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以及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深入,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導向力來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勢在必行。在闡述社區矯正教育與傳統文化關系的基礎上,分析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的主要難點及原因,在傳統文化教育碎片化及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現狀下,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當前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提供些許思路。
文化在個體的社會化和再社會化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社會化角度來講,個體產生犯罪行為的原因之一是社會化偏差,要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必須進行再社會化。傳統文化是在歷史長河延續的過程中一個民族積淀的共同遵守的各種生活方式,社會化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社會文化的內化過程。社區矯正對象也正是脫離了傳統文化的維系,背離了社會既定規范,才走上了犯罪之路。
社區矯正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各類行業規范及學習,實現罪犯團體活動自我改造,從而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的和諧進步。社區矯正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舉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離不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解決的辦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社區矯正領域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傳承與發展,既豐富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深刻意義,也是完善國家刑罰制度體系,開拓社會治理的嶄新路徑。
社區矯正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利用傳統文化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改造教育,不僅是社區矯正對象再社會化的需要,也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構建社區矯正本土化實踐模式的必由之路。
首先,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改造教育是社區矯正對象再社會化的需要。社區矯正對象正是因為脫離了優秀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維系,其思想及行為不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行為規范的要求才會走上犯罪道路,而再社會化的過程正是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化為社區矯正對象的行為準則,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
其次,利用傳統文化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教育,是構建社區矯正本土化實踐模式的必由之路。要想構建本土化社區矯正實踐模式,必須引入本土化思想資源,連春亮曾表述:“文化是社區矯正工作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具有文化引領、文化導向、文化整合以及道德教化等多元功能。”他進一步闡述了“社區矯正之所以出現自我退化的內卷化現象,其內源性成因就在于當前社區矯正制度缺乏傳統文化作為支撐”。
目前社區矯正工作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難點
傳統文化教育介入的片段化,缺乏常態性。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內容龐大的文化系統,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與研究才能夠認識清楚,才能真正使人的思想有所改觀,要達到內化外形更是需要長時間系統的學習。受制于時間、精力、學習者個體認知能力等條件的限制,社區矯正教育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多比較片段化,缺乏系統性的統籌規劃,學習過程缺乏持續性,內容也不夠全面系統,使優秀傳統文化的矯正效果大打折扣。傳統文化教育與社區矯正教育無法完美融合。
傳統文化教育介入的片面化與片段化,缺乏常態性就使其在社區矯正工作應用中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在具體實踐中,還是存在裝裝樣子、走走場子等形式主義做法,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裝點門面,不需要了就束之高閣。難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內化。
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選擇的普遍化,缺乏針對性。社區矯正對象人員構成復雜,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要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選取有針對性的、適合每一個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內容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現有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及手段基本都是“隨大流”,有什么內容聽什么內容,對社矯對象有沒有確切的幫助,能幫助到什么程度,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教育內容的選擇缺乏針對性,教育方式和手段相對比較單一,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開發,離因材施教的目標尚遠。
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發呈相對滯后狀態,缺乏系統性。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統龐大,內容豐富,但介入社區矯正教育的傳統文化資源相對匱乏,教育資源的開發也呈現相對滯后的狀態。首先,缺乏一支專業的能夠承擔傳統文化教育任務的師資隊伍;其次,傳統文化教育平臺、教學大綱、教材等資源均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時候都將道德倫理教育等同于傳統文化教育,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與運用。教育方式和手段仍舊以講授、說教為主,真正將傳統文化入心的實踐教學較少。
傳統文化教育評價機制的模糊,缺乏量化性。傳統文化教育介入社區矯正工作的評價機制尚不完善,更多關注思想政治教育改造的工作目標,并且考核評價體系更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浸潤過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有明顯效果的工作,因此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就比較難以量化和評價,對社矯對象在社會生活中體現出的教育效果較難跟蹤比較,也給評價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帶來了很大困難。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難點之原因
一方面是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知偏差,長期以來存在重管理、輕矯正的思想,使社區矯正工作者更多希望矯正對象能夠順利度過矯正期,只要社區矯正期間不發生脫管、漏管、重新犯罪的情況就行,忽略了真正的教育矯正工作。
另一方面是對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認知的偏差,部分社區矯正工作者并未意識到傳統文化的缺失是造成社區矯正對象問題的原因之一,并且傳統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對社區矯正對象問題的解決是有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受限于社區矯正對象自身的局限性,如教育文化水平的限制、完成任務的心態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工作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但目前看來,經費投入的有限、隊伍建設的緩慢、課程系統缺乏統籌規劃等都是限制二者有效整合的制約因素。社區矯正資金本就有限,能夠實際投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資金就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仍以志愿者參與講座、工作者文化宣講為主,沒有形成固定的專業師資隊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設計缺少體系性,對課程內容、教材選擇、評價標準環節缺少整體性的把握,與個體再社會化規律結合不充分。
社區矯正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中每一個因素都有各自的功能與作用,社區矯正對象雖然需要定期到司法所報到,接受司法所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培訓,但更多時間是在社區環境中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社區矯正對象既要在司法系統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要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實踐,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只有各種教育形式和手段綜合應用、持續影響,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社會化程度才越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精選教育內容。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內容選擇是一個富有創意和深意的舉措。首先要找準傳統文化與社區矯正教育的契合點,通過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教育資源豐富社區矯正教育的內容,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精選教育讀本,可以引入傳統道德經典,如《論語》《道德經》等,通過解讀和討論其中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引導社矯對象反思自身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再次可以融合傳統藝術療法,如書法、繪畫、音樂、陶藝等融入社區矯正教育,通過藝術療法幫助社矯對象釋放情緒、調節心理,促進其個體康復和社會融入。
注重因人施教。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時,可以采取集體教育、分類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以滿足不同社矯對象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集體教育是對所有社矯對象進行共同教育的活動,有助于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歸屬感。比如開展傳統文化講座與分享會,集體誦讀經典,在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組織社矯對象共同慶祝等,使其通過參與傳統儀式和活動來增強文化歸屬感和集體凝聚力。
分類教育是根據社矯對象的不同背景和需求,將他們分為不同的組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有助于滿足不同群體的特殊需求。例如,針對女性社矯人員開展傳統女性道德教育,強調家庭倫理和母性光輝;對于暴力犯罪者,可以重點強調傳統文化中的和諧、仁愛等價值觀;對于經濟犯罪者,可以加強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廉潔等教育。
個別教育是針對個別社矯對象的特殊情況和需求進行的教育方式,有助于解決個別社矯人員的具體問題,促進其個性化和全面發展。
打造教育隊伍。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是一個重要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為了有效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具備傳統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傳播工作者隊伍。通過選拔具有傳統文化、社會工作、心理學等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他們具備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力。定期為他們提供傳統文化教育和培訓,包括經典文獻的學習、傳統藝術體驗、道德倫理講座等,以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文化修養。建立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團隊文化,鼓勵團隊成員互相學習、分享經驗和創新思路。
通過選拔與培養、團隊建設與協作、實踐與反思、持續學習與成長,以及溝通與協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建立一支具備傳統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的社區矯正傳播工作者隊伍,為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的評價機制,需要構建一個全面的、客觀的、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包括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以確保評價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通過綜合運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可以構建一個完善的評價機制。同時,這些評價方式也可以相互補充和驗證,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矯正教育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通過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幫助服刑人員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同時,這也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江蘇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