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系家國,丹心向黨,陸婉珍院士為我國石油分析事業傾注了畢生心血。
眼神清澈,心地澄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簡稱石科院)總工程師陸婉珍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她率先洞察到氣相色譜、近紅外光譜等技術在石油化工中的巨大潛力,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指導和推動著我國的油品分析研究。
“陸院士始終將科學服務于國家作為自己的使命,不計名利,長期從事分析測試,對于服務型專業擔當石化工業科研和生產的眼睛,憑借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態度,不斷突破,推動我國石油分析技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先。”石科院黨委書記王哲在紀念陸婉珍100周年誕辰學術報告會上表示。
陸至學海:叩響科學大門
書香門第,勤學善思。
“陸”字,本義土地、陸地、廣博、寬闊,含義心胸寬廣、聲威遠播、才華橫溢。
1924年9月29日,天津的一個陸姓書香門第誕生了一個小女嬰。她就是陸婉珍。陸婉珍祖籍上海川沙縣,父親陸紹云是留學日本的紡織實業家、我國知名的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母親馬明照出身于常州當地的望族人家。
父親陸紹云是陸婉珍人生舞臺上的第一位重要導師。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執著,深深影響著陸婉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父親在家中設立的小實驗室,是陸婉珍童年最喜愛的地方。她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纖維的結構、學會了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陸婉珍中學就讀于以嚴謹的學術風氣和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著稱的南開中學。
1946年,陸婉珍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化工系、獲得學士學位。1947年她留學美國,1949年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兩年后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其后,她在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53年后期在美國玉米精煉公司任研究員。
1955年夏天,陸婉珍與本科時的同班同學閔恩澤在美國喜結連理。
在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陸婉珍接觸到了許多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分析等化學界前沿技術;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期間,則進一步拓寬了她在分析化學領域的研究,加深了對色譜技術的深入理解。在玉米精煉公司工作期間,她參與的多個項目為她在異國他鄉贏得了同行的認可和尊重。
婉拒國外:科學家有祖國
異域求知,心向祖國。
正如陸婉珍所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當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傳到太平洋彼岸時,陸婉珍和閔恩澤喜出望外,當即決定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但當時的美國政府不允許攻讀理工農醫的中國留學生離境。一些好心的朋友勸他們:“你們在這里有很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你有別墅、有汽車,而中國非常貧窮和落后,何必去找苦吃呢!”他倆毫不猶豫地說:“那是我們的祖國啊!我們早就想好了,學成了就回去為自己的國家建設服務。”1955年,沖破了重重阻礙的他們回到了新中國。“回到祖國,才回到了家,心里才踏實。”陸婉珍說。
歸國后,陸婉珍被分配至石油工業部石油科學研究院(現石科院),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我國分析化學和石油化學研究。
作為我國石油分析技術的奠基人,她長期主持我國原油評價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原油評價體系,成功開發出了彈性石英毛細管色譜柱。她在我國率先開展氣相色譜用于油品分析的研究,為我國重大新型煉油工藝的開發及時準確地提供了分析數據,被稱為石油化工行業的“眼睛”……
1991年,陸婉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心無旁騖,以學報國。陸婉珍多次獲得國家和中國石化科技獎,獲授權專利31項,發表論文232篇,出版專著11部;1983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并當選全國婦聯第五屆執委會委員;1990年被授予中國石化總公司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和管理專家稱號。
所有的榮譽和成就,都來自她的初心:用科學改變世界、用科學報效祖國。
珍愛科學:鞠躬盡瘁淡名利
跨越高峰,心向往之。
領路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研發,成為陸婉珍科研生涯的又一個高峰。
近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高效、非破壞性的分析方法。當時,我國在該技術的應用和研究方面尚處起步階段。陸婉珍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技術在石油化工中的巨大潛力,毅然決定針對石油樣品的復雜性開發出適用于不同類型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
“沒有陸老先生,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將落后于國外幾十年。”石科院正高級工程師褚小立表示。
在陸婉珍的帶領下,石科院組建了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研發團隊,在我國首次建立了近紅外光譜實驗室、成功研制在線分析儀,并在蒸汽裂解、催化重整和汽油調、等工業裝置上得到了實際應用,為煉廠優化控制系統及時、準確地提供分析數據,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她倡議組建了我國近紅外光譜學術組織、和閔恩澤院士捐贈100萬元設立“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
辛勤耕耘,不問收獲。
1978年,她被聘為石科院首批博士生導師,先后培養了50余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后,造就了一批石化分析和石油化學技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
回憶恩師,陸婉珍培養的第一批研究生彭樸表示:“先生傳授給我們的不僅是物理學、化學和工程技術的知識,而且帶領我們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重要的是,她身上具有的那種無私嚴謹、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作為輔助行業,分析工作很少得到高級別的獎勵。對此,陸婉珍總以淡泊豁達的態度處之。她經常這樣勉勵學生們:“不獲獎,不代表沒有價值!”“要有堅定的信念,到時候你的辛苦和作用總會被人理解的。”在論文和成果的署名上,除了以指導教師署名外,其余的她執意不肯寫上自己的姓名。
群星閃耀,方顯星河璀璨。
“未來會更美好,只要我們努力!”2011年5月,陸婉珍為石科院青年團員題詞。
“今天,我們會承先輩之精神,創吾輩之未來。”中國石化高級專家、石科院正高級工程師秦冰表示。
投身科研、矢志奉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淡泊名利,豁達此生。
“雖然陸先生不在了,但我們感覺她就像還在我們身邊一樣。”褚小立說。
明眸如昨,愛國如初。照片中,陸先生依然微笑著,眼眸如星,心系祖國。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