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而言,尋找精神家園比尋找物質家園困難得多。
2022年,《〈紅樓夢〉賈府家禮文化研究》一書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為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夏爽博士,全書共35.5萬字,共十一章。該書以19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呈現的場景為依據,對《紅樓夢》賈府家規禮俗進行了一次全新詮釋。該書選題新穎,釋義精當,舉證翔實,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8世紀中葉以賈府為代表的貴族家庭生活原貌,填補了紅學影像文化研究的空白。
小說《紅樓夢》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真實地再現了18世紀中葉以賈府為代表的貴族家庭生活原貌,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幅禮俗畫卷,深受民眾喜愛。小說《紅樓夢》從最初的手抄本,經歷了印刷品、戲曲、電影、電視劇等媒介形式。在200多年里,其以頑強的生命力,見證了從語言文字向視覺圖像的轉變。就紅樓戲曲電視劇而言,就有昆劇、越劇、京劇、川劇、評劇等。19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是原著問世以來,第一次最系統和最完整的改編,打破了原著敘事順序結構,共36集。在拍攝過程中,該劇得到了當時眾多德高望重專家的指導,將120回文本《紅樓夢》展現在觀眾面前,基本傳達了原著的思想內涵。該劇播出后,創下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觀,成為罕與匹敵的經典之作。
自從紅學成為一門顯學后,歷代學者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文本的文學性鑒賞、評析和對不同版本的校勘和比較,二是對作者曹雪芹家族史的考證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探賾索隱,發表的論文和專著,可謂汗牛充棟。然對紅樓禮儀文化的研究成果,幾乎少得可憐。為了讓讀者對影像后的賈府家禮文化內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作者獨具慧眼,另辟捷徑,以19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呈現的場景為依據,對劇中賈府在日常生活中,根據施禮對象和身份不同的表敬禮儀,如拱手禮、請安禮、打千禮、萬福禮、跪拜禮等,進行了重新組合排序,難能可貴的是在禮儀源流資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了解《紅樓夢》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主要還是通過改編的戲劇、說唱、影視等媒介。19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的賈府家族陣容龐大,人物關系復雜,情感糾葛不斷。導演王扶林把紅樓人物放到兩個重要活動舞臺,即寧榮國公府和大觀園來充分亮相,巧妙地穿插了反映各種倫理道德觀念,以顯示“禮”秩序思想的場景,用倫理沖突構成戲劇沖突,從而推動劇情發展。例如,迎客待客、親友見面、座次、謙卑、避諱、回避、跪、懲罰等規矩,以及扎根于群體認知中的認干媽、發賞錢、喝茶、名帖、齋戒、送鬼、放生、求子、邪術、詛咒、慶賀、祭祖、婚禮、喪禮等習俗,反映了賈府家禮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這些論述集中在書中第七章,僅引用的資料就有數百條,足見作者視野之闊,用功之勤。第八章、第九章論述的主仆關系,散落在電視劇不同場景中。作者對賈母與鴛鴦、王熙鳳與平兒、賈寶玉與晴雯、林黛玉與紫鵑等主要主仆關系進行了分門別類的闡釋,又對賈府家庭關系中男性配偶的不同權益,以及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嫡庶關系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的剖析,且言之有理,既有故事性,又有學術性。此外,作者還用專章形式,對禮儀的起源、形成和發展以及曹雪芹身世與紅學研究現狀,發表了不同看法。
總之,1987版賈府家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學之道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為圭臬。這些世代傳承的家禮文化,既是維系家族道德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思想武器,早已融入中華民族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式之中,不啻賈府家庭成員所遵循,同時也規范和維系著整個社會秩序,體現了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標識。《〈紅樓夢〉賈府家禮文化研究》的出版,不僅是紅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讀本之一,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