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革,青少年面臨著日益復雜的社會倫理問題以及法治環境的日益嚴峻,對其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的培養顯得尤為迫切。然而,長期以來,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存在普遍不足的現象,體現在學生的學科興趣淡薄、參與度低下以及課堂學習缺乏主動性等方面。這一現象的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學科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對法治和倫理問題的認知難度以及社會活動與課堂內容的脫節等。而主題活動作為一種融合理論與實踐、注重學科整合和生活應用的教學形式,在提高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實施主題活動的實踐策略,以期提高中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
一、主題活動在提高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中的價值
一方面,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情況,而主題活動的設計不僅可以生動有趣地呈現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好奇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與實踐場景,讓他們有機會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進而養成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除此外,主題活動的實施還能開闊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生在參與主題活動時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辨,而在思辨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涵蓋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依托主題活動的形式,教師可以引入當前熱點事實,進行整合教學設計,以此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道法問題進行思考,以此增強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
二、依托主題活動提高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的實踐策略
1.貼近課程內容,優化課上活動教學過程
只有貼近課程內容的主題活動,才能增強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認同感,進而提升其主動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應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與分析,并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以達到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以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我的畢業季”為例,該課共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學無止境,二是多彩的職業。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我們畢業啦”主題活動,活動內容需要涵蓋與學生畢業前后相關的德育與法治問題,如通過探討在畢業前學生應該如何緩解考試壓力,對畢業后對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以及在步入職場后學生應遵守哪些職業道德等,增加學生對“我們畢業啦”這一主題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在緩解考試壓力環節,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些緩解考試壓力的工具和方法,并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應對考試壓力的話題,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策略,通過集思廣益,讓學生主動分享學習經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僅有了參與活動的興趣,還可以為緩解自身的考前壓力提供幫助。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進行規劃,并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想從事職業的特點和發展前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未來規劃。除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職業體驗活動,如校外參觀、實習機會等,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采用實際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主題活動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活動中深入了解并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規范。
2.以學生為主體,豐富第二課堂活動教學
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中心地位,依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尊重和關注他們的學習需求,豐富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也是提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措施,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占地不再是課堂,而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社會等課外活動場所,如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家庭活動等,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供多樣的實踐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七課為例,該課以“家”為主要內容進行了設計。因此,教師可以創設以“家庭禮儀”為主題的活動。這種以家庭為主要陣地的學習活動,不僅可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還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家庭禮儀習慣?!凹彝ザY儀”主題活動開展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自制家庭禮儀守則,隨后要求學生根據禮儀守則進行為期一周的家庭禮儀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實時記錄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并整理實踐成果,以便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活動雖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但教師也需要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如給學生提供禮儀守則的模板,從起居、出行、用餐、待客等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如何踐行家庭禮儀,也可以指導學生在家庭聚餐時主動烹飪一道菜肴,學習家庭用餐的禮儀行為,又或者是在家庭出行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籌備和組織,體驗家庭團結與和睦的重要性等。
3.科學多元評價,提高活動有效性、及時性
科學多元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態度以及對教材知識點學習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主題活動的形式收集學生學習成果數據。以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一課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如調查身邊的法律實踐案例、模擬法庭辯論等,并針對學生在活動中的學習參與、學習態度以及對教材知識點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反饋,以激勵學生在后續的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在調查身邊的法律實踐案例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考查學生所調查的身邊的法律案例是否真的屬于法律范疇,評估學生對法律概念和原則的理解程度;在模擬法庭辯論主題活動中,評估學生在模擬法庭辯論中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語言組織、邏輯清晰度、表達流暢度等,以考查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準備和參與情況等,在該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組內互評、組間互評,通過發現其他人的缺點和閃光點來提升自己,進而提高主題活動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三、結束語
總之在依托主題活動的情況下,為提高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設計貼近課程內容的教學活動,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題活動的教育效果,同時教師需要從學生本身出發,開發家庭、社會等第二課堂,讓學生有機會自主選擇活動內容,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除此外,教師還需要實施科學多元的評價,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反饋,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后續的課程學習中。未來,可以結合新興技術手段,如在線互動平臺、虛擬實境等,探索更多創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也可以引入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探索主題活動在綜合素養、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潛在影響,為綜合素質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論支持。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起步區鵲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