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借助適老化包容性的設計理念,拓展鄉村振興視域下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設計的適老化包容性服務體驗。基于“未來鄉村”的理念內涵進行分析,經對鄉村空巢、留守和獨居老年群體社交行為與情感需求研究,結合老年生活自理能力劃分構建以自理、介助和介護老人為主的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的場域環境;借以提出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服務的設計整體建構。從鄉村老年行為方式與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特點出發,探尋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設計的場景式架構,設計出老有所教、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適老化包容性鄉村環境氛圍,拓展了未來鄉村服務設施空間適老化的服務體驗,提升了鄉村老年群體生活質量及晚年幸福指數,帶動了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包容性發展。
關鍵詞: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3-0095-04
引言
2022 年,浙江省在《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著力將未來鄉村建設成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面向全國發展高質量農村現代化的典型,以期對今后全國范圍內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化建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鄉村空巢、留守和獨居老年群體對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表達出強烈的需求,重視鄉村老年群體的社交行為,熟悉其日常行為模式及情感需求,形成適老化包容性的公共空間場域環境已成為老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未來鄉村振興急需解決的現狀。公共服務設施設計與未來鄉村老年群體日常行為極為密切,對研究鄉村老年群體生活質量與幸福感極具代表。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未來鄉村如何構建適老化包容性的公共服務設施以滿足鄉村老年群體的日常行為與情感模式,是未來鄉村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概念界定
2022 年為我國老齡人口的高峰,人口老齡化進入了新的發展周期,意味著我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的壓力進一步增加。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年滿60 周歲即為老年人。根據老年人自理能力的不同,老年人可以分為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和全護理老人。其中,自理老人指的是可以獨立完成日常生活的老人;半自理老人指的是需要輪椅、扶手等輔助設備幫助完成日常生活的老人;全護理老人指的是日常起居嚴重依賴他人照料的老人。
未來鄉村作為新型鄉村社區環境形態,其建設基于鄉村自然資源與產業形態為基礎,旨在滿足用戶日常社交模式,構建持續性發展為目標及適老化包容性于一體的社區體系。鄉村社區致力于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將生態、人本和數字化作為社區建設原則,公共服務設施設計結合適老化包容性為主,強調未來鄉村包容性的人居體驗,并以未來生態、交通、數字、服務、創業、建筑、文化、鄰里、健康和治理等十大場景為核心,構建未來鄉村社區建設模式。
公共服務設施是提供適合鄉村居民需求的各種公共服務設施類型,用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其設施涵蓋教育、醫療、交通、文化娛樂等多個方面。基于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現狀進行,改造出適老化包容性的場域空間,為老年群體提供良好日常情境與感受。
適老化包容性設計是基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滿足老年人社交模式與行為需求的設計模式,在公共服務設施上體現為能夠兼顧老年群體戶外行為模式和生理心理等需求的鄉村公共服務供給[1]。
二、鄉村空巢老人日常行為特征分析及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現狀
(一)鄉村空巢老人日常行為特征分析
