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工作所在地相傳是大禹斧開三門的地方,附近的中條山上有一處建于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的禹王祠。現如今早已坍毀,只剩下隱約可見的幾處地磚證明它曾經的存在,因此也沒什么名氣。
晚間散步,也許是一天緊張的工作驟然結束,一時興起,便想朝著禹王祠的方向走去。秋后的傍晚,路上除了堅守在崗位的工作人員,再無旁人。
獨自一人,思緒放飛。作為一名河工,想到自己和這位治水的老祖宗在同一處工作,竟也覺得有趣。
回想從小聽到大的各種關于大禹治水的傳說,仿佛一位除去天選圣人光環的上古領袖正從歷史中走來——耒耜在手、小腿無毛的形象,漸漸在我眼前清晰起來……
禹,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開國君王,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后代,因劃定九州、治水有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立下不世之功,為此接受舜帝禪讓,成為上古三王之一。在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接受歷代帝王的祭祀。
穿越歷史時空,在您曾疏浚黃河留下的三門,一位后世的小河工與您相遇。比起傳說中您具有劈山的神力、變化的神通,我更愿相信您是人間君子自強不息的典范。人們傳頌您的故事必然不會是因為您在神龕上的光環。相反,那神話中的熠熠光輝恰是人們對您的愛戴。
舜帝曾堅定地對您說:“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考察一位一心為民的實干家,因此他堅信,人的決定要比鬼神的選擇靠譜。
您所生活的時代雖然是凡事都奉若天命的王朝,但也有一位像您一樣敢于打破祖宗成法的實干君主,其時代留下的《尚書》忠實地記錄下您與堯、舜上古三王的豐功偉績,成為中華民族信史的發端,留下中華文明源頭的印記,也讓后世在這源頭聆聽到您“謙受益、滿招損”的諄諄教誨。
時間能抹平很多曾經真實存在的事物。數千年前,您足以陟帝位的功績,如今我們僅能從《尚書》的只言片語和黃河三門模糊的故跡中感受體會。比起那些早已成為傳說的故事,您在父輩的事跡中汲取經驗教訓,勇于在繼承中大膽變革,在舜帝認為“降水儆予”的天災面前“思日孜孜”,敢于在苦難前戰天斗地的寶貴精神財富才更加真實而彌足珍貴。縱然時空變換,滄海桑田,就在您曾導河積石的地方,做著與您當年同樣工作的水利人依然在踐行著您的“變”和“拼”的理念!
或許您并不知道,在您眼中并不巍峨的砥柱山在后世因您漸漸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一塊今天看來只高出枯水期水面數米的石頭,如何當此殊榮?是因為在您開山導水之后3000年的可靠文字記載中,這塊石頭從未被驚濤駭浪所淹沒。冥冥之中,我愿意相信,它是因目睹了您的事跡、繼承了您的意志,誓要把這偉大的故事、堅強的意志用自己的方式傳頌下去而不敢埋沒。您的后世子孫,我的祖宗前輩也從未讓它失望。
今天,與它一同屹立在河中心的還有一座人工興建的水利樞紐,于我而言也已是60余年前的故跡,我的祖輩曾于艱苦的環境中建設了它,我的父輩曾在無盡的非議中用心經營它,如今,我也成了守護它的一員。
聽著祖輩、父輩講述著不算久遠的故事,看著身邊真切體會的改變,在曾照耀過您的日月星輝下,我遙想當年。曾有外人帶著三分嘲諷和些許無奈斷言我們一無所有,要獨立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無異于癡人說夢。我的祖輩面對難于登天的困境,想到了您的“惟動丕應”——只要行動,天下就會大力響應!《大家來支援三門峽啊》唱響了那個時代建設國家的強音!團結協作再次在我們中華民族發揮出驚人的力量。一代建設者成長起來,奔赴祖國各地,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讓人民治黃的發端迸發出璀璨的光芒!自此以后,歷經70余載風雨兼程、砥礪奮斗,九州大地再無澤國千里,燈火通明唯我中華尋常。我們還積累了大量不發達地區興修大型水利工程的經驗,開創了世界多泥沙河流治理的先河,造福了比您那個時代更加廣闊的天下!
每每聽著老人講述這段歷史,我便仿佛從他們的神態中讀懂了您“予創若時,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的感慨,那一刻,上古的文言不再晦澀,因為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早已成為中華兒女共有的價值認同,我們真切地感受過!
困難從來都沒辦法讓您的后人屈服,我想這也是您從先人那里繼承下來的優秀品質。堯帝曾命您的父親治水,他用封堵的辦法9年沒有成效,造成水患。您受命于危難,“隨山浚川,任土作貢”,腳踏實地,一步步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中華大地,親歷山川,實事求是制訂工作計劃。當疏浚則疏浚、當筑壩則筑壩。最終,率領部眾實現“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禹貢》所載的文字大概便是您大膽變革前人之法,卻也并沒有完全舍棄您父親鯀封堵做法的底氣,也是舜帝認為您提的建議一定可以成功的原因。“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這不是在簡單地渲染一段您游歷四方、施展法術的離奇神話故事,惜字如金的歷代先賢之所以經過數次校勘,把這段文字留到今天,便是告訴后人講求實效、不務虛名同樣是您踐行始終并教誨后世的寶貴經驗。您身后千年,一位可以與您相提并論的偉大改革家也說過類似的話,“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他在治國理念上奠定了中華文明2000年統一穩定的制度根基。
直到今天,立足實際,在發展變化中發現規律、利用規律已成為被反復驗證的科學理論。我們曾幻想過與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想向您講述一幅“水火相容”的景象——這個時代,我們證明了世上沒有雷公電母,卻掌握了他們的法寶,懂得控制和閃電一樣的力量,讓澤被蒼生的江河和溫暖萬家的燈火可以共生互存。我相信您能理解這奇幻的場景,因為自您開始,對于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而言,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變為現實,從古到今都算不得是什么天方夜譚的神話。即便是在那個比您所處時代更廣闊的天下、縱然是落后于人的起點,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走在了世界前沿!
不知不覺我回到了宿舍,上古圣禹,感謝您跨越3000年的時空陪我散步,讓我有幸在奮斗干事的年紀,重溫您“變”與“拼”的精神。
夜色漸濃,年輕人,不熬夜。明天繼續像朝陽一樣充滿活力,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