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生物育種、新藥創制、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
在此次大會上,備受關注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正式出爐。今年,廣東共斬獲53個獎項,獲獎總數較上一次評選增長了47%。這其中與生態環保、綠色低碳有關的科技項目也是收獲頗豐。
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牽頭完成的“陸表固碳生物與非生物過程及環境響應機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項成果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科技助力。
由中山大學牽頭完成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綠色修復與安全利用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和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關鍵部件及整車平臺自主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項目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前者聚焦重金屬污染農田和工礦場地的土壤綠色修復及安全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為全球土壤污染修復及環境管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而后者創造了新一代電動汽車能源核心、驅動核心及整車核心全鏈自主設計及制造的“中國方案”。
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優美畫卷正在南粵大地徐徐展開。而這正是廣東不斷增強綠色科技創新能力、打造數智化賦能手段,不斷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的結果。
同時,成績的取得也離不開不斷增加的投入、不斷涌現的人才。2023年,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39%,全省研發人員突破135萬人。位居全國首位的主要科技指標,有力支撐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七年排名全國第一……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毕嘈懦酥沦|生產力發展的東風,廣東將有更多優秀的生態環??萍柬椖可l芽、開花結果,將綠美廣東的金字招牌擦得更閃、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