1. 鄉村空巢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闡述:空巢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具有獨特性,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生理方面,其機體功能下降、健康問題增多、肌肉耐受力降低等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因此,未來鄉村社區應在膳食、運動、睡眠、體檢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同時還應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在心理方面,需在安全感、歸屬感、自我價值感和心理傾述等方面的支持,以提升生活品質[2]。未來鄉村社區應全方位思考用戶的生理和心理獨特性及需求,提供包容性的公共設施,以及個性化、多樣化和全面化的服務。其服務應涵蓋老年人的各種需求,以幫助老年人享受愉悅、安全、舒適的晚年生活。
2. 鄉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分析:滿足空巢老人生活上的養老需求,需提供全面的關愛和服務。空巢老人的養老需求涵蓋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社交支持、安全保障和娛樂活動等多個方面。在日常護理方面,養老服務應包括衛生清潔、飲食烹飪、洗衣熨燙、購物采購等服務;在醫療保健方面,空巢老人需要得到適宜的醫療護理、康復服務、藥品分銷服務等支持。此外,還需提供家庭關愛、社區護理、志愿者服務等形式的支持,以滿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在安全保障方面,養老服務應提供跌倒、火災和盜竊等意外事件的預防服務,確保老年人的身體和財產安全。最后,在娛樂活動方面,老年人需要獲得適當的休閑和娛樂活動,如圖書館、棋牌活動、閱讀報紙和參加公共服務活動等,以促進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動。養老服務應為空巢老人提供全面、專業和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3. 鄉村空巢老人行為模式分析:在出行需求上要適當提供場地的適老性,提供適老化跑道,避免空巢老人在鍛煉中受到傷害。其次,要考慮空巢老人的日常需求,選擇距離近、路程短、提供無障礙設施的場所。此外,還需關注空巢老人在兒童接送、公園健身及日用品購買的需求,提供人際交往機會,幫助老年人拓展社交圈子。對空巢老人出行需求的分析需要從個體性格差異、交通工具選擇、出行時間、距離遠近等方面考慮,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質量,預防老年人與社會之間有隔閡,預防社交孤立和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
(二)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特點
適老化設計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在滿足老年用戶的日常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老年人的社交方式和心理狀態產生了積極影響,有效緩解了老人的孤獨感,提高了其生活質量。據調研結果顯示,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在以下6 個方面存在一些現狀問題:
鄉村適老化醫療設施:當前鄉村醫療設施設備短缺、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缺乏、藥品供應也較為有限,整體醫療水平僅能為自理老人提供幫助。鄉村地區醫療設施的建設不足,多數病人需要到城市的醫院就診,但是由于交通條件不便、就醫費用高昂等原因,不少患者往往無法得到及時治療。使得鄉村基本醫療服務欠缺對于多數介助、介護老人就近醫療等人文關懷。
鄉村適老化體育設施:鄉鄉村地區的體育設施相對落后,包括設施種類、設施質量、運動器材等方面,缺少集中性的健身休憩場所及設施。較少考慮到鄉村適老化需求,操作性及安全性上較差。
鄉村適老化文娛設施:鄉村文娛設施內容欠缺,僅涵蓋了廣場舞空地、看電視和棋牌室,缺乏圖書館、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等相應設施,且鄉村文娛生活的單調貧乏,使得群體患上老年癡呆癥及各類心理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鄉村適老化護理設施:鄉村照護硬件設施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基本借靠鄰里互助,護理人員嚴重短缺,鄉村空巢老人護理需求較大,但鄉村養老院護理簡陋,且與醫院聯動性差,沒有較好地基于老年用戶群體的需求出發,結合老年群體護理意識淡薄,造成使用率低。
鄉村適老化教育設施:農村教育短缺使得老年群體的再教育需求長期未得到應有改善。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及未來鄉村的持續性發展,鄉村教育設施的適老化需求將愈加旺盛,老年大學、數字圖書館、文化閱覽室將成為開展鄉村老年再教育的重要措施(如圖1 所示)。
三、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設計原則
在未來鄉村公共設施適老化包容性設計時,應考慮安全性、智能性、功能優化性等原則。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設計應充分依托鄉村老年用戶的需求,促進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化、安全化和多元化,確保老年用戶在鄉村村生活的日常行為需求得到應有的尊重。
(一)安全適老化原則
