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加快建設“海上糧倉”
近年來,廣東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全鏈條現代化海洋牧場,助力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在做好“海”的文章上取得了切實成效,為全力打造海洋強省注入新動能。2023年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4420.28億元,增長4.6%。今年1—7月,全省水產品總產量穩中有增,產量達493.12萬噸。
2023年以來,廣東已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75個。“海威1號”“明漁1號”“聯塑L001”“恒燚1號”“伏羲1號”等11個新型抗風浪能力高、實用性強的養殖裝備系統下水投產。全省累計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5586個。
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規劃部署,廣東重點推進17個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開展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提升漁港防災減災能力。“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已支持廣東開展廣州番禺、汕頭南澳、茂名濱海新區、珠海、陽江海陵島—陽西5個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
廣東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
8月9日,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在茂名高州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總結交流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階段性成果,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據了解,2023年11月,廣東針對群眾身邊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利益問題,開展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村莊清潔行動、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鄉村文化空間營造提升行動、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治理行動),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奮力建設“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和美鄉村。
如今,廣東各地正著力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文化發展關鍵題和鄉風文明核心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靚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文明新風撲面來,不斷開辟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廣東25個縣域試點“光伏+建筑”
近日,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官網發布《廣東省推進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到今年底前,全省試點區域2024年度新增“光伏+建筑”項目總裝機規模不少于125萬千瓦。
綜合考慮光伏產業集聚、電網承載能力等因素,廣東首批遴選了25個縣(市、區,東莞為鎮)作為應用試點區域,為廣州花都區和從化區、深圳坪山區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珠海金灣區和斗門區、汕頭濠江區、佛山順德區、韶關南雄市、河源東源縣、梅州豐順縣和蕉嶺縣、惠州博羅縣、汕尾陸河縣、東莞道滘鎮、中山火炬開發區、江門鶴山市、陽江陽西縣、湛江雷州市、茂名高州市、肇慶四會市、清遠連州市、潮州饒平縣、揭陽惠來縣、云浮新興縣。
《方案》還進一步明確了裝機目標:在2024年底前,各試點區域完成全面摸底調查,新增打造“光伏+建筑”示范項目2個以上,全省試點區域2024年度新增“光伏+建筑”項目總裝機規模不少于125萬千瓦。到2025年底前,各試點區域的新建各類園區實現分布式光伏全覆蓋,新建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于50%,全省試點區域當年累計新增“光伏+建筑”項目總裝機規模不少于175萬千瓦。到2026年底前,全省試點區域當年累計新增“光伏+建筑”項目總裝機規模不少于2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