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提升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借助生活物體、生活問題和生活情境等方式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發展學生應用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形象化、具體化,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去驗證、體會、應用知識,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還增強了他們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中,就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首先指導學生們從身邊現實生活中找出一些是三角形的物體,然后讓學生們回答這些物品為什么會設計成三角形,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點。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會產生探索未知的興趣,這時順勢教學,效果良好。
二、豐富作業形式,提升數學應用價值
作業設計也應該與教學相匹配,創設真實的情境,借助作業的橋梁真正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鏈接,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設計“找一找”的作業,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引導學生去生活當中尋找數學問題,例如,請學生找一找“12-3=9”能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或者找一找生活當中兩個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還可以設計作業引導學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重復的規律等等。
2、設計“說一說”的作業,運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現實世界。例如,在學習了“圓的認識”一課后,設計作業:“運用所學知識,向父母說一說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井蓋為什么是圓形的?”
、設計“畫一畫”的作業,運用數學符號去表達現實世界。例如,對于低段學生,可以畫一畫生活中能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對于中段學生,可以畫一畫從家到學校的三條路線圖,并算一算、比一比哪條路最短。對于高段學生,可以按比例畫一面國旗。
4、設計“做一做”的作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設計豐富的實踐作業,以問題為中心,以任務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主動參與探究,主動應用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例如,以“一個沒擰緊的水龍頭1 年要浪費多少水”為核心問題,設計“滴水實驗”的實踐任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要運用到從簡單到復雜的數學思想、乘法運算、時間換算等知識。這樣,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感受到了數學的實用價值,更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快樂。
5、設計“系列性”作業,將不同的作業方式統一在一個問題下。例如,在學習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后,設計如下作業:請查一查從你家到你最喜歡的公園的路程有多遠,想一想可以選擇什么交通工具,速度是多少,最后算一算從你家到你最喜歡的公園要用多長時間。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