在未來鄉村適老化包容性的環境下,為全方位關照到老年人的設施體驗與需求,安全適老化具體體現在設施可達性與數據識別性上、設施適老舒適與安全性表達上、智能交互與設施體驗感上等。適老化設計需考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進行分析與設計,結合鄉村30 分鐘適老生活圈進行規劃設計;公共服務設施多元化需求應照顧三類使用人群的日常活動需求進行針對化的設置,提供豐富的設施類型,可結合場地現狀與各類老年用戶的群體喜好進行點對點設置;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需與老年用戶的日常出行與行為模式相適應,精準性考慮各類老人對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以便構建舒適安全的交流場所。
(二)操作直觀性原則
采用VR 仿真進行虛擬操作,直觀、高效依據適老化設計,使老年人更易使用智能設備,操作直觀性原則提出了通過直觀界面和簡單的操作流程,應以老年人機工學、老年心理學與生理學為前提進行研究設計,采用語音交互方式來實現操作,讓老年人易于掌握。系統強化公共設施人機交互與語音手勢識別等功能,全面降低老年群體對設施的操作難度,提高了老年群體自信心及公共設施的使用率。采用大字體和醒目的圖標等方式明確標識,使其更易識別和理解設備的各個功能,并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使用習慣,讓智能設施的功能更符合實際需要,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使用[3]。
(三)功能優化性原則
智能設備功能的優化應遵循簡化設計和操作的原則,通過添加語音助手、醫療保健、社交功能和遠程協助等功能進行優化。公共設施應依據適老化行為數據化支撐動進行調整智能設施形態語言,如根據適老化需求調整坐姿并進行監測以反饋數據自動調節座椅的形式,從而提高其舒適度;為其更便捷地使用公共設施,可添加語音助手功能,克服老年控制與記憶上的困難。醫療保健功能在智能設備中添加血壓測量和健康監測等功能,方便老年人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社交功能的優化可以包括視頻聊天和社交網絡等,以幫助老年人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4]。遠程協助功能可讓家人通過智能設備遠程協助,以幫助解決操作不熟練或突發情況等問題。
四、基于適老化包容性設計體系的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整體架構
基于老年群體在鄉村教育、文娛、醫療、護理和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上現實需求,拓展未來鄉村數字大腦與城市大腦的協同性建設,打造智能設備感知+ 網絡管理+ 數據支撐平臺的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數字化建設樣板。借助數字化技術助推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借助對鄉村空巢老年、孤寡老人及留守老人進行日常社交、行為模式及情感需求的調研,營建出適老化包容性的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設計整體架構。
(一)公共設施層
數字公共設施主要涉及5G、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通信技術,廣泛拓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范圍,描繪全新的數字生活圖景。公共設施層是鄉村老年群體日常活動接觸最為密切的物質載體,整體體現在于鄉村教育、文娛、醫療、護理和體育等設施,具體的表達在鄉村禮堂、村鎮文化站、適老化健身設備、日間養老院、農村書屋、健康驛站、鄉村養老院、社區圖書館、村鎮衛生院、診所等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的設計上[5]。
(二)網絡管理層
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鄉村大腦”指揮數據艙,實現對用戶戶籍、健康數據、教育程度等相關數據可視化,架構未來鄉村公共設施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結合未來鄉村公共基礎數據庫,持續輸出智慧智能的數字鄉村應用網絡層管理,全面賦能智慧體育、數字文娛、智慧護理、數字醫療等功能模塊建設。未來鄉村需借助對鄉村老年用戶戶籍的智能化管理,通過統一將村鎮老年群體的健康信息歸檔并錄入老年用戶數據庫中,方便村鎮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醫療和護理工作。此外,政府、家屬和用戶三方共同管理,并利用未來鄉村數字云網絡管理為老年人提供適老化包容性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數字化安全保障。
(三)設備感知層
借助以智能手表、老年智能機、便攜式隨診套裝、紅外人體感應傳感器、視頻監視終端設備等數智化公共服務設施為物質載體,研究內容涵蓋社區醫療、體育、文娛、護理及教育設施等公共空間中老年人的行為特征,通過設備感知層,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日常出行活動定位、老人健康監測(血糖尿酸、心血管、睡眠質量及運動熱量等)、日常居家康養服務等,對未來鄉村數智化、適老化公共設施體系設計提供數據指導與借鑒[6]。
(四)數據支撐層
