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河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曾被評為“黃委勞模”的溫縣黃河河務局職工李春城,38年如一日,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偉大的黃河保護治理事業中,他是黃河的守望者,也是黃河精神的忠實踐行者。
匠心筑夢黃河畔
在溫縣黃河河務局,大家親切地稱李春城“李叔”,今年60歲的他即將退休。自入職起,他就一直在設備創新管理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至今已整整38年。
李春城來到溫縣黃河河務局接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發一款更為高效實用的割草機器。一聽說研發新設備,他滿腔熱血、干勁十足,從此扎根在了班組。
李春城深入調研后發現,防洪工程堤(壩)坡割草是防洪工程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但當時的割草設備存在顯著弊端:難以適應復雜作業環境、工作效率低下。他決定研發一款懸臂式多功能割草機。
每天清晨,李春城早早來到工作現場,親自上陣,推著初具雛形的割草機進行實地測試。第一次測試,因結構設計欠缺合理性,割草機很快就出現故障;第二次測試,割草機雖經受住了高強度考驗,卻仍難逃部件損壞的命運。面對失敗,李春城沒有氣餒,他總結經驗,反復推敲,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力求割草機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工作高效、性能穩定。在一次次的試驗和調整中,他的手指因頻繁操作而磨出水泡,衣服上也經常是泥土和油污。這些都阻止不了他對新技術的追求。每當夜幕低垂,他總是最后一個從黃河堤壩上離去,帶著一身疲憊與滿心憧憬。
最終,研發成功的懸臂式多功能割草機不負眾望,榮獲河南黃河河務局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火花獎。雖非驚天動地的發明,卻實實在在地為一線職工解決了實際工作難題,降低了勞動強度。李春城的設備創新之路,源自他對同事抱怨的用心傾聽,以及對技術革新不懈的追求與探索,這便是他的創新之道。
李春城是負責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從建立設備檔案到維修保養,他全程參與。無論是搶險現場還是日常施工,他都與操作人員并肩作戰,仔細檢查每一臺機器,遇到個別設備出故障時,他更是撲下身子,鉆車底、爬車頂,不怕臟、不怕累,確保每一臺機器都能夠穩定運行。多年來,他的付出不僅為單位節省了高額維修成本,也提升了單位的整體抗災搶險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春城敏銳地洞察到科學技術對于未來治黃工作發展至關重要。42歲那年,李春城挑戰自我,參加全國成人高考,成功考入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經過3年的學習深造,他扎實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為進一步提高設備研發的創新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春城新學的理論知識和積攢多年的工作經驗很快就在搶險實踐中派上了大用場。2008年5月17日,溫縣黃河河務局接到上級要求赴四川抗震救災的通知,李春城踴躍報名,攜帶精良設備,火速奔赴四川廣元市漢陽鎮,投入登煌水庫搶險工作中。憑借熟練的設備操作經驗,李春城高效執行每一項搶險命令,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面對施工難題,他創新性提出爆破方案,成功破解了1080立方米堅硬巖體的“頑疾”。在余震不斷的危險環境中,李春城所在的搶險救援隊奮戰20余天,提前完成了上級交付的所有任務,保障了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師徒傳承育英才
李春城深知,知識與經驗的薪火相傳,對于黃河保護治理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不僅是一位銳意進取的創新先鋒,更是一位慧眼獨具、慷慨傳道的導師楷模。
在李春城主導的多項創新項目中,他不僅親力親為,解決技術瓶頸,更在實戰中言傳身教,引導徒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教會他們如何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的頭腦,如何在項目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并重新出發。通過這種方式,李春城不僅傳授了專業技能知識,更在徒弟心中播撒了創新與堅韌不拔精神的種子。
李春城與徒弟董紅濤被評為“河南黃河河務局師徒金搭檔”,成為黃河保護治理事業中師徒傳承的典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悉心培養出了謝思杰這樣的杰出人才——兩次破格晉升,在各類技能競賽中斬獲佳績無數的“黃委技術能手”“河南黃河河務局優秀技能人才”。現如今,他的徒弟已成長為新一代黃河人的培訓講師,繼續傳承著這份光榮與使命。
“希望我的故事能如同火種,點燃更多年輕同志的創新熱情,希望有更多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年輕人,在未來可以研發出更多實用性更強、科技含量更高、普及范圍更廣的治黃新科技。”李春城表示,即使步入人生新階段,也依然會以滿腔熱血,為黃河創新之路繼續添磚加瓦,每有不錯的新點子,必會第一時間與河務局的后輩分享交流。
創新磨礪出碩果
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依托豐富的實踐經驗,李春城不輟自學,深耕治黃業務,敏銳捕捉行業動態,積極吸納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的最新成果和進展。他親自參與并主導了27項基層科技創新項目,成果斐然,獲黃委創新成果獎二等獎1項、5項成果通過黃委“三新”認證,河南黃河河務局科技進步獎5項、科技創新獎5項、火花獎7項,同時,他還公開發表6篇學術論文,并參與合著1部。懸臂式多功能割草機、自行式打藥修剪養護一體機、多功能抓拋機等重要創新項目尤其出色。
2004年4月,李春城主導完成的“自卸汽車自動落斗控制裝置”項目在河南黃河河務局“愛崗位、練技能、革新創造爭文明”科技成果演示評比活動中大放異彩,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取得優異名次。同年6月,在河南黃河河務局大型機械搶險技能競賽中,他又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精湛的技術操作榮獲“人機配合技術能手”稱號。因防汛工作表現卓越,2006年3月,李春城被焦作黃河河務局授予“十五”期間防汛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4月,榮獲黃委及河南黃河河務局“勞動模范”稱號;2010年3月,其科技創新工作受到高度評價,被河南黃河河務局評為科技與“數字黃河”建設管理先進個人……
李春城的38年,是對黃河無限熱愛與奉獻的最佳詮釋。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黃河人不僅要有面對困難與挑戰的勇氣與擔當,更要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的智慧與熱情,以及將這份熱情和智慧傳承給后來者的責任。李春城的事跡,是萬千老一輩黃河工作者共同奮斗、不懈追求的縮影,是堅守崗位、勇往直前、銳意創新和薪火相傳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隨著歲月的流轉,李春城等老一輩黃河人的身影已經或即將淡出歷史舞臺,但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卻如璀璨星辰,永遠激勵著每一位治黃工作者。在未來的日子里,新一代黃河兒女將繼續傳承黃河精神,以無畏之姿面對重重挑戰,不斷探索黃河保護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徑,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