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廣州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環保公司”)接收50家污水處理廠產生的生活污泥,共計483411噸,在僅經過壓濾脫水,未完成全流程處理的情況下,聯系案外人全部非法傾倒,其中6972噸傾倒于廣州、東莞等地,其余絕大部分傾倒地不明。
經鑒定,上述污泥為含有重金屬的污染物、環境有害物質,存在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風險。廣州某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某檢測公司”)明知上述污泥重金屬等超標,屬污染物,存在污染環境風險,為幫助某環保公司逃避監管及長期持續違法處置污泥,按某環保公司要求篡改檢測數據并出具符合有機肥標準檢測報告。某檢測公司、某環保公司分別在另案中被依法追究污染環境刑事責任。2020年11月19日,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檢察院對某檢測公司、某環保公司等提起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
法院觀點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某環保公司傾倒屬于含有重金屬的污染物、環境有害物質的污泥,某檢測公司為他人傾倒該污泥提供幫助,導致污染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雖然某檢測公司、某環保公司已因污染環境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仍應為其污染環境行為共同承擔環境污染損害的民事侵權責任。根據專家論證、司法鑒定,經查明案涉污泥無害化處理的費用及清運費用等事實證據,判決某檢測公司、某環保公司等共同賠償污泥無害化處理費用62155223元、污泥清運費用3893951.90元并公開賠禮道歉。某環保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律師點評
依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承擔應當以違反國家規定為前提。“違反國家規定”的理解,結合刑法有關規定及《兩高環境污染刑事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主要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和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還包括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環境標準、技術規范。
本案中,某環保公司非法傾倒含有重金屬的污染物、環境有害物質,構成兩高污染環境犯罪司法解釋規定的嚴重污染環境情節,屬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應予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某檢測公司按照某環保公司的要求篡改檢測數據并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同樣也違反了國家規定并被追究污染環境罪的刑事責任。按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賠償義務人因同一生態環境損害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某環保公司、某檢測公司仍應為其污染環境行為承擔環境污染損害的民事侵權責任。
第三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是否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律師認為,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民法有關規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分別規定了共同侵權行為、幫助實施侵權行為以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等不同情形下的責任承擔方式。
本案中,第三方服務機構為幫助某環保公司逃避監管及長期持續違法處置污泥,按某環保公司要求篡改檢測數據并出具符合有機肥標準檢測報告,造成環境污染,屬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情形,應當承擔與某環保公司造成的環境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兩個以上賠償義務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問題,一般需要根據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行為的方式、范圍以及行為對損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其承擔責任的大小。如共同侵權行為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承擔方式一般也是連帶承擔,還有一種較為典型的情況是分別實施侵權行為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承擔問題。在此,區分討論如下: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承擔連帶責任,這是最重的責任承擔方式;能夠區分責任大小的,則按份承擔。如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檢察院訴甲醫院、乙醫院、丙醫院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甲醫院、乙醫院和丙醫院分別實施了不履行處置涉案放射源責任的侵權行為,且均足以導致放射性污染危險發生,依法判決甲醫院、乙醫院和丙醫院連帶承擔涉案放射源處置費用290萬元。【作者章利兵系廣東卓凡(仲愷)律師事務所主任;梁文靜系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科干部】
相關法條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
第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和范圍,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做到應賠盡賠。民事法律和資源環境保護等法律有相關免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十條 賠償義務人因同一生態環境損害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賠償義務人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優先用于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條 兩個以上侵權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破壞生態的方式、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