未來鄉村公共設施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用于收集和整理老年用戶的全時日常行為數據,涵蓋休閑娛樂、疾病就醫、老年教育、社交模式等,并結合鄉村設施應用層平臺場景優化,將數據整合并納入公共基礎數據庫中,為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未來鄉村公共服務養老平臺通過群體智能、設施智能和場域智能的數智化結合,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借助智能設施應用,為空巢老人提供更加科技、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務設施;通過群體智能的應用,提供更加公平自由的鄉村文化氛圍(如圖2 所示)。
五、鄉村振興視域下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設計架構
(一)未來鄉村適老化體育設施
未來鄉村適老化體育設施數字化將“一倉(數據倉)一碼(運動碼)N 模塊(各類適老化體育設施)”架構,迭代鄉村體育公共數據平臺。將通過數智賦能休閑器械、運動廣場、口袋公園、適老化休閑長廊等公共空間,借助數據采集、設施交互、網絡管理等智能技術架構老年群體的健康數據管理平臺。拓展鄉村體育設施的數字化發展,有利于強化未來鄉村體育設施適老化與包容性。借助智能數據平臺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建立鄉村運動數據檔案,App 形式對空巢老人群體日常運動模式進行體征數據采集,針對性地提供適老化運動指導。拓展體育設施數智化推廣,以智能設備終端、數據平臺支撐及用戶行為反饋為空巢老人提供適老化包容性的健康訓練服務,強化體育設施與護理設施的功能互補,用以拓展未來鄉村體育設施適老服務水平提升[7](如圖3 所示)。
(二)未來鄉村適老化文娛設施
借助元宇宙技術中的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和RFID射頻技術與未來鄉村文娛設施相鏈接,主要體現在鄉村禮堂、農村書屋、社區圖書館、文化站等公共設施上,為未來鄉村空巢老年群體提供數字化平臺服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老年智能化學習及文化活動的包容性場景,文化振興未來鄉村并為空巢老年群體提供適老化的文娛體驗[8]。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融合,未來鄉村的文娛設施將提供更好的文化娛樂體驗,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數字化供給、豐富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形式[9](如圖4 所示)。
(三)未來鄉村適老化醫療設施
以三甲醫院為未來鄉村片區診療核心,落實“鄉村大腦”模型機制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系統,由定期巡診、遠程會診、突發急診三級子系統組成,實時接收移動端請求,靈活確定會診方式。未來鄉村醫療設施將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縣級和鄉鎮級醫養整合的數字化醫療衛生體系,包括村鎮衛生院、家庭診所、健康小屋、AI醫生問診和家庭醫生上門看診等服務。通過數字化醫療平臺,將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有機結合,提高鄉村醫療服務水平[10]。未來鄉村將提供數字醫療平臺的便利服務,包括癥狀咨詢、預約掛號、診所醫生線下服務等。數字化監測儀器將對老年人的血壓、血氧和睡眠心率等數據進行數字化監測,并通過技術支持,將數據上傳到未來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養老平臺,推動未來鄉村醫療資源整合和服務能力提升。構建“老人- 家庭- 醫院”3 位互聯的未來鄉村醫療共同體,以提升老年人的醫療保障水平[11](如圖5 所示)。
(四)未來鄉村適老化護理設施
借助“鄉村大腦”模型機制建立遠程健康管理平臺,老年患者借助終端設備將個人健康數據上傳至云端,醫生和護士可遠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用藥情況等,實時掌握患者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治療方案。架構鄉村衛生院與縣級醫養一體化的用戶數據數字化共享綜合平臺,以此拓展數字化未來鄉村互聯網+AI 智慧養老方案,形成家庭養老、社區護理、診所體檢和醫院治療四位一體的服務[12]。用戶通過網上咨詢及申請、進而村鎮衛生院診斷再至醫院的聯動服務,平臺利用鄉村養老基礎數據庫及養老設備感知,建立未來鄉村養老護理平臺。社區老人借助村鎮衛生中心提供的數據采集智能終端儀器,實時傳輸身體狀況數據,從而獲得更好的護理服務。平臺會實時更新老人的養護數據,用戶、家屬和護理者通過數據平臺獲取對應的數據,方便老年群體居家享受照顧和養老服務(如圖6所示)。
(五)未來鄉村適老化教育設施
