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清(1966-),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與環境評價。
DOI:10.19981/j.CN23-1581/G3.2024.21.024
摘" 要:為綜合評價全省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探討城市聲環境存在的問題。該文收集2016—2020年湖南省14個城市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并進行趨勢分析。結果表明,2016—2020年湖南省城市聲環境質量得到逐年改善,但夜間達標率相對較低;14個市州城市功能區聲環境夜間達標率為71.4%~74.8%;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較好水平,社會生活噪聲仍是主要聲源;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但一定比例路段存在超標現象,城市環境噪聲污染治理值得重視。
關鍵詞:湖南??;十三五;聲環境質量;趨勢分析;道路交通
中圖分類號:X839.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1-0101-06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the provin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monitoring data of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in 14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0 are collected, and the trend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Hunan Province has been improved year by year from 2016 to 2020, but the rat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at night is relatively low. The rat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at night in the urban functional areas of 14 cities is 71.4%~74.8%.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gional acoustic environment remains at a good level. Social living noise is still the main sound source. The quality of road traffic sound environment is stable and improving, bu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exceeding the standar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road sections, so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trol of urba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Keywords: Hunan Province; 13th Five-Year Plan;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trend analysis; road traffic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噪聲污染已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城市噪聲污染日益嚴重[1],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四大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2-3]。
本文收集2016—2020年的監測數據[4],結合湖南全省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實際,重點分析了“十三五”期間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并對噪聲污染來源與趨勢變化相關性進行了說明,生活噪聲仍是其主要來源。闡明了存在的聲環境問題及對策建議,以期為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制定噪聲污染防治決策提供依據。
1" 監測概況與方法
1.1" 監測概況
“十三五”期間,湖南省14個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共布設145個功能區噪聲監測點位,每個季度開展一次監測;區域聲環境質量布設測點1 963個、布設道路交通噪聲點位892個,全年監測一次;全省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共3 000個,各市(州)監測點位數詳見表1。
1.2" 監測布點及評價方法
1.2.1" 城市區域聲環境
依據GB 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5]中普查監測法, 將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成多個等大的正方形,測點應設在每一個網格的中心,測點條件為一般戶外條件。每次每個測點測量10 min的等效聲級Leq,將全部網格測點測值做算術平均運算得到的平均值代表其環境噪聲總體水平,按照HJ 640—2012《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進行評價。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為“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6]。
1.2.2" 道路交通聲環境
以各類道路交通噪聲排放特征選點,根據道路路長比例分配點位數量,每個測點測量20 min等效聲級 Leq, 采用路段長度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按照HJ 640—2012進行評價。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
1.2.3"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
功能區監測采用GB 3096—2008附錄B中定點監測法,各類功能區監測點位數量比例按照各自城市功能區面積比例確定,每年每季度監測一次,每個監測點位每次連續監測24 h,記錄小時等效聲級Leq,按照GB 3096—2008中相應的環境噪聲限值進行獨立評價,各功能區按監測點次分別統計晝間、夜間達標率。
2" 監測結果及分析
2.1" 2020年評價結果
2.1.1" 區域聲環境質量
2020年,全省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平均等效聲級為54.8 dB(A),處于區域環境噪聲二級水平。14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二級(較好)的城市占比84.7%,三級(一般)的城市占比14.3%。平均等效聲級如圖1所示。
2.1.2"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
2020年全省14個城市共監測路段長度1 480.1 km。各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65.8~70.6 dB(A),平均為68.0 dB(A)。其中,1 081.5 km路段等效聲級小于等于70 dB(A),占監測總路長的73.1%;398.6 km路段等效聲級超過70 dB(A),占監測道路總路長的26.9%。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如圖2所示。其中,邵陽、株洲、湘潭、衡陽、郴州、婁底和益陽7個城市的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為一級,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為好,占比50%;懷化屬于一般,占比7.2%;其余6個屬于較好,占比42.8%。
2.1.3"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
2020年全省14個城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1 152點次(岳陽市3、4季度2個點位未監測),其中晝間、夜間各監測576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529點次,達標率為91.8%;夜間達標431點次,達標率為74.8%。其中,0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50.0%,夜間為50.0%;1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3.3%,夜間為64.2%;2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2.5%,夜間為80.2%;3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9.3%,夜間為90.7%;4a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3.5%,夜間為53.3%;4b類區晝/夜間點次達標率均為100%。
全省點次達標率詳見表2,晝、夜間達標率如圖3所示。
2.2" 2016—2020年變化趨勢分析
