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因為父母外出務工,而成為了留守兒童。他們的心中或許有著對父母的思念,或許有著對未來的迷茫, 但他們的成長之路,卻因留守兒童的關愛行動而變得更加溫暖和光明。近年來 ,阜寧縣楊集初級中學始終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工作重點,積極作為,多舉措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讓留守的花朵在愛中茁壯成長,絢麗綻放。
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小組
學校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領導小組,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并對留守兒童管理進行了明確職責分工,要求各科室結合各自工作職能,加強聯系,相互配合,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學校每學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兩次摸底調查和一次問卷調查,將調查信息分類統計,整理建檔;以年級為單位,分班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對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父母務工信息、聯系電話,留守兒童學習情況、行為表現、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臨時監護人姓名、文化程度等都做好詳細記錄。加強教師的管理培訓。每學期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經驗交流會,以增強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意識,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水平。
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產生極大影響。對此,學校通過開家長會,與家長電話聯系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注重對留守兒童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的培訓,使他們端正教育觀念,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開設電話咨詢,信函咨詢,開設親子熱線,設立心理咨詢室和“心理信箱”,定期辦心理健康專欄、板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陣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化。通過校會、班會活動時間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從而營造健康樂觀向上、朝氣蓬勃的學習生活氛圍,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
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突出“加強安全教育,確保師生平安健康”主題,組織開展了留守兒童安全知識公益宣講活動。從傳染病防治、防火防煤氣等方面進行宣講,使全體師生及家長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培養自我防護能力,避免發生安全事故,確保人身安全。為加強未成年人預防性侵教育,提高留守兒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學校心里老師分別從哪里是隱私部位、什么是性侵、遭遇侵害時應如何應對、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和有效求救等多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為此學校開展了遠離性侵害知識講座。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加強了對留守兒童防性侵知識的普及力度,教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性侵害。
開展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陪伴,是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理解、照顧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要多加照顧;在學習上,要跟蹤管理;在心理上,要觀察溝通。多層次多角度的關愛,為留守兒童播灑了陽光雨露。學校組織校務成員和黨員教師身先垂范,與留守兒童重點對象進行結對幫扶。幫扶老師與重點幫扶對象的促膝談心常規進行,并經常與監護人電話、微信交流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讓家長盡可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學校任課老師會專門針對留守學困生進行學情分析,制定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并跟蹤管理,在學習上優先輔導;學校師生之間親密關系、融洽感情的建立,使“溫情如母子,真情做朋友”的場景比比皆是,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的做法深入人心,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得到了優先照顧;在學生活動層面,優先安排的一定是留守兒童。“三個優先”送溫暖送親情,讓留守孩子擁有了“愛的港灣”。
進行留守兒童品德教育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造成極壞影響。對此,學校利用每周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同時注意對他們的教育和鼓勵,成功時要教育他們不可驕傲自滿并啟迪他們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失敗時要鼓勵他們迎難而上,幫助他們正確看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學校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每一位教師都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應對新的挑戰,以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幫助留守兒童正確認識人生和世界、正確區分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提高他們對不良社會影響的免疫力。
培養留守兒童學習興趣
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學校從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出發,了解他們的性格敏感點,尊重他們,保護他們,關愛他們。根據他們的個體偏好促進他們的發展,比如針對語文好的留守兒童,教師可以指導學習進行作文練習,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舞蹈好的留守兒童,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加校園舞蹈比賽、推薦他們系統學習舞蹈等。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辦圖書角、手抄報,成立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留守兒童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年輕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比較新穎,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加上年輕教師的年齡與留守兒童相差不太大,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從而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以做到更加精準地教育孩子,充分發掘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愛,時代賦予了學校教育新的使命,學校應該站在對留守兒童負責的高度,對他們要嚴慈相濟,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只有這樣才能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的荒漠,走進親情的綠洲。今后,阜寧縣楊集初級中學將更務實工作,不懈努力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讓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