構建開放共享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互聯網+ 適老化教育系統,著力提出基于數字技術與老年教育領域探索新模式的思路。通過建立數字化教育平臺,整合老年教育資源,優化課程服務和反饋機制等手段,實現老年教育的數字化建設。社區采用多種數字化教育工具和平臺,包括騰訊會議、學習強國、公眾號和社區文化交流群等,以實現再教育內容的共享、康養健身活動的互動溝通、實踐內容服務拓展、課程學習質量反饋等[13]。綜合老年群體的社區二次教育內容需求和行為特質,通過定制化的形式,將老年群體再教育實踐融合智慧課堂形式,提供豐富多樣的線上教育資源,使老年群體能夠根據自身的愛好和需求進行選擇性的適配,從而提高老年人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針對鄉村老年用戶教育程度和需求的差異,采取以典型老年群體為基準的訂單式定制或一對一教學模式,推送定制化的數字教育資源[14]。進一步促進鄉村老年用戶的再教育,提高其對未來鄉村公共設施的認知和使用水平(如圖7 所示)。
結語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難以滿足空巢老人在居家養老上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在此基礎上,本文以浙江省下發的《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場景設計政策法規》為藍本,結合5G 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各類養老智能設備終端,用戶體征數據采集和傳感等儀器設備支持下,對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進行適老化設計和應用[15]。綜合闡述了未來鄉村公共設施特點及設計原則,并基于上述特點架構了未來鄉村公共設施包容性設計體系,并著重從社區醫療、體育、文娛、護理和教育設施分別闡述了應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為鄉村振興視域下未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包容性設計與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金項目:2024 年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廣西民族紋樣在社區養老空間的情感化軟裝設計應用研究》, 項目編號: 桂職院(2024 ) 143 號242206;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 年度課題《探索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資源服務桂西鄉村振興的機理與路徑》(2023C650)
參考文獻
[1]吳歆悅.李雪艷.“未來社區”創新模式初探——以南京玄武老城區區域城市更新為例[J].設計,2021(05):131-133
[2]胡以萍,趙亞蒙. 異質材料共生理念下的公共設施設計[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22,2(02):49-50.
[3]田毅鵬. 鄉村未來社區: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趨向[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02):12-18.
[4]徐祥伍,歐陽國輝,蔣念. 未來社區公共設施適老化包容性設計研究[J]. 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12):130-134.
[5]胡宴.朱建軍.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指標分析及系統設計[J].設計,2019,32(21):147-149.
[6]劉鎮,周柏春. 鄉村未來社區的生成邏輯及推進路徑[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16(03):49-55.
[7]徐祥伍,吳會茹. 元宇宙視域下未來社區公共設施場景化設計與應用[J]. 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29(12):124-129.
[8]李明. 鄉村振興背景下蘭州新區鄉村社區體系構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9:45-48.
[9]陳秋瑾. 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落核心公共空間設計策略研究——以江浙地區為例[J]. 藝術研究,2022,(03):94-97.
[10]李靖宇.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化農村社區智慧服務管理實現路徑探索[J]. 山西農經,2022,(09):141-143+158.
[11]陸益龍.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發展的路徑選擇[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8(04):18-26.
[12]田毅鵬. 鄉村“未來社區”建設的多重視域及其評價[J]. 南京社會科學,2020,(06):49-56.
[13]王錫金,趙靈芝. 公共藝術視角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2022,43(12):375-377+385.
[14]鄒永華.陳紫微.未來社區建設的理論探索[J].治理研究.2021,37(03):95-103
[15]張雁. 鄉村振興背景下上海未來鄉村社區頂層規劃戰略思考[J]. 上海城市規劃,2022,(03):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