2.2.1" “十三五”期間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變化
全省區域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在53.5~54.9 dB(A),最低值出現在2016年,最高值在2019年。平均等效聲級超過55 dB(A)的比例在30.4%~44.0%,2017年最低,2020年最高,如圖4所示?!笆濉逼陂g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二級及以上的比例在71.4%~92.9%。
從聲源構成[5]分析,生活噪聲一直是影響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噪聲源,2016—2020年其所占比例保持在61.3%~68.7%;其次是交通噪聲,所占比例在20.6%~25.1%;工業噪聲均在10.0%左右波動,施工噪聲比例在5%以內,如圖5所示。
從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秩相關分析結果來看,2016—2020年,14個城市中,除懷化市上升趨勢顯著外,其余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變化趨勢均不明顯,詳見表3。
2.2.2" 道路交通噪聲變化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范圍在67.7~68.3 dB(A),其中2016年最低,2017年最高,從2017年開始逐年下降,2019—2020年穩定在68.0 dB(A),保持一級水平。超標路長所占比介于26.9~33.0%,變化趨勢與等效聲級一致,2016年較低,2017年最高,從2017年開始逐年下降,如圖6所示。從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劃分來看,2016—2020年全省城市達到一級或二級的城市保持在13個,所占比例一直穩定保持92.9%。
從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秩相關分析結果來看,“十三五”期間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年際變化上升趨勢不顯著。14個城市的交通噪聲等效聲級變化程度有一定差異,但變化趨勢則不顯著,詳見表4。
2.2.3"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變化趨勢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市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在88.8%~91.8%之間,2019年最低,2020年最高;全省城市功能區夜間達標率在71.4%~74.8%,2016年最低,2020年最高。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狀況晝間優于夜間,并且2016—2020年湖南省城市功能區晝間、夜間達標率變化趨于平穩,如圖7所示。
從全省城市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秩相關分析結果來看,“十三五”期間上升趨勢不顯著。不同類別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變化趨勢存在差異,其中0類區和1類區下降趨勢不顯著,4b類區上升趨勢顯著,其余各類功能區上升趨勢不顯著,詳見表5。
從全省城市功能區夜間達標率秩相關分析結果來看,全省城市功能區夜間達標率上升趨勢不顯著。不同類別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變化趨勢存在差異,其中0類區和1類區下降趨勢不顯著,4b類區上升趨勢顯著,其余各類功能區上升趨勢不顯著,詳見表6。
2.3" “十三五”末與“十二五”末聲環境質量比較
2.3.1" 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變化
2020年全省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為54.8 dB(A),比2015年上升1.1 dB(A);區域聲環境質量保持二級水平。超標測點所占比例由2015年32.0%,上升到2020年44.0%,上升12個百分點。
2.3.2" 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變化
2020年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等效聲級為68.0 dB(A),比2015年下降0.3 dB(A);道路聲環境質量由二級上升為一級。超標路長所占比也由2015年的38.1%下降到2020年26.9%,下降11.2個百分點。
2.3.3"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變化
2020年城市功能區晝間聲環境達標率為91.8%,比2015年上升1.3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為74.8%,比2015上升1.3個百分點。
3" 結論
3.1" 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較好水平,社會生活噪聲仍是主要聲源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保持在55 dB(A)以內,城市區域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從聲源構成分析,“十三五”期間,生活噪聲一直是影響全省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噪聲源,所占比例在61.3%~68.7%;其次是交通噪聲,所占比例在20.6%~25.1%,強度居各類聲源首位,對城市聲環境不容忽視。
3.2" 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但一定比例路段存在超標現象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市交通聲環境等效聲級平均值在67.7~68.3 dB(A)之間,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總體穩中向好,2016年為一級,2017—2018年均處強度二級,2019—2020年保持一級水平。全省超標路段比例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3.3" 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相對穩定,夜間達標率相對較低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在88.8%~91.8%,夜間監測點次達標率在71.4%~74.8%。0類區晝間、夜間和4a類夜間點次達標率相對較低。
從各類功能區晝間、夜間等效聲級來看,4a類區夜間2016—2019年超標,均為56 dB(A),2020年達標,其余類別晝間、夜間等效聲級均穩定達到其所在功能區標準。
3.4" 建議
多措并舉,改善聲環境質量狀況。“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和相關政策和法規[7],加強了對各類噪聲源的監管。
嚴控交通噪聲污染,擴大禁鳴區、設立禁鳴標識,減少機動車噪聲擾民[8]。積極推廣新能源等車輛,加快城區道路建設,不斷改善交通擁堵狀況。
從源頭嚴格控制工業企業噪聲新污染源[9]。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加強現有污染源治理和監管,超標企業依法實施治理、限產、搬遷和關停等措施。
規范聲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開展聲環境質量監督性監測[10]。為保證聲環境監測質量,應開展聲環境質量監督性監測,在全省各城市中開展噪聲抽測比對,提高了聲環境監測人員業務能力和責任心,規范噪聲監測工作細節、提升噪聲監測儀器設備管理水平,確保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真、準、全”。
參考文獻:
[1] 劉硯華,曹勤,高小晉.我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與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3):71-72.
[2] 唐青山,陳衛華.噪聲對人體的影響[J].中國環境衛生,2001,4(2):33-3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1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R].2021.
[4]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湖南省環境質量報告書(2016—2020)[R].
[5] 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S].
[6] 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S].2012.
[7] 張守斌,魏峻山,胡世祥,等.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現狀及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15,31(3):24-26.
[8] 許晶,肖金,廖岳華.湖南省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與變化分析[J].四川環境,2010,29(5):54-57.
[9] 毛曉茜,李莊,楊健,等.湖南省聲環境質量變化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40(8):66-69.
[10] 崔麗麗,張慶環.噪聲污染防治現狀與相關問題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3(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