前進方向、擘畫的戰略藍圖,堅定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全面加速未來工廠建設、不斷深化無廢基地實踐,引領構建更高水平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持之以恒打造“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綠色石化基地。
打造石化產業“全鏈圖譜”
在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簡稱新材料研究院)實驗室,研究員宋超波專注于被稱作“塑料黃金”的聚丁烯-1的試驗。令他興奮的是,9月首批30噸批量化用于高端地暖管材的聚丁烯-1顆粒從浙江寧波運往湖北武漢。廣東也傳來消息,他推動創新研發的聚丁烯易撕易揭和熱封新材料產品獲得批量化良好應用。
為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鎮海煉化錨定高端產業鏈、高質量項目,精心繪制了16條產業鏈圖譜線條,布局了光伏膠膜、增塑劑、環氧樹脂等多條打通長三角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光伏、家電等優勢產業鏈項目,努力打造“產銷研用”一體、“基礎+高端”并進的升級版石化產業“全鏈圖譜”。
依托新材料研究院這個重大創新平臺,鎮海煉化大力推進產品研發和產業鏈創新,探索出一條“國際化、高端化、區域化、差異化”的研發之路。
鎮海煉化發展部經理師彥俊透露,鎮海煉化、新材料研究院、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承擔的“耐高壓交聯聚乙烯電纜絕緣料的開發與應用”項目已成功完成從實驗室到產品的蛻變,填補了國內空白。
今年,鎮海煉化成功開發的全系列抗虎皮紋產品經過十余家頭部汽車改性企業測試驗證,評測抗虎皮紋效果顯著,可完全替代國外知名企業的對標產品。
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作為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正在全力推進建設。鎮海煉化副總工程師、項目管理部副總經理章劍波告訴記者:“依托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公司將孵化新材料多條特色產業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我國石化產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和高附加值產業集聚區。”
構建石化產業“未來工廠”
9月25日,在鎮海煉化聚烯烴立體庫,新產出的產品在生產線上自動包裝,通過托盤軌道進入立體庫,分門別類儲存;根據客戶需求,機器人將相應產品取出,送入出廠滑軌后再由機械臂裝車,全程無人化操作。
多年來,鎮海煉化牢記“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殷切囑托,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聚焦以數智化轉型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依托石化智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目前已建起石化行業最大5G專網,并結合AI、北斗、三維數字化交付等新型數字技術,不斷拓展“5G+”應用場景。
通過智能優化軟件實現了“分子管理”,將流程優化措施精確到了“分子”水平,有效提升了每個石油分子的價值和利用效率。通過推行先進控制和在線實時優化,實現了裝置“智能巡航和輔助駕駛”功能,確保了產品質量和安穩運行。
鎮海煉化打造以“分子煉油”為核心的煉化一體化生產計劃優化體系、以MES(生產執行系統)標準化管控為核心的調度指令優化體系、以增加裝置效益為核心的操作優化體系、以客戶為核心的進出廠物流優化體系、以全過程質量管控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優化體系,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
作為石化流程行業典型企業,鎮海煉化生產裝置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水平,2023年榮獲浙江省未來工廠稱號、首屆長三角5G+工業互聯網大賽一等獎、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煉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管控”被工信部評為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
描繪現代工業版“富春山居圖”
在鎮海煉化生產裝置區,成群的白鷺盤旋、翱翔,擦身而過的是航煤儲罐和煉油裝置。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一幅現代工業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
地處浙江這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起源地、“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示范區,鎮海煉化將堅持“辦一個企業,護一方綠水青山,保一方健康平安,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堅定不移走安全至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鎮海煉化安全環保部副經理白海陽表示,安全環保堅持系統思維、體系治理,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挪威船級社ISRS8級評級為牽引,高標準推進HSE體系建設,引領打造“無廢石化基地”“無廢產業鏈”“零碳產業鏈”。
過去國內大規模含硫廢堿液的處理技術依賴于國外的濕式氧化技術,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為了破解“卡脖子”難題,公司聯合多家單位,自主研發國產化大型廢堿氧化技術,出水水質全面優于設計指標、優于國外同類裝置。公司全力創建“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基地”。今年9月自主研發的-40℃生物基變壓器油項目成功實現了國內零的突破,成為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輛氫能大巴車駛入,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加氫機,為大巴車加注綠色“能量”。在位于鎮海的寧波首座加氫示范站,三期項目設計達2500公斤/12小時氫氣加注能力和2000標準立方米/時氫氣充裝能力。按一棵樹一年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計算,滿負荷運行相當于每年植樹近100萬棵。
今年年底,一座名為“騰飛”的雕塑將隨4000萬噸級煉油基地及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的建成而落成,象征著鎮海煉化向往的星辰大海,也象征著中國石化產業騰飛時刻已然來臨。鎮海基地,將不僅是區域石化產業基地,更標志著中國石化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邁出的堅定步伐。
責任編輯:鄭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