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為推動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E20環境平臺于7月4日在廣州舉辦“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啟動儀式暨咨詢座談會”。
座談會上,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的相關負責人,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科研院校專家,全省幾十家環保行業企業以及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E20環境平臺的負責人圍繞“匯智聚力 共謀未來”主題展開熱烈研討,共同為廣東環保產業及各細分領域高質量發展路徑和方向建言獻策。
以“四個舉措”引領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省生態環境治理、監測、修復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專業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加強我省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發展環保產業新質生產力,對于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我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睆V東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與科技處二級調研員周雪峰在致辭中指出,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推動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周雪峰表示,廣東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東環保行業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校的積極參與,綠美廣東的實現也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他建議廣東環保產業接下來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環保產業科技創新。環保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附加值,從而實現從成本治理向價值創造的轉變,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其次,環保行業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校要不斷推動環保產業的數智轉型。大家聚合力推動環保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環保行業的標準化、運營自動化、決策智慧化。
再次,是環保相關科研院校,尤其是高校要大力強化環保產業人才培養。加大對環保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為廣東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同時,廣東環保行業企業要加大力度深化環保產業國際合作。環保行業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國際環保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拓展環保產業的國際市場,提高廣東環保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用“四項服務”推動實現協會使命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環保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基礎生產力,是綠色生產力的核心生產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東環保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環保業務營業收入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環境服務業連續七年排名全國第一。”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麥建波表示,在介紹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義時,麥建波還談到,雖然廣東環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但是也存在諸多制約廣東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麥建波介紹,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提出廣東環保產業的使命是服務支撐好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確立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使命是推動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他表示,高質量發展研究是實現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使命的重要抓手,當前協會正努力從事務型協會向智慧型協會、行業智庫大腦轉型,致力通過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來推動實現協會的使命。
“對于行業來說,過去環保問題就擺在大家的面前,現如今環?;A設施大建設時代已經過去。在哪些領域存在著哪些環保問題?解決這些環保問題能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我們需要從產業的角度去預測產業的未來?!丙溄úㄟM一步拋出疑問,“對于企業來講,未來5年或10年,有什么活干,還有什么活可以干?我們需要精準挖掘與其他產業的環保需求,探索新增市場方向?!?/p>
麥建波表示,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平臺,匯聚政府部門、高等院校、戰略咨詢機構、科研院所、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等環保各界力量開展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希望通過產業數據分析、行業痛點難點分析,為大家提供客觀及科學的環保產業實際狀況與未來發展預測,支撐廣東省委、省政府高質量規劃與高水平保護。同時,協會將及時反饋相關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疑問與問題,服務指引解決行業痛點難點問題,改變環保產業發展不健康的現狀,探索新增市場方向,預測環保產業的未來市場空間,提升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觀念,促進政府相關環保政策不斷完善。
擁抱“智能+”是環境產業發展的戰略選項
“回看環保行業這幾年,有不少央企國企轉型做環保,他們不會選擇進入到鐵路、汽車這些產業化很高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產業、技術、品牌門檻都很高,而環境產業沒有護城河,只有資本門檻,從產業化而言處在非常低級狀態。”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以“環境產業的新質動能”作了主題演講。
當前,每個國家都面臨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產業的深刻轉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一次升級。產業重構的趨勢在各個行業清晰可見,傳統產業都在被重新定義。
那么,環境產業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重構的呢?傅濤指出,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環境產業的載體,就像“皮和毛”。這些年中國環境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是高速推進的城市化,環境設施的大量缺乏給了這一產業巨大的規模化空間。伴隨工業化的發展,中國成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大量的污染物產生在中國,所以給了以末端治理為核心的環境產業足夠的盈利空間。
“如今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城市化迅猛發展到了轉折期、工業化從規?;搅宿D型期,傳統產業都在被重新定義。無人機公司已經是軟件公司,汽車公司是否也會成為軟件公司?物流在定義新商業,地鐵在重新定義城市,物業服務公司在定義后房地產業。那不成熟的環境產業是定義別人還是被別人定義?”傅濤提出,環境設施未必永遠屬于環境行業和環境產業。
“高質量發展是整個中國經濟的主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未來環境產業企業要歸心,做價值的自組織者,成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甚至‘兩山’產業?!备禎袛啵h境產業要想有新位置,必須要自強,自強的前提是深度產業化,產業化路徑是把服務、工程、設備做成產品,用產品化推動環境產業高質量進階。
同時他強調,產業之根是客戶價值,重心必須向客戶價值靠攏,“社會使命驅動的是公益,客戶使命驅動的是產業?!比斯ぶ悄芨淖兦邪贅I也改變環境產業,“智能+”是環境產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