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末尾,高爾基寫道:“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掛你的地方,你到人間去混飯吃吧……”踏出校園,我在人間混飯兩年。
其間,有朋友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就憑你的聰明、勤奮、自律以及刻苦,隨便換個行業,都能脫穎而出,現在肯定已經有成果了。但是,你偏偏選很難出成果的行業,而且,這讓我覺得你特別固執己見鉆牛角尖。”
類似的話,學生時代末尾,老師曾向我表達。前后兩次,我都沒有回應,只是下意識把這些話記在心里。我理解他們,人性的弱點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人們不會在乎你失敗的原因,不關心你的歡樂與憂傷,只在意你成功與否。
追根溯源,童年生活在美麗的山村決定了我的人生。那是中國西南地區比較偏遠的一個山村。雖然只是普通的山村,但我從山村發展的跡象看到了未來社會的希望。放眼未來,我對今天進行布局,這種建立在掌握真理基礎之上的洞見,正是我堅信自己所選道路正確的根源,亦是我底氣的來源。
中國歷史的車輪即將滾進下一個時代。在下個時代,人口的負增長與老齡化讓我們這代年輕人負重前行,仿佛沒有未來。也許,我們不用像祖輩那樣耕田犁地,但我們的生存壓力空前強化。
然而,這些不是我要敘述的,我要敘述的是童年生活在美麗的山村,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特別是,我為什么會降生在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常琢磨這個問題,在漫長的歲月旅途中,我逐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因為生活在那里的每個人都有故事,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是那些故事比較遙遠,默默無聞,鮮有人關注。歲月賦予了我筆,就是為了讓我把它們寫出來。
我童年時期生活在美麗的山村,收獲的不僅有憂傷、痛苦、饑渴,還有歡樂。不僅有歡樂,還有想象力。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人們……就是山峰,就是樹林,就是河溝,就是飛鳥……它們賦予了我想象力。這種根源于美麗山村的想象力,難道不就是我在文學世界里翱翔的翅膀嗎?
后來,我離開了美麗的山村,常年生活在城市。我在城市書寫我的童年,書寫美麗的山村。我的童年是我們的童年,美麗的山村是我們的山村。
美麗的山村駐扎著我童年所有記憶,不管我承不承認,美麗的山村將影響我所有創作,亦決定了我今生今世在文學道路上究竟能夠走多遠。
多年后,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但他的根在那里,永遠埋在那里。
作者簡介:
浪淘沙,土家族,貴州銅仁人,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漢語言文學系,銅仁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百花》《嘉應文學》《華文月刊》《陜西文學》《青年文學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